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的合羣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昨天晚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讓我印象、感觸較為深刻的一句話“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確實,在這個複雜且必須講求合作的社會氛圍裡,我們很多時候為了討好而討好,為了維持而說著非人心所表達的話。每個人都戴著一個假面具示人,每個人都漸漸地迷失了最真實的自己。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很多人都說我是一個很怪的人,不喜歡出去,不喜歡夜生活,不喜歡結識新的朋友,把自己縮在一個堅硬的殼裡面,過著一個人一個世界的生活。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我也自問了自己一下,也反思了一下,原來不盡然。漫無目的閒逛倒不如有意義地實踐,比如去爬爬山,呼吸一下大自然新鮮的空氣;燈紅酒綠,酒,不可否認,有時是好東西,但有時卻是亂人心智的“迷藥”。三十歲了,這是一個需要沉澱與自省的年齡,我們要懂得區分“朋友”這兩個字的真正意思。便於工作而結識的飯桌朋友,泛泛之交淡於水;比如酒桌上認識的朋友,更加要睜大自己的眼睛,守住自己那顆蠢蠢欲動且不安份的心,夜生活過於華麗,終究也會迷失了自己;有時往往擦肩而過的路人,對方可能跟你是屬於同一路的人,所以說,真正的朋友在於精,不在於量。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人當然是不可以活在自己給自己所編織的世界裡的,是一定要走出去的,但如果明知道對自己沒有好處,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結識,毫於主見,人云亦云的討好我覺得也沒有必要。人生太短了,在討好別人的同時,不如先學會如何去討好自己,如何去認識自己,如何去提升自己,如何去完善自己。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內心之渴望才會產生強烈的、堅定的行動力,前面的路才會看得更清楚。

在人與人相處的關係裡,跟怎樣的人相處,自己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當我們遇到一些好的人、好 的事,要主動出擊,堅定地、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勇氣,伸出自己友好的雙手,跟對方說一聲:“您好!認識您很高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平常的問候,足以看出你的進步與改變。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喜歡獨處的人不一定是性格孤僻的人,可能她太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要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會用過多的時間,過多的精力去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

喜歡獨處的人不一定是沉默寡言的人,當遇到跟對方相同磁場,相同一個精神層面的人她也會像機關槍一樣難以自控,正所謂情深方滔滔不絕,意濃方思慮長遠。

低質量的合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把有效的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哪怕是獨處,十分鐘的沉澱,十分鐘的自省,十分鐘看看周圍的環境,十分鐘欣賞著這美麗的夜空,四十分鐘看看書,我們獲得的絕對比毫無目的的盲從來得實在,來得真實,讓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思想、新的感知、新的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