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我国最早的农业合作社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农业合作化运动时,产生了初级社,中级社,高级社。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当时的农业合作社不只是经济组织,更是政治组织。但是并没有很好的效果,相反有非常多的负面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发挥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有利因素,农业合作社全面转向经济化。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目前我国有上百万个农业合作社,有些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经济效益优良,带动当地农户增长增收,农业合作社社长也都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但大多数的农村合作社,往往都经营不善。以我所在的福建农村为例,附近几个村的农业合作社都是处于空置状态,只有个牌子,并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为什么如此呢,除偏远农村本身不适宜农业合作社不谈,大致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 大量农业合作社,种植的农产品,养殖的家禽之类的,没有独特性,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

二 大量农业合作社,组织架构不明,缺乏监督机制,社长一把手独断专行。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三 大量农业合作社,存在骗取财政补贴的情况,甚至立社就是骗补贴而立。

四 大量农业合作社,财务不公开,社员分红不均。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五 大量农业合作社,观念老旧,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做宣传。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农业合作社是农村重要的经济组织,是农产品进城的渠道之一,也是农户致富增收的希望。国家近年在大力整顿,各类不合规,违法的农业合作社,也是为农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合作社,在农村为何大多经营不善,成摆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