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最近,英国突然像打了鸡血,对华折腾起了幺蛾子。8月31日,英国“海神之子”号船坞运输舰在前往越南胡志明市的途中,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非法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英国军舰首次故意闯入中国南海领海。而一个星期不到,9月6日,英国政府发表了最新一份《香港问题半年报告》,以所谓监督者自居,对属于中国内政的香港事务指手画脚。

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毫无疑问,英国此举之性质是极为恶劣的。而要细数起来,英国这也是累犯不改了——香港问题上头,英国仗着昔日统治者的身份,一直跳的最欢;而驱舰闯南海,虽然是头一回,但也是蓄谋已久,风声都传出过好几回。

英国为什么这么作?表面上看,这实在是没什么道理——毕竟南海的事,跟英国八竿子打不着;香港也已回归中国20多年。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崩溃,东亚也早已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在万里之外的西沙和香港,和中国这个综合国力远超自己,又坐拥主场优势的世界级大国开杠,英国不可能有任何胜算。

这就有点意思了,摆明了什么实际好处也捞不着,还有可能引发中国的反感乃至反制。英国明知如此,为什么还要屡次三番跳出来,给中国添堵呢?

有些分析认为,这是为了向美国表忠心。这个解释看上去也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仔细一想,并不完全准确。

英国的确是美国的铁杆小弟。但英国之于美国的战略作用,主要并不是在于东亚,而是在于欧洲。美国通过英国充当离案平衡收,得以制衡欧陆,远则捆绑欧盟与俄罗斯对抗;近则掣肘德法,防止欧洲整合复兴,威胁美国霸权。至于东亚这边,英国一则地缘距离遥远,二则距离有限,其实发挥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美国也不大可能对它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如果说香港问题,鉴于英国的前宗主国地位以及对本港的影响力,它出面确实还是能挑出点乱子,给中国制造些麻烦;那么在南海问题上,英国连制造麻烦的能力都没有——就它那几艘破船,万里迢迢的跑到中国眼皮子底下,这能构成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威胁?

当然,出于”盟友情谊”,英国配合下美国也很正常。但这种配合,通常应该只是战略角度,从宏观层面出发,而且是作为追随者面目出现——比如在国际场合,中美扳手腕时,英国跟着美国的大旗摇旗呐喊下,就完全可以交待过去了。直接在充当出头鸟,在南海、香港等具体问题上主动给中国添堵,这怎么看都超出了“履行盟友义务”的范畴。

所以,英国这些行为,除了“献媚”美国外,势必还有自己的动机。

但我们之前已经说了,以英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以及中英今日之实力对比,英国的这点小动作,是不可能给自己带来任何现实收益的。那么,英国这么做,又是图个啥呢?

在云石君看来,英国目的有二:

首先是维持均势世界格局,阻碍强国崛起。

对于“均势制衡”这个战略思路,英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根深蒂固的迷恋。英伦三岛偏居西欧海上,游离于欧洲大陆这个近代核心板块之外,这意味着英国在地缘格局上一直是边缘化的存在。一旦欧陆出现超级强国和霸主,将欧陆整合,英国就面临着被压制的格局。而英国的实力和地缘区位,又决定了它本身从来都不具备压制欧陆强国,主导欧陆整合的能力,所以维持欧陆列强势力均衡,以防某家坐大,就成为英国近代乃至现代外交的核心。

而英国的这种均势制衡,不仅之于欧陆,也之于全球。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建立日不落帝国。但当时的英国,并不具备后来美国那样睥睨群雄的绝对优势,所以在与列强竞争瓜分世界的过程中,英国也对均势制衡十分注重,虽然自身无法占据所有富庶板块,但也绝不允许某个势力在殖民地瓜分方面获利太多,以防其坐大后不可复制,威胁自身。

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甚至这种均势制衡还渗入到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管理——由于直接消化吸收成本太大,所以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方式通常是相对温和的,并不谋求完全统治权,而是注重与当地势力合作,借本土势力的力量来维持当地秩序,以便自己攫取利益。而在这个本土势力的选择方面,英国也十分注重扶弱遏强,以防本土势力在自己合作中发展壮大,不可复制,进而重演当年金帐汗国被莫斯科公国反噬的悲剧——比如在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英国就比较倾向于支持伊斯兰教徒、锡克教徒,以制衡占据印度人口主体的印度教徒。

通过这种均势制衡之术,英国成果的打造出了自己的近代霸权,用最小的力量,攫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当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英国衰落,日不落帝国解体。美苏两强取代英法,成为世界的新霸主。不过英国虽然没落,但仍利用自己与美国的人文传承关系,以及制衡欧陆的地缘价值,将自己捆绑上了美国的战车。这样一来,英国虽然自身实力不行了,但凭着美国的庇荫,仍可以跟着获得了远超出自身实力的利益回报。

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有一个关键点:由于英国的影响力,相当程度是嫁接在美国身上的,一旦美国霸权松动,英国这个依附者,其影响力自然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对任何足以威胁到美国霸权的势力,英国也同样是刻骨仇恨。也正因为如此,当年欧洲反苏阵营中,与苏联距离最遥远,相对最安全的英国,反而是对苏联态度最为强硬的一个——远超法国和德国。甚至直到现在,俄罗斯已经今非昔比,英国仍对其十分冷淡,上半年还借间谍案捆绑欧盟,阻止欧俄和解。

而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对美国霸权的威胁越来越大,这对英国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地缘关系决定了,不大可能直接威胁到英国的利益——甚至在经济方面二者还有不小的合作共赢空间,但在战略方面,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削弱美国的霸权和影响力,进而威胁到英国这个依附者。所以,伴随着中国的强大,英国也必然会将当年对苏联的态度,逐渐转移到对中国上头。

当然,中国与苏联还是有些不同的。毕竟中国与英国的地缘关系远比苏英之间疏离——这意味着二者之间不会有什么直接地缘矛盾;而且中国奉行和平崛起,不像苏联那么具有侵略性;再加上与苏联经济体系封闭落后不同,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和蕴含的能量都要强的多——这意味着英国能从中获利,基于这些考量,英国对华尚不至于像当年对苏那样剑拔弩张,干什么都针锋相对。但在经济方面合作的同时,在政治和宏观战略方面,释放出一些敌意,其实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这也算是涉及根本利益了。

总而言之,在英美高度捆绑的情况下,英国国家利益,很大程度上是和美国的世界地位挂钩的。在美国霸权受到中国潜在威胁的情况下,英国自然也会对未来心生忧虑,进而采取一些遏制措施——至少要表明态度,给中国施压,并给相关方打气。这不仅仅是向美国献媚这么简单,它更是在英国高度依附于美的情况下,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一种考量。

而除此之外,对华敌意,其实也是英国巩固自身价值认同的一种战略需要。英国就现实实力来说,已经相当没落,但迄今为止,它依然能够收获相当的国家溢价——英女王依然是备受尊敬的英联邦的领袖,英国文化教育备受推崇,英语也是以伦敦音为正宗,英国政治制度与美国政治制度同为西式制度的典范;英国的单个国家号召力,在二流强国中首也是屈一指。

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英国之所以能享受与现实国力不匹配的高额国家溢价,除了英国作为近代世界霸主的老本外,更重要的是,它是当代西方价值理念和国家治理模式的传播者。在构筑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中,英国同时将自身的理念和模式传播扩散到了全球。所以,在西式民主和普世价值的“灯塔”形象和地位上头,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另一块高地——虽然他现实中没有美国强大,但在格调方面,给人的感觉要上档次的多。

“灯塔国”的身份,给了英国高额的国家溢价。所以英国想要维护这番利益,也必须不遗余力的在全球推广那套西式模式和理念,相应的,对与这一套西式模式和理念不相符,甚至南辕北辙的,英国都会理所当然的视之位敌——毕竟英国同样是构筑在这套西式模式和理念之上的,一旦这套模式和理念不再广受认可,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英国的国家溢价也就没有了。

中国的模式和理念,与西方那一套存在极大的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截然相反。这当然会招致英国的反感——毕竟这意味着英国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收获溢价的难度增加。而更要命的是,中国还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国,而且其在东方模式主导下,这些年发展非常成功,影响力和对外界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这就更让英国不痛快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加,以及中国模式吸引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地区,可能会摆脱过去一直以来对西方的迷信,转而尝试和接受东方模式和理念。如果任由这种价值认同的风向转变,西方模式和理念的生存空间就会缩小,英国作为灯塔,其所能照耀的地域也会越来越窄,未来英国通过价值认同收获国家溢价的战略空间就会受到压缩。

擅闯西沙、搅局香港,英国到底想干嘛?


所以,阻遏中国,是一项长远性的战略任务。不管是在南海通过派遣军队,给相关国家打气,阻遏中国地缘影响力在现实层面的扩张,还是借着西式民主理念,对“港独”的支持,在思想上阻止港人认同大陆,这些都是围绕阻遏东方价值理念来做文章,尽一切可能,维护西方价值理念的既有地盘,维护英国这个灯塔的既得利益空间。

综上所述,英国无论是闯南海、还是撑“港独”,都是有其自身利益诉求的。表面上看,英国此举,不会有什么现实层面的直接收获,但在战略上,它却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的同时,阻遏中国崛起和影响力释放,防止东方价值理念对西方价值认同的生存空间的挤压,从长远层面,维护自身的利益空间。

那么,对于英国的这种图谋,中国又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反击呢?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会根据形势发展,持续追踪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系列1863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海外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