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英:以教育家的情懷辦學 「讓美好相遇」

谢英: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 “让美好相遇”

在走廊文化牆,謝英和學生一起欣賞學生手工作品。

謝英,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常蒿路小學校長,副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湖南省特級教師、常德市文化建設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湖南省教育廳授予的優秀培訓專家、中國共產黨常德市第七次黨代表、武陵區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常德市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

紅網時刻記者 胡丹 通訊員 張敏 常德報道

“我覺得我成不了教育家,但是一直以來,我卻以教育家的情懷辦學,如果問我教育家的情懷是什麼,我覺得教育家的辦學情懷就是責任,是對孩子一生負責的責任,是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責任,是對家長人生幸福的責任,是對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是對這個國家和民族負責的責任。”這是9月6日上午,武陵區常蒿路小學校長謝英在該校2018年秋季新生家長會上的開場白,這一天,她沒有用麥克風,帶著沙啞的聲音,做了3場報告,休會中,她不停地吃著潤喉片,等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聲音沙啞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谢英: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 “让美好相遇”

謝英在閱覽室與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讀書心得。

謝英告訴記者,她從教29年,任教過小學所有開設的學科,教育的崗位也換過多次,唯一不變的,是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美好教育的嚮往。面對獲得的各種榮譽,謝英說,頭頂的光環多一點,教育的情懷就更濃烈,身上的責任就會更重。

谢英: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 “让美好相遇”

謝英與常蒿路小學無人車社團的孩子們在一起。

2016年8月,常蒿路小學以“讓美好相遇”的精神表達統領學校文化,以科技教育為特色,以課程領航學校發展。兩年來,常蒿路小學將創新人才與創客教育緊密聯繫,培養了40多名學生獲國家、省、市創新大賽獎勵。謝英說,走過這些年,學校文化發展已經經歷了3個版本,如果說1.0時代,學校文化是一個特色項目;那麼2.0時代,學校文化是一套理念體系;3.0時代,學校文化是一種核心表達。她希望的學校文化,是一句話,是一個詞,是一個讓孩子和大人都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大愛。“讓美好相遇”這一核心表達,回應了素質教育的訴求,立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讓美好的生活與美好的品格相遇,美好的資源與美好的課程相遇,美好的學生與美好的教師相遇,美好的童年與美好的未來相遇。

谢英: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 “让美好相遇”

深圳大學奚言教授為常蒿路小學授牌“創客教育實踐基地”。

“讓藝術點亮學生的快樂人生”,是謝英在2014年在工農小學當校長時提出的,這也是她一直追求的育人目標。她說:“美,才是看不見的競爭力。”當校長的這幾年,她堅持用藝術之美把學生導向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為學生的快樂人生奠基。

那時候,參觀過工農小學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工農的學生,人人會演奏樂器。巴烏、陶笛、豎笛、口風琴、葫蘆絲,一班一特色,個個能演奏。民族音樂、流行音樂,孩子們信手拈來。這就是工農小學自2010年一直堅持下來的最具特色的活動“班班有特色,人人會演奏”。衝著這點,很多家長將孩子轉來工農小學上學,這也使得工農小學從之前的800人翻番到了1500人。

谢英:以教育家的情怀办学 “让美好相遇”

常蒿路小學校園一瞥。

每天廣播操之後“陽光拉丁”,千人同跳拉丁舞是孩子們暢快淋漓的好時光;大課間,聽著流行音樂做運動;中午,聆聽古典音樂習字;預備鈴響了,齊唱歌曲緩解疲勞;放學,校園廣播播放《歌聲與微笑》送孩子們走出校門。校園的一天,用音樂伴隨孩子的學習生活,用音樂將孩子導向藝術之美的勝境。這正是謝英的育人定位:“不一定讓每個孩子成為音樂家、藝術家,而是讓音樂屬於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所以這麼多年以來,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對孩子一生有意的事,孩子是家庭和國家的未來,做對孩子一生有意的事是我永遠的承諾。”

採訪結束了,謝英校長說的那句“也許我成不了教育家,但我會永遠以教育家的情懷辦學”一直在耳邊迴響。是的,辦學要有教育情懷,謝英,正是以高度的責任心、積極的教育理想,辦著一所家長、學生、教師心中理想的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