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手还是威胁?探讨人工智能威胁论为时尚早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严肃的话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依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有人发出另一种声音,直指人工智能威胁。

助手还是威胁?探讨人工智能威胁论为时尚早

助手还是威胁?探讨人工智能威胁论为时尚早

最近,特斯拉CEO马斯克就和脸书创始人、CEO扎克伯格进行了激辩,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马斯克认为将来人工智能会拥有自己的思想,会取代并奴役人类。而扎克伯格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之后会解放人力,让人类去从事更有价值的事情,会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消极的讨论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人工智能是砒霜还是蜜糖的讨论从未停止过,乐观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必然的,可以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日前发表演讲时谈到人工智能威胁论,认为人类大可不必担心,未来人工智能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类带来便利。

比如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在将来我们可以坐上无人驾驶汽车,享受旅途乐趣。可以制造出能够听懂指令的家务机器人,让机器人帮你做家务;联结物联网,随时随地掌控家中情况;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保持交通顺畅,提高效率。人工智能还可以解决医疗难题,用机器代替专家看病做手术,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美好畅想。

消极者却认为如果放任人工智能发展下去,终有一天,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著名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霍金就曾多次公开发表过对人工智能的担忧。认为人类需要控制人工智能,防止其在未来对人类生存带来毁灭性的威胁。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是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赞成者。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器学习的发展,在几十年后,人工智能将会强大到足以引起担心的水平。

从物理学家到科技大佬纷纷对人工智能存在消极的心态,也不是没有道理,随着人类在人工智能上的发明应用,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被研发,以期为人类服务,但是随之其弊端也开始显现。

机器人开始抢夺人类工作机会,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最明显的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富士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富士康已经开始研发使用机器人,用以代替生产线上的工人。目前富士康在国内已经拥有一支6万“人”的机器部队,未来可能会增加到20万“人”,如此一来,便会有更多的人丧失劳动岗位。

除了抢夺工作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让人们担心在未来机器会不受人的控制,产生人的思想,进而奴役人类。Facebook开发了两个智能机器人,让它们学习议价谈判。这两个机器人非常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自己思考。后来这两个机器人创造了一门自己的语言,语法、逻辑完全和人类语言不同。程序员完全无法了解它们在沟通什么。这让研究人工智能的人产生了担心,未来有一天,人工智能会不会创造一套新的语言系统,并摆脱人类的控制。

对于此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认为,研究人工智能的过程比想象中要难的多,如果真正想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实现AGI,其实离我们还非常的远。而且新技术在摧毁一些岗位的同时也催生了更多新兴的岗位,劳动密集型企业会逐渐被机器取代也是大势所趋,这意味着人类可以从事更多更有价值的工作。而且整个职场的变化还和经济环境、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供需、分工格局的变化有关,仅把责任推给人工智能也太过片面。

现在争论人工智能是否会构成威胁还为时尚早,我们可以先把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心放在改善人类生活上,会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