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近期最火的两部电影要数由徐峥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和开心麻花出品的《西虹市首富》了,这两部喜剧,前者让你笑着流泪,后者则让你笑着怀疑人生。

先说说《我不是药神》,上映11天票房超24亿,豆瓣评分9.0,这部看似喜剧的电影能够让你全程笑着却在结尾时哭到不能自已。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而其中最扎心的台词就是假药贩子的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人到中年活的不如狗的主角程勇、无钱治病的慢粒白血病人吕受益、为女儿治病的单亲妈妈、农村黄毛小子彭浩...电影中的每个小人物都是现实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买不起房、上不起学、看不起病,这是一种穷病,更是一种社会病。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不只是底层群众,更多的人在影片里看到的是现实生活的无奈,在国内高昂的房价和不平衡的教育资源面前,谁都可能变成穷的那一个。

相反,隔壁影厅《西虹市首富》主角一夜暴富苦恼着如何在30天内花光十亿,于是投资夕阳产业买爆跌的股票,结果反而引发全民狂跟哄抢,最终没有赔钱,反而轻松赚了一个亿,让人唏嘘不已。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为何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如此之大?

穷人一场病就能让整个家庭崩塌甚至丧命,而富人则苦恼于上亿家产花不完。

富能过三代,穷亦能过三代

近几年有个词特别火,叫“阶级固化”。都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而现实情况呢?

北大光华的一位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

早期,明朝进士中出于精英家庭的仅占20%,随着时代发展,这个比例升到了60%,而到了万历时期,80%的进士来自于精英家庭。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明代出生于精英家庭的进士比例(via.颜色)

这也就是说,虽然科举制度让社会阶层流动性较高,但随着社会稳定,社会流动性会逐渐降低,这与现代社会情况也大抵相同。

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说过的一段话一时引发了轰动,他说:“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活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朋友和农村朋友享受不到的。”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富人的孩子从小就享受精英教育,穷人家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从父母辈传到子女辈,这种阶层天花板越来越难突破。

寒门子弟如何突破阶层束缚

但是穷病当真没得治吗?出身寒门的大多数人,难道应该认命吗?抛开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系的完善不说,个人如何自救?

英国有一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56UP》, 导演选择了14名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进行每7年一次的跟踪拍摄,从14岁到56岁,其中的13个孩子都没有逃脱“精英的孩子依旧是精英,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这一命运。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但其中有一个人Nick却是个例外,出身农人家庭,21岁考上牛津,28岁移居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教授,成为片中唯一一个由底层跨越精英的人。

他为何能打破阶层壁垒?

在他7岁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想着以后当驯马师,想着少挨打,少罚站,他的目标是以后能研究月亮。他想研究数理化,想去最高学府牛津大学深造。他从知识中开拓眼界、视野、格局,让他突破原生家庭的阶层束缚,最终打破阶层壁垒。

这不禁让人想到另一位寒门学子王心仪,她在2018年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并写下“感谢贫穷”引发热议,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极度丰盈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不是贫穷铸就了她,她真正感谢的是面对贫穷时自强不息的精神,感谢的是知识带给她的眼界开拓与精神丰盈。

知识果真能够改变命运吗?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考上北大后,他们在走出大山的那一刻考验才刚刚开始。

但是能够确信的是,没有知识他们一定无法改变命运。知识带来的不仅是他们学历的飞跃,更是精神的丰盈、眼界的开拓、格局的提高、圈子的提升。

为什么你不愿忍受学习之苦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讨论:为什么大家宁愿忍受生活的苦,也不愿忍受学习的苦?这简直是灵魂拷问。

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在毕业的时候告诉我,他宁愿拿着3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也不想继续读研学习,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学习的苦是需要沉下心来深度思考,高度自律远离诱惑,这种思考会使人更清醒,这叫做锐化。而生活上的苦,会使人更麻木,日复一日重复直至变成行尸走肉,逐渐在混日子和等死中度过余生,这叫钝化。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在学习带来的长期利益和放纵欢愉的短期利益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后者,于是他们也注定平庸和碌碌无为。而在日后,当月薪3000的人工作比月薪3万的人还忙,还被高昂的房价和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终会明白,那些为生活不得不吃的苦,是他们当年不吃学习苦的代价。

很多穷人之所以穷三代,面对生活的苟且无能为力,无非是他们的认知因为金钱匮乏、圈子狭窄而被牢牢圈在他所属的社会圈层上,缺乏远见和格局,而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靠“自我投资”。也就是靠教育来改变认知,靠知识积累来战胜信息差。

从《我不是药神》到《西虹市首富》:如何实现阶层跨越

因此,假如你出身不高,那就拼尽全力为人生铺路:教育、野心、婚姻、人际圈、专业技能、自我提升

教育突破认知局限,野心让你意志坚定,人际关系使你积累资源,赋予你更多机遇,专业技能则让你更具稀缺性,只有这样开拓你的视野、观念、格局,你才有机会突破阶层天花板。

升学、高考、考研,一旦选择就请坚持,因为这是一场”自我投资“,也是为了以后能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