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茶时光日记(一)

茶是很好的时光记录者

今天试了三款茶,一品高马千两茶2017年款(A)一品高马千两茶2015年款(B),一品高马手筑茯砖2017款(C)。

A与C:安化核心产茶区同片荒山区域的茶叶原料,同一批毛茶,也就是同一位老师傅制作的毛茶,自然年份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毛茶加工成成品的工艺。A属花卷茶系列千两茶,C属砖茶系列茯砖。千两茶去年10月份压制,前几天才切开,今天是第五天,切开五天就开泡了。茯砖茶压制的地时间跟千两茶接近,今天试的这泡茶已开散月余,接触空气,醒茶时间比较长了,这是两者的一些情况说明。

试茶时光日记(一)

泡茶的茶桌,已不能再熟悉

茶味方面,茯砖茶醒茶的时间长,口感更加顺滑,醇和,前面几泡有时显的菌花香气,反而新茶的味道不太明显,泡到中段的时候,茶叶本身香气跟回甘就很明显了,入口很顺,而且茶叶本身原料的地域香型一直都在,持续的时间很长,直到泡到最后,茶味淡下来了一直都在。而千两茶由于才切开不久,没有醒茶,开始的几泡茶有明显发酵的味道,并非不好的异味,几泡以后,来到中段茶的品感就很顺口了,没有金花的香气,本身千两茶不要求长金花。

从茶味对比可知,原料是基础,而基础是一切其他的来源,因为原料品质一样,且具备优良基础,即使处理的工艺过程不一样,丝毫不影响其内涵的彰显,原料本身的地域香型一直融入茶汤,就是明证。茶本身有很多味道在,而且引起各味道的本质也各不一样,茶叶本身香气,菌花香气,或者时间成就的陈香等,都需要花时间细细琢磨。试茶过程本来是考验耐心的过程,每一泡带给口腔的味道都不一样,就需要静下心来仔细体会茶汤带给口腔的感觉,就像雕着一件器物,非得一点点的积累才可成型。

试茶时光日记(一)

A款茶叶底,叶底肥厚,油性足,弹性好

A与B:安化核心产茶区同片荒山区域原料,同一位老师傅不同时段处理加工的毛茶,一款是2015年(存放两年),另一款是2017年,不同年份,当然是处理时段的气候条件也略有差别,两者踩制成品的时间相差不大,切开时间也才相差几天。

茶味方面,B款品感明显优于A款,泡到中段的时候,两者表现了同样的地域香型,香气,生津,顺口等这些口感都很时显,表现也很强烈,特别是茶香融入茶汤的时间非常长,不同地方在于从开始到最后,B款的口感始终比A款醇厚度更好,泡到最后也是,细究起来,跟年份有很大关系,B款,毛茶做好存放了两年,而作为黑茶作为后发酵茶的特点来说,两年时间一直在不断的转化变化中,口感会有明显的变化,两者泡到最后看叶底,B款叶底颜色较A款深,这个区别是由于发酵的程度或者毛茶转化引起的,已很难辨别了。

试茶时光日记(一)

B款茶叶底,颜色更深一些

消费者很难辨别安化黑茶的品质,除了它本身工艺很复杂外,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原料,转化的度,保存得当否,从侧面反应了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所有的学习,都是花时间,花精力,不断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三款茶最明显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茶叶本身的香气能长久丰富的融入茶汤,很独特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