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中國三大分家過的省。

第一個是湖南跟湖北。

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湖南跟湖北現在是兩個大省,但歷史上,兩省長期是一塊的,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屬於楚國,也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區,現在嶽麓書院還有對聯:惟楚有才,於斯為盛。人家不叫惟湘有才,就是因為湖南長期是屬於楚文化的。

湖南這個地名出現的也很晚,直到唐玄宗年間,在衡州設置湖南觀察使,這才有了湖南這個行政區劃。不過,還是跟湖北綁在一起,在元朝時設立行省制度,這裡是湖廣行省,明朝時屬湖廣佈政使司。直到康熙年間,湖南才獨立建省。

建省之後,湖南的發展也很奇特,百來年的功夫,就在楚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省氣質,叫湘軍精神。湘軍精神的一個大特色叫霸蠻,其實這跟楚文化中的不服周是有淵源的。

那這兩個省分家之前,聯繫是很緊密的,尤其是湘北跟鄂南,武漢碼頭就有大量的湖南人。

比如漢口碼頭中最大的碼頭叫寶慶碼頭,而寶慶是湖南邵陽市的古稱。為什麼湖北的碼頭叫湖南的名字呢?

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這是因為這個碼頭是寶慶人在這裡佔了一個地方,用來運輸木材,有點像是湖南在湖北的一塊飛地,這裡的居民也幾乎全是湖南人。是湖南人在湖北的“唐人街”。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吧。

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不過,現在兩省的區別越來越明顯,比如湖南人愛吃辣,湖北人這種特色卻不鮮明,湖南人霸蠻,湖北人卻不怎麼不服周了,為人處事更為靈活。

雖然兩者越來越不像一家人。不過,兩省卻有共同的親戚,這就是江西老表,湖南湖北跟江西的關係都相當不錯,這個淵源我們下回再聊。

重慶跟四川

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重慶跟四川原本也是一個省,這個大家都知道,因為分家並沒有久。其實,四川在歷史上多次分家。我們從名字變化上就可以看出來。

四川在唐以前只有兩川。

唐朝時是劍南西川道和劍南東川道, 白居易的詩裡就寫:兩川風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屬一家。

別屬一家了,在戰亂時,兩個地方往往都會有自己的割據政權,然後內部PK,最後往往是西川勝出晉級,畢竟西川的底子要厚一些,可見,四川原本就分兩派。

到了宋朝,才劃了四川: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現在利州府大部分分給了陝西,這就是漢中一帶。現在漢中一帶的人還喜歡去成都超過喜歡去西安。

夔州路就是重慶啦。等於說,四川只剩下了兩川。

重慶跟四川分家之後,兩家往來很緊密,但這跟親戚一樣,走動多了,也未必全是甜蜜蜜。兩者之間,有合作也有競爭,而且競爭的味道很濃,畢竟,現在中國都在形成大城市圈,一個區域不可能有兩個超大城市圈,西南是以四川成都為龍頭,還是以重慶為龍頭呢?

很多年前,那時重慶還剛直轄,我碰到一個重慶姑娘,我隨口說道,你是四川的啊。她很鄭重的糾正我:不是的,我是重慶的。

可見,重慶的自我認同還是很強烈的。

三個被拆分的省,原本是一家人,分開之後,關係越走越遠

第三個分家的就是安徽跟江蘇啦,兩者原本共屬於江南省,不過分家之後,大城市幾乎全在江蘇省,裡面有蘇州,南京以及後面分出去的上海。剛分家的安徽沒有一個超大型的骨幹城市,搞得安徽人倒喜歡往南京跑。從這一點說,江蘇跟安徽的關係倒是相當好的。不過,蘇州就覺得,南京乾脆當安徽省會好了,江蘇以蘇州為省會,這個提議我看行,就看領導覺得行不行。

另外,兩省的差距越來越大,清朝時,兩省的差距還不大,因為都靠水運,安徽也有自己的碼頭城市安慶,當年也是長江五虎,但到了鐵路時代 ,兩者開始有了差距,再到開放,到了海洋時代,江蘇的發展就超過了安徽,兩者差距大,自然是一家人不認一家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