「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重点创作电视剧项目,小说由同名电视剧改写而成。小说《绝命后卫师》获得浙江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二十六届浙江树人出版奖·图书类提名奖。

现红旗出版社官方微信开放连载,每期附上高清剧照,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第六章 狂风乍起

3

集结号吹响,101 团迅速紧急集合。

陈树湘、程翠林、王光道和101 团团长杨海如、政委蔡中快步走来。陈树湘边走边向杨海如、蔡中布置着火速奔赴松毛岭增援红9 军团的任务。

陈树湘说:“军团首长明确红34 师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能让一支蒋军越过闽西大地去围攻瑞金。现在全师只有101 团完成补给,员额满编……”他说话时目光往前一瞥,在集结待命的队伍中,笔挺地站立着一位身材高大、神色刚毅的指挥员,他就是前几天刚归建红34 师的原闽西模范团63 团的政委、现任101 团第三营营长吕肯中。几天前63 团奉命撤离战场,归建红34 师的时候,全团打得只剩下300 多人了,团长也在撤离前牺牲,由政委吕肯中带着最后的300 多名指战员归建红34 师。归建后,本来就是团职干部的吕肯中主动请求担任第三营营长,他的理由是第三营是以原63 团300 多名战士为基干的,他希望继续率领这支部队再立新功,这给师长陈树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树湘走到吕肯中面前说:“闽西模范团划归101 团建制是如虎添翼。所以师部慎重决定这次派101 团去完成这项十万火急的增援任务。”

吕肯中向团长杨海如请求由第三营担任先头部队后,就率部出发了。陈树湘看着这支部队义无反顾地远去后,再三叮嘱杨海如说:“红34 师还有更重大的使命,你一定要把部队带回来。”杨海如说:“你把英雄模范团的300多名战士补给给我101 团,我要不把他们带回来,还有脸回来见你吗?”

陈树湘在地图上向杨海如和政委蔡中作了布置,他说此去的主要任务并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是要有效迟滞南面敌军向瑞金推进的速度,所以必须尽量避免正面作战,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方式,只要迫使敌人停下脚步就算达到战役目标了。程翠林政委也作了交代,要求101 团完成任务后迅速返回。他说红34 师必须要做好随时奉命开拔的一切准备。

4

陈树湘手上的松香枝已燃尽,但他还没察觉,依然举着,查看着地图。

地图上被陈树湘用铅笔画出无数条线,每条线的终端都打上了一个问号。陈树湘眉头紧锁,党中央如果撤离,究竟会从哪个方向走呢?

电话铃骤然响起。陈树湘被惊醒,正要起身去接电话,嗖地一个人影从里屋出来一把抓起电话。“喂,哦,政委,我是程翠林。我听着……哦,明白。请军团领导放心,在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突击扩红很有成效,我们保证全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扩红任务。是!”程翠林放下电话,才看到陈树湘站在旁边。

“哟,树湘,又是一夜没睡?”

“睡不着啊。”

“和你一样,我虽然躺在床上,可一分钟也没合过眼。但我还是要说一句,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指挥员还是要更多地向部队传递必胜的信念。”

“这个信念我从来没有动摇过。但这次党中央将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极端凶险。”

一种无法预测的危机感,让红34 师的两位指挥员陷于极度的焦虑中。

“哦,天都亮了,我出去走走,透口气。”陈树湘走出屋子。

东方渐渐亮了起来,山峦叠嶂间,迷雾缭绕,多雨的长汀,有着随便摘下一片云都能拧出一池水的感觉。长汀有着悠久历史的土楼群掩映在蒙蒙晨雾之中,是那么的安静。可孑然穿行在土楼群间的陈树湘心里却在翻江倒海。看上去他似乎在闲逛,还不时地和早起的老人们打个招呼寒暄几句,但其实他想借此排遣一部分内心的焦灼。

陈树湘14 岁认识了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长大后就追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当时的环境之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他心中有一种信仰和理想,在任何艰难困苦甚至枪林弹雨、随时可能牺牲的战斗中,他从没产生过哪怕是一闪念的动摇。

然而,自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以来,曾经率领着他们以灵活的战术取得过前几次反围剿胜利的毛主席靠了边,共产国际代表李德大权独揽,排斥不同意见,并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坚持以阵地战对阵地战的战术,强行要在苏区复制欧洲大陆的经典战例,结果是正中了蒋介石的下怀,使中国工农红军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难怪红军中有传言某位高级将领曾痛责李德是“爷卖崽田心不疼”,中央红军到了今天这步田地,毛病还就是出在中央的军事路线上了。但作为一名红军指挥员,在红军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的时刻,他没有任何理由改变信仰,他在心中呼唤着中央正确路线的回归,并坚信,只要中国革命还认马克思这个祖师爷,就一定会重新回到正确路线上来。问题是中央红军如何渡过眼前的难关,如何迈过这道深壑大坎。他整天为这两个“如何”焦虑着。

不知不觉地在土楼群里转了好几圈,陈树湘最后在那座两天前刚喝过喜酒的大土楼门前驻足,他久久地凝望着,土楼门口密密地挂着几十块“红军家属”或“红军烈属”的小木牌,那位把最后一个儿子又送进红军队伍的盲人老妈妈一次次在他眼前浮现,他的眼眶湿润了。

老族长袁金焕站在窗口,早就看见那个孑然行走在土楼群间的身影,想了想,他转身下楼。

陈树湘刚要转身离去的时候袁金焕走了出来。

“陈团……哦,你看我这记性,是师长了,陈师长。”

“呵呵,老族长,您不这么长不长地叫我,晚辈听了心里会更舒服。”陈树湘虽然是个当了师长的老红军,并且在红34 师的团以上指挥员中他还是最年长的大哥,可年纪也不过29 岁。

“这回不一样。这回你可是临危受命吧?”袁金焕说。陈树湘心头一沉,未置可否。袁金焕又说:“我在楼上看了你好一会儿啦,咱们毕竟交往日久了,我知道你一向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举重若轻,但你心里搁点事,也瞒不过我这双老眼。队伍是不是要开拔了?”

陈树湘说:“老族长毕竟阅历深厚啊。当年我从井冈山下来,就像一粒种子,落在了闽西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果实了,以为这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这儿了。可是……”他不想把自己心里做好的最坏打算说出来。

袁金焕察言观色后轻轻问了句:“没多少时间了吧?”

陈树湘沉吟了一下,才说:“老族长,就算要走,那也是暂时的。”

袁金焕说:“那我也想对你说一句:无论队伍什么时候开拔,无论会走多久多远,都要把闽西当作你们的家,闽西的父老乡亲们会备好糯米酒随时等着你们回来的!”

陈树湘热泪盈眶地握住老族长的手:“红34 师指战员中闽西子弟占了九成,我把他们带走,一定会把他们再带回来的!”

5

1934年10月10日的早晨,也就是项与年把天字第一号绝密情报送达党中央的第八天清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出了撤离命令。

当大多数居民还在梦乡的时候,瑞金古城的大街上忽然间红旗漫卷,人拥马嘶,通向城外的整条大街都被浅灰色拥塞。坛坛罐罐,抬的、挑的、马驮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机械、辎重和忙作一团的浅灰色人流,像一条看不到头和尾的长龙在瑞金古城街头延伸着。

在红军总医院门口,院长带着军医、护士和挑夫们正在把搬到街边屋檐下的几十个箱子打包捆扎。苏婷一头乱发地在清点着准备上路的行装。正在大家紧张忙碌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枪声传来。所有人都惊惶地朝枪响的地方看去。一会儿,听说是有人不小心走火,人们才重新忙碌起来。

大概到正午时分,拥挤的浅灰色开始缓缓向城外流动。中央机关加红一方面军5 个军团总共86000 余人,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了撤离苏区的行动。

在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浅灰色人流中,有一个逆向奔跑的小点点,那是一个人影,她就是着一身短装、背着行军挎包的苏婷。苏婷此时不知道哪里来的耐力,以冲刺般的速度一口气跑回了弃物满室但空无一人的红军医院,乱翻一气地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她拉开一只倒翻在地上的书桌抽屉,抽屉里躺着一支破旧的手电筒。苏婷一把将手电筒抓在手里。这是苏达清给她的唯一的定情物,这支不起眼的破手电筒凝结着他们最值得记忆的故事,可她在匆忙中差点忘了。刚才跑回来的路上她还一直在想,要是找不到这支手电筒,可能会是她终身的遗憾。谢天谢地现在找到了,她就像是怕再失去似的紧紧抓着它转身去追赶队伍。

那不过是一支破旧的手电筒,但那是丈夫留给她唯一物件。

当苏婷重新汇入满大街壅塞的浅灰色人流中时,浅灰色的队伍像一条长龙向城外青山蜿蜒蠕动。最后出城的是抬着几十个担架的红军医院支队。在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浅灰色人流中,苏婷回首向战斗、生活了多年的瑞金古城最后一瞥时,心里闪过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希望能再回来。

苏达清听到党中央开始撤离瑞金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并不感到意外,他意外的是他所在的红34 师为什么还按兵不动?苏达清脚下生风地赶到师部,一跨进门槛就扯起了大嗓门:

“党中央已经撤离瑞金了,咱还窝在这里按兵不动。短命的,快集合部队,咱得冲上去保护……”苏达清话说半句时才发现师部里除了陈树湘还有许多指挥员,所有人都在看着他,他就把话收住了,“呵呵,都在呀。”

“我红5军团作为全军后卫,什么时候该冲锋,什么时候该宿营,必须听从上级的号令。”陈树湘说。

“可掌控中革军委指挥权的是那个洋毛子,咱能不能不听他的?”

“不能!”程翠林断然说,“越是到了这个危急关头,越需要全党全军服从号令,否则我整个红一方面军会溃不成军!”

苏达清一听程翠林冲他吼,他故意不接政委的话,却冲着陈树湘说:“陈树湘,有句话我实在憋不住了,你肚子里有墨水,笑呵呵的不得罪人,不像我身上除了九块伤疤一无所有。可这是打仗!是血与火的考验,是生与死的较量!咱堂堂七尺男儿,井冈山下来的老红军,敢作敢为有点担当行不行?我是你,决不含糊,拉着队伍就冲上去了!”

“苏老弟,大伙儿都在等着你呢。开会吧!”陈树湘不想和苏达清争辩什么。

苏达清重重地舒了口闷气:“嗬!真是急死人啊!”

到会的全师除101 团外的营职以上干部,神色一个比一个严峻。政委程翠林首先说:“我先向诸位通报一个情况:20 分钟前,军团领导电话通报,我中央红军于昨天开始撤离瑞金才过20 里,就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伤亡惨重。”

苏达清听了一下子又急了起来:“你看看,我说的吧,党中央都上路了,咱还待在兔子窝里开什么短命会,立刻集合队伍,冲上去!”

“苏团长,”陈树湘喝住他,“先听政委说完。”

程翠林接着说:“我已经说过,越是到了紧急关头,咱越是要有定力,要听从上级号令,这是咱工农红军的政治纪律,也是屡战不败的根本所在!尤其是指挥员,第一要有信念,第二要沉着冷静。”

“我完全赞同政委说的。”陈树湘接着说,“党中央刚刚上路,这时候咱要是自乱方寸乱了阵脚,不能百分之百地执行统一号令,那才正中了他蒋某人的下怀呢,咱不能干那赔本的买卖!”

苏达清操着一口的闽西口音说:“嗨,真是急死伢们了。”

100 团团长韩伟是一名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再到闽西根据地的老红军了,长年的艰苦作战让他早就养成了处惊不乱的定力,他想调节一下气氛,就开玩笑地说:“苏团长着急的恐怕还有咱军花的母子平安吧?”

韩团长的话一说出,果然引来一片笑声,大家就放松了许多。

苏达清撸了一把他身边的团政委彭竹峰的脑袋:“都是你这张大嘴,让全师的人都知道了。”大家更是哈哈大笑。

这回陈树湘却没有笑。陈树湘一直凝神在想着什么。指挥员们看见陈树湘的神态也一个个收起了笑容。陈树湘站了起来,快步走向电话,一把抓起话筒,刚摇了几圈手柄,又啪地挂上了。屋子里的指挥员们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一个个脸露惊诧地看着陈树湘。

师参谋长王光道问:“师长,其实你也想给军团长打电话请战吧?”

陈树湘回头才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他:“呵呵,我让大家要保持定力,可说实话,其实我……看看,我就没定力了。但我还是没打这个电话,我相信军团首长们一定和咱一样的着急,咱能想到的上级一定都能想到。大家坐吧,继续开会。”陈树湘刚刚坐下,门外几声马嘶声后,一阵脚步声传来。陈树湘起身走向门口,刚想跨出门槛,突然怔住:“参谋长?!”

屋内所有人一听都站了起来。军团参谋长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

“都在呀。” 军团参谋长坐下,环视一圈,突然又起身,“我还是走吧。”

陈树湘:“怎么了参谋长?”

军团参谋长指着大家:“看看,没一张好脸啊。”

“哦,哈……是参谋长来得太突然了,把大家吓着了。”

军团参谋长呵呵一笑:“看看,还是我的错了。”军团参谋长这么一说,屋里气氛又轻松起来。

“现在我可以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了。”军团参谋长开宗明义地说,“虽然战役失败了,但我们每一个红军指战员要保持信念,加强革命纪律,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服从命令听指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程翠林“唰”地起立:“参谋长,我代表全师指战员向首长表个态。”

军团参谋长拦住了程翠林:“从中革军委到红五军团对你们这支部队是绝对信任的,表态就免了。我今天来是代表军团向你们下达三大任务:第一,要充分利用接到行动命令之前的短暂时间,抓紧突击完成扩红增兵任务;第二,要严密监视南面之敌的动向,在党中央脱离包围圈之前,不能让国民党军越过党中央红星纵队的警戒线;第三,要做好随时开拔的一切准备,必须保证命令下达后,部队能够准时到达指定战位,完成一切殿后作战任务。”

陈树湘率全体指挥员起立,齐声道:“请军团首长放心,红34师保证完成任务!”

苏达清突然说:“报告。我能提个问题吗?”

“你说。”

“既然党中央已经上路,为什么还让红34 师原地待命?”

军团参谋长沉吟了一会儿:“这可能是很多同志想问的问题,但我也没有答案。”

苏达清又急了起来:“连军团一级都没有答案,让下面部队怎么保卫党中央?”

程翠林想制止苏达清的咄咄逼人:“苏团长,不能这么对首长说话。”

“都什么时候了?咱是部队,有话说话,有屁放屁,没那么多讲究。”苏达清反而嗓门更高了。

“苏团长,”军团参谋长说,“你想知道怎么保卫党中央,这一点我可以回答你:那就是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除此之外,不该问的不许问,这是红军纪律!”

苏达清:“是!那我不问了。”

军团参谋长扭头看了看陈树湘:“我走了。树湘,你送我一程吧。”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剧照

《绝命后卫师》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内容简介

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重点创作电视剧项目,小说由同名电视剧改写而成。全书以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红三十四师作为故事的原型,将史料和艺术相互结合,重现红三十四师广大指战员在生死存亡时刻顾全大局、英勇战斗的壮烈场面,展示闽西儿女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赤胆忠心,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钱林森,1955 年出生,笔名伍牧,浙江临安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理事。

戏剧作品《金凤与银燕》获全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鲁迅文艺奖”;电视剧作品《长沙保卫战》获俄罗斯第 16 届国际电视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大奖 、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优秀作品奖;《契丹英后》获全国飞天一等奖;《李小龙传奇》获全国飞天二等奖;电视剧《绝命后卫师》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优秀编剧提名奖,同名小说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主要作品有《大宋提刑官》(第一部、第二部)《绝命后卫师》《冲出月亮岛》《长沙保卫战》《李小龙传奇》等。

更多红旗出版社精彩资讯详见旗书网:http://www.hongqipress.com

点击右上角“朋友圈”

「连载」第五章 千里寻亲 3-5:长篇小说《绝命后卫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