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的4大错误!妈妈一定要和老人沟通

爸爸妈妈白天去上班,照顾宝贝的任务就落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家身上啦。老人因为育儿观念存在着非常多的误区,通常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老人照顾孩子已经这么辛苦了,我们要学会宽容,抓大放小。

老人带娃的4大错误!妈妈一定要和老人沟通

但是,不当地教养方式会给孩子造成很多生活中的坏毛病和心理伤害,交给他们,怎么能放心得下?今天汇滋力育儿师就来聊聊隔代育儿之老人最应该纠正的4个错误育儿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透过生活中的一些事来发现老人育儿的问题所在吧。

老人在生活中育儿最明显的区别是在穿着上:大夏天,老人自己穿着短衣短裤,但真就有给孩子穿着夹棉的,所以每年都有婴儿“捂热综合症“的报道。老人最大的问题是溺爱。

01

常见育儿错误

孩子的头碰到玩具上,老人就打玩具

生活中经常遇到孩子在广场玩耍,不小心磕到了玩具上,站起来就哇哇大哭!老人了解情况之后,狠狠地往地上的玩具打了几下,“别哭,奶奶打玩具,都是玩具把你碰到了。”老人一边说还一边安慰孩子。

把原因归结到“玩具”等物件上,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这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我不必为这个错误负责。这样做看似问题得到解决,实则后果很严重:以后再出错,孩子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与之相关的物件上。

正确的做法是:找到方法。建议老人不要先去指责别人,先搞清楚孩子是怎样碰到玩具的,找到原因之后,再告诉他方法,让他清楚地知道如何避免被玩具碰到。

02

常见育儿错误

阻止孩子,不让孩子尝试新事物

孩子小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每次带孩子去户外,孩子都喜欢爬高,玩沙子;老人看到都会赶紧拦下,怕孩子出危险,也会觉得沙子脏。

孩子天生是最大胆、最勇敢的,他们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危而阻止孩子,结果是孩子以为周边处处有危险,胆小怕事,

不敢尝试新事物,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正确的做法是:放开双手,让孩子去尝试。但家人要陪伴孩子身边,随时估测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好预防准备和挽救措施,将危险降低到最下。

03

常见育儿错误

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老人陪着孩子在广场玩遇到邻居,赶紧跟孩子说快打招呼叫阿姨好,有的时候孩子比较羞涩会低着头不好意思叫,老人面子上过不去,便当众教育他:“太没礼貌了,这孩子。”

老人带娃的4大错误!妈妈一定要和老人沟通

其实,当众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孩子也有自尊心,也需要有面子来保护,如果当众教育孩子,孩子会觉得面子扫地,毫无尊严可言,就算你说的是对的,她也不会听了。

正确的做法是:可采用“悄悄话”原则。奶奶当众不要说孩子的不是,把孩子带到无人处说“悄悄话”, 再问孩子不叫的原因是什么,耐心听孩子的心里话。如果孩子的想法老人不理解,也不要试图去教育他,只要把道理告诉孩子就可以了。以后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可以适当引导,但不要逼迫孩子必须要跟大人打招呼。

04

常见育儿错误

总是在孩子正专注的时候打断孩子

来看一段生活小插曲:有一次铭铭正在聚精会神地玩积木,到了要吃饭的时间,奶奶忽然打断铭铭:“铭铭,过来吃饭。”铭铭只好放下手里的积木乖乖地吃饭。下午,铭铭正在看书,奶奶又忽然叫起铭铭说:“是不是该尿尿了。”拉起铭铭的手就往厕所里跑,铭铭手里的书还依然被紧紧握着。

在孩子专心玩的时候,家长打断孩子也是经常发生的。专注力越持久越好,而老人总是不知不觉间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做事不专注。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等待,不随意打断孩子。孩子在搭建积木,而饭已经做好了,最好等一会,让他结束搭建之后慢慢用饭香“引诱”他;如果孩子正在看书,你正好要出门,最好等孩子看完书之后再走,而“尿尿”这种事情,不要强制,孩子有了尿意自然会尿。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如果有规则,应该在孩子玩之前和他讲明,一旦开始了自己的事情,大人就不应该随意打断他。

汇滋力小技巧

妈妈与老人育儿观不一样怎么办?

•豁达一点,包容和接纳老人的性格,包括缺点;

•不硬碰硬地对峙,冷静下来再沟通;

•眼见为实:抓住生活中的事例分析更有说服力;

•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辛苦,看得到他们做出的努力,付出辛勤劳动,并说出你对他们的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