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农业分论坛举行

聚焦|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农业分论坛举行

聚焦|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农业分论坛举行

我国是一个有8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在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智能农业迫在眉睫。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工作,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加快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战略部署。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专题设置了智能农业论坛。8月25日,数位专家围绕“智能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聚焦|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农业分论坛举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祖相出席论坛。

发展智能农业是大势所趋

何谓智能农业?

“按照全产业全要素全过程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对土地、资金、劳动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和优化,对农业种、养、加、产、供、销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精准感知、在线处理、智能决策、科学管理,最终驱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解释,智能农业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其中数字化是集聚资源、打好基础,网络化是构建平台、提供条件,智能化是展现能力、注重应用,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他说,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正在迈向智能时代,而作为最古老、传统的产业,农业也即将迎来智能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则表示,智能农业可以帮助我国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用电脑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来提升耕作、养殖水平;二是用机器代替人耕种,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总之,智能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农业‘4.0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大势所趋。”他表示。

智能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那么,智能农业这条路怎么走?

与会专家认为,首先是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运用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说,例如在产业振兴方面,可以运用大数据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特别是在优化投入要素结构、气象自然灾害防御、动植物疫病防控、产销对接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在人才振兴方面,培养既懂农业农村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让智能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

其次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三农。当日的论坛上,不少专家带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人大开眼界。其中,中国农科院信息所农业监测预警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便展示了用智能手段加强农业监测预警的新方法、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短板;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何勇则带来了植物冠层快速检测仪、便携式植物养分无损快速测定仪等10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劳动效率;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讲席教授李振洪则介绍了作物时空连续监测技术,进而实现产量和植株氮素累积量同步监测。

三是要立足解决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农业信息化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京东集团副总裁曲越川说。正因如此,京东利用多年电子商务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关注点及走势,为消费者提供专属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打造出了跑步鸡、游水鸭、飞翔鸽等“网红”产品,有效地连接起了生产端和消费端。

投资智能农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数字经济已经来临,智能农业似乎触手可及,但机遇与挑战并存。”IBM创新业务咨询总监、智慧农业业务中国区资深专家王猛说,部分企业对新技术有一种盲目迷信的心态,这需要纠正。事实上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再新再前沿的技术,也必须为生产服务,只有创造了价值才有存在的必要。“农业企业应该认真思考新技术手段对原有生产经营、消费模式的影响,从产业角度出发去考量怎样更好地使用不同技术组合,进而帮助提高产量、产能、效率、品质。”

赵春江也指出,由于农业投资的周期性长、回报慢,所以许多企业还处于观望状态。他举例说,目前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企业所在领域中,智能农业占比最少,只有0.32%,而投资智能农业的企业更是为零,“要扭转这些企业的观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智能农业的道路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王小兵则表示,发展智能农业必须要摒弃单打独斗的狭隘意识,以更兼容、平等、共赢的理念去谋篇布局、分工落实,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来统筹办理,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让各方都能从开放合作中获得利益。

(由重庆日报记者周雨、颜安采写)

专家面对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智慧农业

重庆日报:您刚才在演讲中就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问题,建议政府建立以区域智慧农业平台为核心的“1+N+N”模式。据我所知,目前重庆在这一领域做得最好的是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现在已基本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而它是一个市场化、行业性平台,这是为什么?

赵春江:高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既有成本的问题,也有接受能力的问题。荣昌生猪的信息化之所以搞得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产业链做得好,市场化程度高,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素质都很高,当然可以从市场的角度进行推进。对于一些传统的、一般性的农业产业,因产业化程度比较低、效益比较低,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经济承载能力都比较有限,就很难进行市场化推进。

所以,智慧农业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对产业链发展比较成熟、效益比较高、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就以市场为主体推进,政府出政策积极引导;对于生产主体比较分散、产业链不太成熟、面大量广的产业,以政府为主体来建集中性的智慧农业平台,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可以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

通过电商和数据引领农产品品牌化

重庆日报:农村电商现在看上去很热闹,但由于快递及包装带来的成本过高,在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有限。请问您在这方面有怎样的建议?

王小兵:两个方面去看这个事。一方面是农产品特性决定农产品不可能有很高的利润。农村电商去掉中间环节,本来是为了赚钱,但实际上没有赚到多少钱,这里面就有创新创造的空间。以荔枝主产地广东高州为例,该地为了降低流通成本,就先把荔枝整车冷藏运输到上海、合肥、北京等地,然后再经过电商平台销售,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所以,农村电商不怕存在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电商不一定就是单向的农产品进城,还应该把工业产品下乡、农资销售、乡村旅游营销统筹起来,哪怕有一方面亏了,另一方面也能补起来。

另外,对农村电商作用的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赚了多少钱。农村电商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通过电商行为和数据去带动市场化、倒逼标准化、提升组织化、引领品牌化,是一个综合性作用。从这个层面上讲,互联网农业和线下实体农业一样,也有弱质性,也需要政府支持。(来源:重庆日报)

聚焦|智能化应用与高品质生活高端论坛之智能农业分论坛举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