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煙火人間中的家國細節

攝影自誕生之初,便被賦予了記錄的使命。在攝影漫長的發展歷程中,“藝術與否”的界定始終糾纏不休,而照相機記錄下來的日常化,市井化的影像清晰地印證了攝影在中國社會功能的變遷,以及變遷背後的深層推動力。

當年,李鴻章的一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僅僅昭示了一個開端,卻也未曾料到在他身後的整整一個世紀,這變局來的如此迅猛、徹底、驚天動地、滄海桑田,以至今天的我們,仍身處在這遠未終結的發展和變革的大潮中,奮力前行。

回顧中華百年鉅變,我試圖尋找一種平視的視角,從百姓生活的角度真實再現一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發生的驚天動地,一日千里的變化,追溯蕩氣迴腸,又撲朔迷離的時代歷程。從這個角度出發,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蒐集並整理資料,最終完成了這個系列的閱讀筆記。從民國初年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從危局中的上下求索到日新月異的中國奇蹟,從抗戰時期里程碑式的人物一直到當今社會的紀實攝影家,以他們的鏡頭為線索,逐步還原民族變革、復興的歷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個體所表現出的喜悅、挫折與彷徨。每一幅影像都是對社會現實的強烈關照和影響,而當這些影像足夠豐富之時,再以一種合適的距離觀看,不同作者的材料之間互相印證,便會呈現出一種大局與細節的並重,最大程度重現出歷史的原貌。

也許,這樣拼湊出來的中國社會的影像輪廓仍然顯得過於單薄,好在今天攝影普及之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攝影當作娛樂和消費的工具,而是在認真的,執著的去拍攝,這種理念上的蛻變才是讓人振奮的。我也相信,無盡歲月之後,今時今日的很多影像也將成為感動幾代人的珍貴記憶。

今天,我們面對一個高度視覺化的時代,堅持傳統還是積極變革,擁抱市場還是恪守底線,太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而我始終相信,那些能穿越浩瀚時空流傳下去的影像,絕非取悅眼睛的點綴之物,抑或曲高和寡的自斟自飲。正因如此,審視一個並不久遠的年代影像和它背後的故事,或許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攝影,迴歸它的本源:一種日常化,大眾化的真實記錄,一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

——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影像中的國(06期)

中國農民,這個數千年來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乃至核心地位的群體,卻始終缺乏書寫者,他們總是在由統治者撰寫的歷史中被遺忘,被排除,直到侯登科的出現。他終其一生,都致力於用攝影的方式,將中國農民的尊嚴和他們的生活哲學記錄下來

在那個中國經濟尚未騰飛的年代,中國農民仍然深陷於生活的困頓之中,他們貧窮、疲憊、愚昧,被人低看,他們是無名者,被裹挾在歷史的車輪中難於抽身。但侯登科的照片卻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中國農民有自己的生活智慧,他們並不是國民“劣根性”的代名詞,正相反,他們面對苦難與困境時的姿態有時會令我們肅然起敬

今天,無論你是否承認,我們看到很多人拍的那種渾身繃著勁兒的勞作者,追根溯源,都在侯登科的照片裡,因為在侯登科之前,除了國外的攝影師,國內很少有人這樣拍。侯登科所有的攝影嘗試都是在極其封閉的文化環境下“摸著石頭過河”闖出來的,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敬佩。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北一隅,侯登科孜孜不倦地行走和拍攝,踐行著攝影的真實性與社會性,他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講述著一個農民眼中的中國。這個中國有著歷史和傳統,它們在西北麥客的眼神、動作和衣服的褶皺裡;這個中國也處於激變的浪潮中,甚至讓很多人無所適從,農民進入城市,建設城市,卻又被這個時代無情地吞噬。

侯登科作品:《麥客》系列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這是侯登科《麥客》系列的代表作:走鐮的漢子,1997年攝於陝西關中。

改革開放初,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是中國紀實攝影的一個黃金時期。而說起那個時代中國的紀實攝影,侯登科的名字是如雷貫耳的。有人說侯登科是在“用生命拍照”,這句話今天顯得很廉價,但卻是對侯登科最準確的表達。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今天,我們看侯登科的作品並不一定會有溫暖的,充滿同情心的感受,反而會感受到作者那種冷靜,甚至殘酷的目光,亦或者是嬉笑怒罵的口吻。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能僅僅把他定義成一個忠實的記錄者,因為他的攝影早已和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糾結共生。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麥客》的照片大部分拍攝於1995年前,1997年後進行了一輪補拍。麥客的路線一般都是隨著麥子成熟的早晚,由東往西走的,他們大多活躍在陝西,甘肅一帶。每到麥熟時節,麥客們便外出替別人收割麥子,他們自稱“下苦人”。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侯登科的照片以歷史的眼光記錄了這樣一個將要被時代變革所消亡的社會群體,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勞動方式和生產方式。這是關於中國社會歷史變遷軌跡的一次追蹤,一次完整的視覺呈現。隨著中國農民生活的好轉以及農業機械化的普及,這種傳統的勞動方式已經很少見了,今天的麥客更多是作為一種地域文化代名詞而存在。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侯登科自小生長在一個窮苦的農村家庭,父親是大煙鬼,父母離異,小時候他要過飯,可以說他一直在一個膠著,矛盾,分裂的環境中成長,所以他對痛苦有特別深層次的敏感和領悟。一個知道痛感的人,必定善良,細膩。

源於這種對痛感的理解,侯登科在攝影上找到了一個精神的出口,當攝影全面的參與到一個人生命裡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東西被喚醒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無論在成長的過程中讀了多少書,經歷了多麼深刻的思考,都沒有讓侯登科成為擺弄腔調和姿態的知識分子,他始終站在農民中間,與這個群體同吃同住同行同思考,歷經數年,用自然、平樸和踏實的方式,追蹤觀察麥客的生存、勞動和命運,以一箇中國農民的視角為歷史留下了20世紀最後20年即將消逝的珍貴影像。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3年,關中麥收時節,大批麥客登上西安至寶雞的火車。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這是《麥客》系列裡,一張給人印象很深的照片。

一群人在一個火車站內等車,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大約有上百個男人,卻只有一個女人。男人們有的在睡覺,有的在喝水,有的在聊天,只有這個女人注意到了照相機的存在,她的眼睛在注視鏡頭,儘管她身處於她的同類群體裡,她的眼神中仍然流露出了惶恐和不安。

這是典型的屬於紀實攝影師的鏡頭,是一種強烈的,超常的敏感和迅速的直覺判斷。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麥客》中還有很多農民進城的場景:他們在工地上小憩,在現代都市的車流中迷失,在盤桓的山路上歌唱,在廣袤的大地上起舞……侯登科用最直接的方式記錄下了屬於中國農民的無數難忘的瞬間,而在他織就的影像世界中,正是這些決定性瞬間共同構成了中國農民更為多元且更接近真實的形象。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侯登科其他系列作品

在侯登科留下的42000張底片中,除了像《麥客》這樣經年累月拍攝的專題外,還有一些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的中晚期“散片”,像是《行走的女孩》(1997,陝北),《小賣部女孩》(1993,寶雞),《西海固的男子和孩子》(1998,西海固),《三位農婦》(1990,陝西鳳翔),這些中晚期的作品含義豐富,以至今天我們難以用一種方式解讀。

這些照片沒有事件背景、沒有指向意義、也沒有映射太深的哲理。侯登科曾經比喻這些瞬間就像“撒了一把的黃土,落在那兒,自自然然地飄落”。或許,這樣的視覺呈現才最終超越了情節本身,消除了一切功利的干擾,從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發出一瞬間的光,投向了被攝者的靈魂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0年,陝西鳳翔農村,三位正在忙於婚宴準備的婦女。

三位婦女在灶臺前為一場婚宴忙碌。侯登科一連按下了十幾下快門,最後選了其中一張:左邊的女人正在愣神,中間的女人慾言又止,右邊的女人皺著雙眉,好像馬上要抱怨。與同時代照片中人物具有的明確表情不同,她們的神態曖昧不清,和肅穆的構圖有種反差、擰巴著的感覺,但是哪兒哪兒都恰到好處,這就是屬於攝影的語言。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8年,寧夏西海固。選自《鄉村》系列。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6~1997年,陝西西安,《四方城》系列。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1年,陝西臨潼縣。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1年,陝西臨潼縣。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3年臨潼縣行者鄉。

1991~1993年,陝西臨潼縣落實二胎結紮突擊。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改變,這個專題成為珍貴的歷史紀錄。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9年,陝北農村的麥客。

畫面中心,孩子們雀躍著在幫母親把玉米地裡的收穫裝袋運走,陽光透過玉米稈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形成了視覺中心。很多情況下,侯登科的很多照片中,敘事中心和視覺中心並不是重合的,它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攝影語言,並在今天被廣泛的運用。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牧羊人。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91年,山東臨沂,跳房子。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90年代中期,甘肅,相約而行。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85年,《出征》。

這是一組親人送第47軍官兵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照片,而在當年,這張照片因有軍人妻子流淚而引起主流媒體爭議。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1983年,《新帽》。

這是侯登科僅存的非常珍貴的原作之一,它是當年侯登科參加《大眾攝影》月賽獲獎作品的退稿。

侯登科離世後,親朋為了給他出書籌款,這張照片先後兩次想過拍賣,2005年嘉德秋拍,給出了20萬的起拍價;2013年,又有藏家出價50萬,均未成交。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2002年6月,被洪水沖毀的灞橋鐵路大橋,這是侯登科拍攝的最後一組照片。

關於侯登科(1950-2003)

農民,是侯登科的一個自我身份,也是中國歷史長期的主體。他在他們的身上發現自己,也在他們的身上反思這一群體本身。他用鏡頭捕捉到了這個社會最底層人的苦難、歡愉、尊嚴和掙扎,使得這些影像反射出人性的光輝和超越時代的生命力。

照相機對於侯登科不再是外在的觀看,而是眼睛的延伸。攝影成了侯登科最後見證自己存在、瞭解和思考社會生活的方式,攝影將他帶入到了更多人的生活中,帶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然後他看到了社會現實中更多人的悲喜,更多人的命運,看到了自己與這個時代,這片土地的緊密聯繫。他拍攝西北地區候鳥一般的麥客,自己也像候鳥一樣永遠追逐著炙熱的陽光。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侯登科工作照。

1985年12月19日,陝西,這是侯登科與潘科正在一起拍攝作品《出征》時的場景,那時的侯登科風華正茂,激情燃燒,滿懷憂國憂民憂天下的攝影雄心與壯志。攝影/潘科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2003年,侯登科最後的時間裡,在向李媚、於德水移交自己的作品。 攝影/彭祥傑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侯登科生前用過的辦公桌。攝影/彭祥傑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1】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2】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3】

▲ 這是三張侯登科早期的作品,清晰的展現了一個紀實攝影師風格演變的過程:畫意風光——形式構成——社會紀實,它們中的任意一張又都滲透著其他兩張的影子。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很多紀實攝影人風格演變的路徑,今天回頭再看,更能領悟到紀實攝影獨特的視覺呈現方式和思想演變歷程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侯登科(1950-2003)

2003年2月3日,侯登科的人生和他所鍾愛的攝影畫上了句號。15年已經過去,雖然這個名字不再有如當年般鮮活,然而,從他離世到今天,仍然有一群人,在以這個名字的名義,無私的為侯登科未盡的事業而努力。他們都存在某種對攝影、對這個世界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而根據他的遺願所設立的“侯登科紀實攝影獎”,今天也成為國內最具分量的紀實攝影獎之一。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 悠揚之音迴盪,曲無聲,大國時代寫畫,影無形。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影像中的國 • 系列

煙火人間中的家國細節

他們困頓,貧窮,愚昧,卻活的尊嚴——侯登科和他的42000張底片

關於作者

北京土著 | 人文紀實攝影師 | 獨立撰稿人 | 專欄作者 |

中國圖庫 | 光明圖片社 | 中新社 | 中國新聞圖片網 | 簽約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