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丨林业品牌价值如何计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种类的增多,产品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开始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很多企业把品牌作为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商标、名称,各大企业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证明品牌凝聚了产品质量信息、服务质量信息、顾客信誉度、忠诚度、满意度等。只有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才更有市场竞争力,才能长久地生存,更具有品牌价值。

林业企业的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更应重视品牌的开发和建设。好的品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我国林业品牌的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逐渐崛起,但是品牌价值和其他行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林业品牌价值较高的企业有哪些?

世界品牌实验室是全球领先的品牌评估机构,应用的评估方法是“品牌附加值”法,评估结果受到国际上普遍认可。林业企业中,品牌价值较高的企业主要是家具、造纸、人造板等第二产业。

总体来看,我国林业品牌价值还很低,整体排名较落后,品牌价值最高的“金隅”排名只在70名左右,大部分品牌价值排名在200名之后。虽然品牌价值排名落后,但是品牌价值却逐年增加,如“金隅”品牌在2015—2017年品牌排名上升3位,但品牌价值增长率接近52%。“圣象”品牌在三年内发展速度很快,品牌价值增长率为91.2%;“大亚人造板”和“维达”品牌价值在2017年成功跻身前400名。从近三年的数据还可以看出,一些品牌的价值下降幅度很大,例如,“掌上明珠”在2015年品牌价值为93.68亿元,排在第297位,在所有林业品牌中,品牌价值较高,但是,2016年以后,品牌价值已消失于榜单上。

林业品牌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林业依赖于区域位置条件、气候特征等,因此某些产品只能在某一区域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带动区域的发展,形成区域性品牌。由于各种限制因素和发展程度的影响,林业品牌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林业品牌价值低。第一产业以营林造林为主,更加关注生态效益,与消费者联系较少,不重视品牌建设,因此品牌价值小。第三产业以森林旅游业为主,与消费者联系更紧密,品牌形象、知名度等与游客数量息息相关。可见,各地在森林旅游品牌开发建设上还应加大投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重视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受到更多人的欢迎,这是森林旅游品牌发展的大好时机,但现在来看,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旅游品牌。

2、林业企业缺乏品牌意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木材、竹材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存在很多小规模的木材加工企业。由于市场需求大,企业成本低,这些企业不必担心没有销量,但是一直保持最初的规模,未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没有提出自己的品牌;旅游行业现在是一个消费热点,很多地区有非常好的森林旅游资源,只是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3、企业不重视品牌管理。品牌不只是一个商标,它能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信息和服务信息等,良好的品牌形象更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很多企业虽然有了品牌,但是不积极地去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4、没有专门的林业品牌评价方法。每个行业都有所不同,统一的应用同一种品牌价值评价体系,难以科学地评价品牌价值。针对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品牌价值评价指标应有所不同。指标选择是评价林业品牌价值的第一步,关于林业品牌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对林业品牌价值评价,既要考虑品牌创造的经济收益,还要从品牌生态价值角度设定评价指标,比如森林固碳、防止水土流失等。

行业观察丨林业品牌价值如何计算?

林业品牌发展应该这样做!

成立品牌评价的专业委员会。主流的品牌价值评价方法都是由第三方评价机构来评价,针对所有企业采用同一种评价方法。而林业品牌价值评价可以由品牌评价专业委员会来负责实施和管理,制定品牌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委员会成员应包括林业专家、林业企业管理者、专业资产评估人员等。

建立林业品牌评价方法。在现有的Interbrand评价法、《金融世界》评价法等品牌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林业的实际特点,以林业品牌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建立起实用性强、科学严谨的理论支撑。

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品牌评价体系的科学与否要经过实践的考验。评价模型应用于实证后,才能检验出模型是否合理。政府也应该重视区域品牌的建设,首先要加大对地区龙头企业的支持,鼓励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发展,再借助龙头企业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品牌价值提升。

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培训、学习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大品牌的价值及其重要性,参考和借鉴其他品牌战略的成功案例,建立本企业的品牌战略。

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林权帮平台等网络公开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