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李敖——一代大俠香消玉損

李敖雖然不是娛樂圈的人,卻和娛樂圈很近,他前妻是知名女星胡茵夢,自己也曾主持過兩檔談話類的節目《李敖有話說》《李敖語妙天下》。最重要的李敖是筆者比較敬重的一個文人鬥士。套用李敖自己的一句話說五百年來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當然這不過是他的自吹,他自己也未必當真。因為他在一次演講中曾經說過,別人都不捧他,他只好自己捧自己。李敖曾經說過好的中文是“童顏”“白髮”雖然很俗套,但這是好的中文。香消玉損本來應該形容年輕的女子不幸離世,用在李敖大師身上似乎有些不尊重。其實不然,比李敖的文學成就更有名的有兩件,一件是李敖做了很多年的牢,另一件就是李敖風流的一生。以香豔之詞形容大家歸去,相信李大師也不會怪罪。


再見李敖——一代大俠香消玉損

上圖大概是李敖大陸行在某大學演講時留下的照片。三場演講呈現出不同的精彩,金剛怒目,菩薩低眉,尼姑思凡,是李大師對於三場演講的總結。對於一個智者,句句珠璣,振聾發聵。給我不少的啟發,無論是對於自身,還是對於社會的思考。李敖是在大陸出生,很小的時候跟隨父母去了臺灣,作為老一輩的知識分子是很希望祖國儘快統一的,而且作為前臺灣“立法委員”李老很明白臺灣政客的虛偽,無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還是馬英九都沒有逃過李敖的奚落和嘲諷。李敖不僅為國,也擔心國民素質,和娛樂圈的導向,他最後一次上臺灣著名綜藝節目《康熙來了》就很希望節目不要過於娛樂化,作為一個傳播度很廣的節目應該多一些社會責任感。這種風氣不僅在臺灣,在大陸也愈發嚴重。娛樂綜藝節目和讀書類的節目完全成了兩級,而大部分更選擇那種沒有營養的綜藝。憂國憂民,李敖當得起這個俠字。

再見李敖——一代大俠香消玉損

看過前一篇筆者作品的粉絲都應該知道,有人說,你都不知道霍金是幹什麼的,裝什麼文化人。筆者承認沒看過《時間簡史》,卻看過《北京法源寺》如果紀念霍金不能“理直氣壯”,紀念李敖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北京法源寺寫的是戊戌變法,譚嗣同的事情。當代中國都在評價梁啟超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卻很少有人紀念這個梁啟超曾經的戰友“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大俠。《北京法源寺》裡面交代的很清楚,當然這只是一本小說,即便是曾經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李敖大師曾經輕描淡寫的說,只要報名就被提名,沒什麼可炫耀的。譚大俠被砍掉了腦袋,有過牢獄的李敖應該感同身受吧。譚嗣同想以身死喚醒當時的國人,李敖的努力有影響了幾個?謹以此小文,紀念逝去的尊者,想必李大師的天堂也不會寂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