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5月,来到了安化,去多少次都觉得不够的地方!

   在这趟去安化之前,喝茶这些年头,很少有机会参与黑茶制作的过程,更多的参观学习,然后就是品茶,从成品茶中感受茶的味道,来辨别茶的品质等级,品质好的茶,叶底有浓烈饱满的香气,这种香气有很多成分,有陈香,或者转化过程中的香气,新茶本身有淡淡茶叶香气,另外就是茶叶所带的地域香型了.这些都是从成品茶中分辨的.而从来没有从新鲜的茶叶上去感受这些味道.去到安化时,特意从山顶摘了一把荒山茶,5月中旬这时候的茶叶,已长到15厘米左右了,选了差不多高度的茶叶,直接从当年的嫩梗处折断,摘了一把,嚼了一下芽头,有浓烈的苦味,但嚼完后,整个口腔有很甜的回甘,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选了不同的茶树品种,有大叶,有小叶,有树龄比较长的,五六十年的茶树,也有老茶树重新砍掉后新长出的茶叶,还有部分紫叶茶,整体的感觉,油绿,呈深绿色,鲜活,看着就很欢喜.下山走到半山腰,正好一片长在田里的茶园,当地村支书介绍也好几年的茶园了,也去采了一把,不同叶型,数量接近.拿回去认真对比的时候,差别确实很大.首先,直观上,荒山茶颜色更鲜绿,更油亮,呈深绿色,而田里的茶叶颜色要稍微偏黄,触感上,同样一把数量差不多的茶叶,嫩度也差不多,荒山茶的梗更柔软,而田里的茶叶更生硬,嗅觉上,区别最明显了,细细的去闻,田里的茶叶也很香,新鲜茶叶清新鲜爽的香气.再去闻荒山茶,香气浓郁很多倍,而且还带有其他的地域香型,如果一开始闭上眼睛去闻,闻着的味道像花香,又像是山野某种植物的香气,怎么都不会想到是茶叶的香气,特别心旷神怡.这是第一认真去辨别新鲜茶叶的香气.到这里,荒山茶跟长在田里的茶区别就很明显,而本身茶叶的价值也在这有了区分.而荒山茶与长在田里的茶,中间还有计划经济老茶园,新培植的茶园茶,这里面海拔还有一定关系,光这方面都有了几个等级之差,从鲜叶这一块,茶的价值就几个区间之分了.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摘茶也是个不容易的事情.从山脚下到山顶,近则半小时山路(开车),远的一个小时不止,到了山顶,采茶的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一天下来背着布袋走几十里的山路,才摘得几十斤鲜叶,然后送到指定的收茶地点.像采茶这些事情,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做,不管年纪大的人出于什么原因去采茶,辛勤工作的态度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很多时候职业不一样,但对工作,对事业的追求,以及骨子里的精神是一样的.很多做茶的年轻同辈都不愿意做收荒山的鲜叶,然后做毛茶加工,确实太辛苦了.有时候采茶的地点,离鲜叶加工的地方太远,一方面运输成本高,另外,鲜叶什么时候送到,就要什么进行加工,时间耽误或者延后,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最后聊聊茶叶的初加工的过程,也就是制作成品茶的第一步,茶叶初加工,由于从山顶到鲜叶加工地点时距离远,一般选择在山顶称重,把各家各户在这一片区域采摘的茶叶汇总称重后往加工厂运,在山上摘的茶,都是荒山的野生茶,如果还有其他的路通向这一片山顶区域,不排除有人从其他地方摘来非荒山茶冒充了,那称重时就得火眼金睛,才能保证鲜叶的纯度了,不混入其他非荒山茶.一定量的鲜叶收集后一起往加工厂加工,虽然是初加工,也就几道工艺,看上去简单,但要把每一道工艺做到位,时间精力少不了,更重要的是技术经验了,工人只会按照流程操作,不会考虑其他更多.比如,每个区域的茶都有其本身的特点,杀青到哪个程度合适,或者揉茶的时候到什么样的力度,这里面就有学问了,非有经验的技术师父不可,这还是茶叶初制的过程.真正到一款成品茶做成,30多道工艺的情况下,但凡有哪一道工艺处理发生失误,茶的品质都会大加折扣,更别说口感了.做一款好茶真的是很不容易.

安化黑茶—荒山茶的真相

   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不那么挑剔,喝茶也是.如果真正遇到一款荒山茶,也不要错过,很多时候,好东西不是说有钱就可以买到,珍惜机缘,珍惜际遇,不辜负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