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參考:利空尚未釋放完畢 情緒已至冰點

【主編觀市】

港股上週走勢如預期走弱,創下52周低點。市場最擔心的還是美國2000億關稅的推出。對於本週的走勢,智通財經認為仍將以探底為主,市場繼續面臨兩大問題的困擾:一是美國關稅壓力不但減除,反而出現升級的情況,特朗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美國還將對另外267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如果我願意,將會很快。”,市場對此會有憂慮情緒。另外美國非農數據增加20.1萬,刷新兩個月高位,而且時薪資月率增長0.4%,超出預期,凸顯了勞動力市場的緊張,加息預期再度增強。同時對新興市場匯率預計會有影響。而歐洲央行的利率決議對市場也會造成衝擊。港股市場如果要反彈的話還需要看政策方面的利好及宏觀經濟數據的支持。

【本週金股】

【中國海洋石油(00883)】原油市場供應緊張,意味著今年底會有更多上行風險出現多於下行風險。2017年中海油每桶油完全成本是35.5美元/桶,近海原油開採同樣具備高經濟性,且在陸地油氣儲量提升空間有限背景下,海洋油氣將是未來國內原油產量增量主要來源。2018年全球FPSO新項目將達14個,同比增長100%,全球海洋油服行業景氣度觸底反轉。中海油規劃2018年CAPEX700-800億元,同比增加40%-60%,海油工程中報披露新簽訂單同比增加87.5%。

此股與油價走勢息息相關,地緣政治影響下,中海油股價有望創出52周新高。

【個股地雷】

【新濠國際發展(00200)】該股最近不斷折價發行股票,而外資機構高位套現明顯,對二級市場有負面影響。澳門濠賭板塊整體下跌趨勢明顯,投資者需謹慎板塊集體殺估值。

【產業觀察】

9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一是各油氣企業全面增加國內勘探開發資金和工作量投入,力爭到2020年底前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2000億立方米以上。二是首次提出研究非常規天然氣補貼延續到“十四五”,並研究將緻密氣納入補貼範圍。同時,要建立以地下儲氣庫和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為主、重點地區內陸集約規模化LNG儲罐為輔、管網互聯互通為支撐的多層次儲氣系統,供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於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487億立方米,如若要實現該目標,2018-2020年國內產量將增加500餘億立方米,年複合增速10.4%。而補貼政策的延續將對國內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利好頁岩氣、緻密氣等非常規氣開採及相關企業。

去年入冬後,國內部分省份天然氣供應緊張,個別地區甚至出現居民斷氣現象。而2018年全年天然氣供需缺口較2017年增大,上半年消費量為1348億立方米,增速高達17.5%,全年天然氣消費量增速甚至有可能達到19%-20%,表明2018年全年較2017年供需更為緊張。

產業鏈上,上游氣源公司、設備公司,以及具有氣源的城燃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受益品種主要有新奧能源(02688)、華潤燃氣(01193)、中集安瑞科(03899)、崑崙能源(00135)、港華燃氣(01083)。

【數據看盤】

港交所公佈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恆生期指(九月)未平倉合約總數為100368張,未平倉淨數27130張。到期日9月27日。未平倉合約比上週有減少。

從恆生指數牛熊街貨分佈情況看,恆生指數在27889點位置雖有穩定跡象,但是底部牛證還是密集排布,下週貿易爭端擔憂仍在,騰訊股價受壓,整體恆生指數利空因素偏重。港股中報密集期已過,部分個股存在估值調整,流動性好的中資個股有不少機會,投資者需特別關注內地A股是否走穩。

【主編感言】

不管是否願意承認,港股市場已經進入熊市,熊市不言底,對絕大多數個股來說,反彈就是出逃的機會。這個時候給自己放個假可能是更好的選擇。若非要在市場中搏殺,不妨就多關注一些龍頭的國企,尤其是下半年的大基建,挑選一些偏向公共事業,現金流能夠得到保障的公司。充分受益於政策導向,畢竟上半年最大的風險來源其實是政策的劇烈變動,比如教育、醫藥等。且近期熱議的社保、稅收等因素對這一類公司的影響微乎其微。

[免責申明]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資訊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