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花开待绿叶

成长过程中一个很奇怪的阶段,人总是想着逃离拘束,又想要进入新的约束;渴望得到掌声,又担心肩膀太过脆弱。

总有花开待绿叶

编写教材是这周公司安排的工作,这个任务让一起实习的同事叫苦不迭,显然这工作对于一群一直以来都是工科生的我们算得上是一个挑战。也没有任何意外,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事们一直在抱怨。难为无米之炊,从来就没有写过三行诗的人,忽然要完成一本教材,显得太过于突然。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部分实习僧认为应该做一些真正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认为这样的实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我想大概就我一个人享受这样的一个工作任务吧。

记得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就愿意选一个非工科的专业,总以为自己应该会是一个记者或者律师也很不错。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最后成了一个工科生。当听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还是有点窃喜的,想着当初的念想总算能够得以慰藉了。与他人的满心抱怨不同,我满心欢喜的享受这个过程。

总有花开待绿叶

其实想说的并不是上述类似的流水账。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安排与你的专业或者是爱好有些偏差,作为员工该以何种态度去处理类似的工作安排呢?显然我很享受一种逆来顺受的感觉或者说佛系的感觉,类似于不管公司怎么安排我都愿意去尝试。生活中可能有一万个一层不变,但我想更多的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工科生尊重自己的专业,想要持之以恒的做着工科的事,显然这是好事。但是尝试着做一些文科的事其实同样相当prefect。据某些数据显示最好的成才方式应该是:大学本科应该选一门偏工科的强逻辑课程,研究生则需要选择一门偏文科的管理学学科。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既能够打下扎实的逻辑分析基础,又能在掌握管理学的交流能力。说这些好像有点偏离主题,但是我想说的是在面临公司的工作安排时,在不与某些底线相违背的时候,适量的非本专业工作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总有花开待绿叶

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接受某项非本专业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你想着的是随便应付一下的话,那么这种工作态度显然是非常可恶的。对于某项工作安排如果你不满意,可以提出来然后大家协商,但是你答应后而不去实行往大了说这就涉及到职业道德问题。因为现在已经很少能找到一份一个人单独完成的任务了,大多数工作都是一伙人互相配合、协调完成的。你的拖沓和不认真在某些层面上会影响别人的工作效率,浪费别人的时间比浪费自己的生命更加可恶。如公共场所吸烟一般,令人厌烦。记得曾经一个朋友叫我帮忙写一份关于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的结课论文,虽然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让一个门外汉帮忙。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白天去图书馆看关于古典建筑美学的书并且尽量做笔记,晚上则是熬夜写文档,拼拼凑凑完成了一份好几千字的美学论文。当时硬着头皮去做这样一件事,虽然过程并不是很友好,也有过放弃的冲动,但是每当想到,现在和朋友说你不想做了,那么她肯定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工作,最后的结果就是你的拖沓放弃导致别人完成不了任务。老话把这个称之为“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总有花开待绿叶

选择和接受是一个实习生时刻需要学习和谨记的要则。我们选择从校门走出,来到社会,就要接受承担作为一名员工的责任,选择身边的相伴的人不再是师长同窗,就要接受更多符合社会的来来往往,这是一将会种常态。成长是一个很奇怪的历程,人总是想着逃离拘束,又却要进入新的约束。厌恶学校每天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然后又转到家、公司两点一线的生活,从一个拘束换到另一个约束。没有抱怨的意思,就是感觉这就是成长,仅此而已。就像我在这里无病呻吟的写下这样一个文。

总有花开待绿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