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德孝立本福澤遠 忠厚傳家子孫綿

——合邑尚忠堂夏氏(主要分佈於巢北)簡介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一、始祖:元興公;始遷祖:四世祖文敬公、文剛公和文彬公。

夏氏一脈,源遠流長。我族始祖元興公(1364-1429),配趙孺人,生子一,仰賢公;二世祖配何孺人,生子一,繼傳公;三世祖,配胡孺人,生子三,文敬公、文剛公、文彬公;五世祖,景澄公、景源公、景稀公;六世祖,有慶公、有宗公、有祿公、有鳳公。

明萬曆六年(公元一四七零年)前後,四世祖文敬公偕弟文剛、文彬由南昌府南昌縣遷廬州府東鄉,“文敬公卜居山裡村(現山頭夏村),文剛公居井頭村(現井頭夏村),文彬公後裔復遷三官集左近之夏油壇”。隨著家族繁衍生息枝繁葉茂,長房文敬公後裔先後分居夏橋村、郭楊村、東崗遲村和小夏村;二房文剛公後裔分居小應塘村和夏小店村。除外遷合肥、南京、蕪湖、定遠、溧陽等支系外,我族現主要分佈於巢湖市北部和肥東縣東北部,族人數千。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二、字輩: 正直家傳,忠清世守,道在敬承,德紹永久。(根據我族老譜推測,此字輩立於公元一七八零年前後)。

查閱我族老譜發現,山裡村十七世正奎公(1784-1847)是較早使用此字輩的族人,由此可知立此字輩的時間應該在一七八三年之前,此後至一九八零年前後,族人基本依字輩起名,持續近兩百年,其間族人“親疏各別,班班可考”。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遷徙的日益頻繁,加上宗族意識的淡泊,甚至有些外遷族人都不知道本族字輩,越來越多的人不使用字輩起名,以致“親疏不辨,支派不明”,故以字輩起名很有必要。現族人已經傳至二十五世(“道”字輩),原有字輩還能使用一百五十年以上,故本次續譜不打算敘立新字派。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三 夏氏宗譜。

嘉慶初年(公元一八零零年)前後,山裡分十五世林書公(1748-1802)“有志修輯(族譜)未逮”,此後數十年又多逢“兵燹歲欠”,直至光緒甲午(一八九四)年秋,井頭分夏直順(字建寅)、夏直祥(字瑞亭)等“慨然念之”,二君在林書公墨譜的基礎上續修族譜,乙未夏清稿乃成,刊印十四部,分別以“天上七星聯斗極,人間兩式重歐蘇”為字號,各分收訖珍藏。

合肥古稱廬州,民國初年,設合肥縣。解放前,巢湖蘇灣以北地區一直隸屬於合肥縣,故我族乙未老譜稱“合邑《夏氏族譜》”。乙未族譜是我族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編修並印刷的族譜。民國三十六年,我族聘王郢程聖周先生,協同山頭夏村夏忠青(字伯純)續輯宗譜,次年稿就待刊之際,又遭兵燹,族祠財產盡損,清稿與備印紙張全毀。故乙未合邑《夏氏宗譜》乃我族最珍貴的史料。

上世紀初,東鄰犯境,民族命運多舛,加之“文革”之劫,我族族譜大多散佚。改革開放以後,國運漸昌,家譜勸善導和之主旨得到肯許,修譜建祠隨之盛行。然數十年間,族人關注族譜者甚微。我常思家乘百年未續,“族人雖一脈之親,卻難究同本之源”,寢食難安。丁酉(二零一七)冬,我在媒體上發文,介紹巢北夏氏歷史,眾族人與我聯繫,表示對宗族事務的關切,也感慨老譜難覓,續譜無望。經過半年多尋訪,我終於從山頭夏忠明族叔處獲乙未老譜第四卷,遂起續修夏氏族譜之念。

戊戌(二零一八)春,在夏油壇忠早叔幫助下,在忠群叔處拿到老譜第二、三、四卷,加上零散蒐集到的老譜序文,巢北夏氏歷史基本清晰,山頭夏、夏橋、郭楊世系基本完整,堅定了我續修族譜的信心。然老譜短期難以聚齊,全面啟動不太現實,只得以村為單位逐支進行,一方面,積累經驗,聚集人氣;另一方面,整合保存資料,伺機啟動續修整個巢北夏氏族譜。

現我族主要集中於巢湖市北部,為了區別於合肥周邊夏氏,正在續修的我族宗譜,擬定名為“巢北《夏氏宗譜》”。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四、夏氏宗祠。

夏氏宗祠,始建於清中期,後屢遭兵燹。清同治癸酉(一八七三)年,井頭分正懷公“鳩集族人,創立始基”,謀劃在原宗祠廢墟上重新建祠,至光緒丙戌(一八八六)年,正懷公積勞成疾,身體每況愈下,遂命其長子建寅公“鳩工建造祠宇”,週年乃成,然“祠宇告成之日,即(正懷)公告終之時”。正懷公為夏氏宗譜嘔心瀝血,年七十五離世,在那個年代也算善有善報了。

夏氏宗祠位於趙集墩子胡村,五間三進,氣勢雄偉。自抗戰始,家族便利用族祠辦學,教族子弟學文習武,眾學子走上建設新中國的各個崗位;解放初期,新成立的黃山區政府在夏氏祠堂辦公;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因修建學校需要材料,祠堂被拆除。如今祠堂原址已建民宅,巢北夏氏宗祠遺蹟已蕩然無存。


合肥百家姓:巢湖北鄉尚忠堂夏氏簡介


五、困惑與無奈。

乙未老譜明確記載,我巢北夏氏源自南昌府南昌縣,族人也一直口傳我族發脈於“江西棗木巷(音)”。一百二十多年前,直順直祥二君,摒棄“攀龍附鳳”的修譜慣例,“以(江西以上)世系無徵而不敢妄為攀附,惟文敬公曾祖元興,為文敬昆弟之考,確無疑誤,則奉(南昌府“貧民”)元興公為一世祖”,可見乙未老譜可信度較高。二君這種實事求是的做法為我們今天溯源提供了可信的史料,也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現代交通和通信的便捷,為眾多家族尋根提供了可能,讓我不得不思考:我族江西上世有無可能繼續向上追溯?我族與合肥周邊的尚忠堂夏氏,基本都是明初“洪武大移民”之後,在前期移民的引領下,以投親靠友的方式,源自江西,年代相近,堂號相同,相互之間有無內在聯繫?網絡上眾多夏氏流源信息,真假難辨,如何取捨?這些疑問都有待後世宗賢進一步探索、考證。

中學高級教師 二十二世孫夏清龍謹撰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