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區的人曾經活得不如畜生,跟了中國後才像個人

荒涼的黑非洲, 至今仍是地球上最落後的一片土地。這裡充滿了炎熱、饑荒與疾病,似乎被上帝遺忘了。人們不禁要問,黑非洲落後的根源在哪裡?這個根源恰恰是令歐洲人富裕的原因之一一奴隸貿易。

這個地區的人曾經活得不如畜生,跟了中國後才像個人

許多人以為販賣黑奴的行徑是從葡萄牙人開始的,實際上非洲的奴隸買賣很早就開始了。公元1世紀的《紅海回航記》一書中就有了對黑奴的記載。公元7世紀末,阿拉伯人進人北非後,也曾把抓來的黑人販運到阿拉伯國家、波斯和印度等地。在歐洲,由於黑死病的緣故,勞動力人口嚴重缺乏。從14世紀起,西班牙人率先開始奴隸貿易,爾後葡萄牙人也參與到貿易之中。至15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的一些大城市裡還有專門用於販賣黑人的奴隸市場,但那時的貿易量仍非常小。直到15世紀中葉,即1441年後,葡萄牙航海冒險家們在毛里塔尼亞地區俘獲了10個非洲黑人之後,由販賣黑人而帶來的高額厚利令葡萄牙殖民者率先開始大量捕捉黑奴。在葡萄牙人最初開始販賣黑人的頭五年裡,通過捕獲或向當地酋長、頭人交換、購買奴隸,大約有上千黑人被運回了葡萄牙。而在葡萄牙國內,有錢人家都以炫耀自家黑奴的多少來攀比富貴。奴隸貿易從此成為葡萄牙攫取財富的主要來源之一。對黑奴的捕捉加快了葡萄牙冒險家對西非海岸的發現速度。

這個地區的人曾經活得不如畜生,跟了中國後才像個人

在葡萄牙人眼裡,黑人根本就不是人,僅僅是未開化的動物而已。他們組織所謂的““捕獵隊”捕提黑人。往往在一夜之間就能能把和平寧靜的黑人村莊夷為廢墟。在這種捕捉方式遭到了黑人的反抗後, 葡萄牙人不得不以其他方式獲得黑奴。比如誘騙、 挑動非洲部落之間的戰爭,把在交戰中對方敵人的俘虜賣給奴隸販子。這種“獵奴戰爭”在此後400年間一直沒有停過,造成非洲人大量死去或被賣到外國。去到外國的黑奴往往在不堪勞苦之後很快地死去。在西非的各個港口,殖民者用木枷和鎖鏈鎖住搶來的奴隸,用燒紅的烙鐵在他們的身體上烙上標誌,隨後裝上販奴船。奴隸販子們把船上的每平方米都塞滿了黑人,像販運牲畜一樣地把黑奴運往葡萄牙。有些黑人由於缺水與疾病,在還沒到達目的地就死去了。

這個地區的人曾經活得不如畜生,跟了中國後才像個人

隨著西班牙發現美洲、葡萄牙發現巴西、印度,殖民者在征服擴張的同時,殺死了大量當地人。如印第安人的大量減少,令尚待開發的美洲面臨著巨大的人力缺口。再加上歐洲殖民國家勞動力短缺,黑人市場越來越紅火。整個歐洲需要大量的黑奴。1513年,西班牙國王正式頒發執照,允許商人把黑人奴隸運往美洲西屬殖民地。從此奴隸貿易如春潮一般湧起。是以,在黑奴貿易最繁榮的400年間,整個非洲大陸因奴隸貿易損失的人口至少有1億多。人口的缺失導致生產力的落後,這是非洲至今仍然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長期販賣黑人的過程中,葡、西兩國殖民者逐漸形成一-套一本萬利的“三角貿易”制度。最初的三角貿易開始於15世紀後期。當葡萄牙人發現用捕捉的方式不靈之後,便採取另一種方式。即在出程的時候,在販奴船上滿載著用於與酋長交換“奴隸”的槍支彈藥和廉價消費品,到了西非海岸換得大批奴隸後,再橫渡大西洋,駛往美洲,這段航程被稱為中程。到了美洲,奴隸販子把黑奴換成金銀或糖漿等原料,最後把這些原料運回歐洲進行再加工,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一 程被稱為歸程。一次三角航程往往需要幾個月至半年的時間,奴隸販子可以做三筆買賣,獲得100%到1000%的利潤。

這個地區的人曾經活得不如畜生,跟了中國後才像個人

這樣賺錢的買賣很快引起了其他殖民國家的眼紅。在奴隸貿易初期,葡萄牙壟斷了南美的奴隸貿易,西班牙則壟斷了北美的奴隸貿易,其他國家在教皇子午線的約束下無從插手這一一賺錢的行當。 儘管如此,他們仍不甘心地開始染指奴隸三角貿易。英國、荷蘭以及法國等都企圖以各種手段來打破葡、西兩國對奴隸貿易的壟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