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

姚振博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关于版图奠定这个问题,清朝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毕竟我国的疆域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直接形成了今日领土的框架。

所以,清朝是在事实上奠定了我国今日的版图。

有人说清朝在疆域上的贡献无足轻重,比如新疆是在前60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府时就纳入版图的;东北是在725年唐朝设置黑水都督府就开始统治的;至于说青藏高原,那也是在1247年蒙古汗国和吐蕃高层达成“凉州会盟”后形成既定事实的!

所以,清朝在领土上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

也有人认为汉唐元时代久远,已然起不到宣示主权的作用,所以我国今日的疆土,是解放军叔叔打下来的,同样和清朝没有关系!

那康熙、雍正和乾隆以及左宗棠就表示不服了,前后都有意义,为什么单单清朝就是无用功?难道说和蒙古的百年征战都没有意义?

不是的!事实上,清朝在疆域上的开拓不仅有效,而且很有必要。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明确:

1、领土开拓争分夺秒,清朝跑赢了沙俄

说汉唐元奠定我国版图的人应该明白,在汉朝拥有西域时,东北北部尚处化外;在唐朝拥有东北时,青藏仍有吐蕃;在蒙古收服青藏时,江南仍在抵抗。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些土地虽然陆续并入我国版图,但是并入的时间有先有后,并不是同时的,你在拥有了这片土地时,另一片土地却仍在游离,这是典型的按下葫芦起了瓢。

而且,因为时间久远,对这片土地的声索力度有多大,真的很难说,比如犹太人之前在地中海东海岸建国,后来灭国后被迫流亡,这片土地成为巴勒斯坦所占据,那么问题来了,这片土地到底属于谁?

事实上,和汉唐元一样,领土的争夺靠的不是历史和回忆,而是拳头和实力。

而在清朝时期,我国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因为沙俄来了。

从1582年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1639年就扩张到鄂霍次克海,1643年就侵入黑龙江流域。

因为纬度高,所以沙俄一直在寻求温暖的出海口,这是沙俄向南扩张的不竭动力。

如果此时清朝不作为,沙俄侵略的,将不仅仅是黑龙江。

所以,包括清朝发动雅克萨之战,将沙俄逐出黑龙江;以及首付喀尔喀蒙古,击败准噶尔汗国,事实上,清朝一直在和沙俄争夺西伯利亚南部以及蒙古部落的地盘。

到1757年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清朝终于取得了争夺蒙古的胜利!

清朝前期的进取有效地遏制了沙俄向南扩张的步伐,并通过《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稳定边界线,使其无法鲸吞整个蒙古地区。如果清朝没有及时征服蒙古,那么沙俄南下,整个蒙古地区将成为沙俄的领地,届时清朝的扩张将直接和沙俄短兵相接,这对于清朝极其不利。

2、领土守卫度日如年,清朝保全了大部

清朝跑赢沙俄后,将沙俄的侵略势头有效遏制了100多年。

但是,随着清朝的衰落,殖民者的到来,清朝的疆域开始遭受列强的啃噬,领土开始不断丢失。

从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的70多年时间里,对于清朝而言可谓是度日如年,因为沙俄的不断入侵,清朝先后丢失了外东北、外西北、宝岛以及喀尔喀蒙古地区,清朝的疆域在一步步缩小。

但是,因为清朝前期的奋力开拓,以及清朝后期不断通过割地保全大部的做法,使得清朝版图的主体得到了保全。

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拉开序幕,帝国主义纷纷崛起。在这样的条件下,列强的殖民扩张方向开始由占领土地转向全面深入的控制。这种控制虽然加深了清朝的民族危机,但是客观上保全了清朝的版图。

等到沙俄炮制罪恶的“黄俄罗斯”计划,想要将整个新疆、喀尔喀蒙古以及东北地区全部划入俄罗斯版图时,其他列强因为利益受损而出手阻挠,最终使得这个罪恶的计划流产。

因为清朝的“守土”,使得清朝熬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帝国主义时代,度过了那个最危险的领土蚕食期。

等到列强掀起瓜分我国的狂潮,列强纷纷要分清朝一杯羹时,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再次帮助清朝保全了疆域的完整。

正因为如此,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清朝的疆域仍然高达1100万平方公里,这些土地被民国继承,成为解放军叔叔“奠定”今日版图的领土依据。

试想,如果今日的新疆、东北都是俄罗斯领土,那么解放军能和当时的苏联开战争夺吗?

3、领土巩固难于登天,清朝完成了一统

常言道:“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对于清朝而言,打下和守卫江山都很难,而且巩固疆域更难。

长期以来,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一直是封建王朝的心腹大患,明朝用了200多年战争,也始终没有彻底消灭蒙古,还被蒙古俘虏了皇帝,大兵压境到北京城下。

但是游牧民族问题在清朝手中的得到了解决,因为蒙古的势力遍及漠北、西域以及青藏地区,所以当清朝解决了蒙古问题,也就意味着清朝解决了漠北、西域以及青藏问题。

1635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

1691年,康熙主持“多伦会盟”将喀尔喀蒙古纳入版图;

1716年,准噶尔入侵西藏;1722年,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入藏驱逐准噶尔,将西藏纳入版图;

1724年,雍正派年羹尧平定青海和硕特蒙古叛乱,清军收复青海;

1757年,清军消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至此新疆并入清朝版图。

相比于汉家王朝,清朝统治边疆地区的方式更加灵活,也更加牢固。对于清朝在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地区设置盟旗制度,在漠北地区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在西藏和青海设置办事辖区。

另外,为加强对漠南漠北、西域以及青藏的统治,清朝以喇嘛教为纽带,在避暑山庄修建外八庙,沟通和这些地区宗教领袖的联系,另外每位清朝皇帝都有相应的蒙古汗王封号。

通过和汉地十八省完全不同的治理模式,清朝不仅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还将中原王朝的统治力贯彻到边疆地区,巩固了清朝的版图。

应该说,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直至清朝灭亡前,这些地区上层势力大部分都拥护中央政府,并且,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比如灵童转世以及金瓶掣签等制度被民国和建国后所继承!

所以,说清朝奠定了我国今日疆域的说法,并不过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清朝是否奠定今天中华版图?

中华朝代史:夏、商、周、秦、汉、新、东汉、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朝代无比璀璨。

秦朝秦始皇灭六国、平定两廣,车同轨,文同种,统一度量衡及其政制。大一统永不分裂的社会制度,奠基中华领土版图。

汉朝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

隋朝将青海纳入中华版图,

唐朝将蒙古、东北、西伯利亚纳入中华版图。

元朝首次将西藏纳入中华版图,并初现现代版图框架。

明朝将云南纳入中华版图。

秦汉隋唐元明朝,开疆拓土,功不可抹。

清朝更迭明朝政权,其巩固疆域,二收新疆。一统天下。乃是中华朝代传承者。

为什么不少文人拚命吹嘘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版图?究竟是不是呢?

中国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鸦片战争1840年前的朝代史为中国古代史。1840一1949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建国到现在社会,为中国现代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起义成功,大清风雨欲坠,帝国大厦将倾。南方各省宣布独立。1912年2日12日,袁世凯和平逼宫隆裕太后,袁世凯在退位诏书加上一句:仍合满汉蒙回藏完全领土为一体之中华民国。隆裕太后无奈地在退位诏书盖上大清国印,清朝向天下宣告灭亡。民国和平更迭清朝,袁世凯功不可没。袁世凯维护国家领土和民族不受分裂,再创共和。

民国更迭清朝政权后,从法律法理传承前朝广袤的领土,国际上西方列强承认民国是主权国家。可以说清朝奠定近代民国领土版图。

最近网上论坛不少文人吹嘘清朝奠定今天中国版图,那是错误的说法,清朝是古代史连接近代史的朝代,被民国推翻后,只能说:清朝奠定中华民国版图,没有资格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

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下的,推翻民国腐朽的统住,成立新中国。所以说:清朝奠定中华民国领土版图,中华民国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版图。




历史爱好者88


为何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其实这种说法也比较绝对,可以说如果没有汉唐元明曾经的领土,清朝的领土也不会是那样。但清朝时期形成的领土,确实对现代的中国疆域产生了挺大的影响。


清朝疆域的基础

其实清朝打下的那些疆域,基本上和元朝时期中国的疆域有很多重叠,明朝前期也基本继承了这些疆域的大部。所以也可以说是元明两朝为清朝的疆域打下了一些基础。

也许有些朋友不认同这种说法,特别是说明朝末年疆域很小,所以没有为清朝的疆域打下基础。虽然明朝末年实控疆域确实比较小,但因为这些领土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很长时间是中国中原王朝所统治的领土,所以其虽然不在明朝的管辖之下,但却没有脱离当时中国的文明圈。可以说在当时中国人的天下观里,始终是包含漠北和西域乃至青藏高原的领土的。当时这些领土不受明朝中央的管束,只是被看作是处于叛乱状态,而不被认为是外国。

元朝疆域

比如明朝初年,原来元朝的蒙古或者色目官员,在投降明朝之后,其实是和很多汉臣一样得到了封赏的。比如当时据守辽东的蒙古贵族哈纳出,而投降明朝之后,就被封为海西侯。而当时明太祖对蒙古人的态度其实把他们也当成了国民的,比如明太祖曾经说过:

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体擢用。

明朝前期版图

所以明末北方边境的失控,只是被认为是中央政权薄弱,导致无力平定边疆叛乱所致,而如果中央政权强盛,就应该将其重新控制。而这种认识的形成,正是基于从唐朝开始,中原政权经常将漠北与西北,元朝以后又将青藏高原纳入领土之中的历史,特别是元朝之后,蒙古各部和中原极其密切的联系,以及蒙古各部内部相互的密切联系,比如清朝时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之间的关联,不征服漠西蒙古,漠北和漠南地区也基本不可能有稳定,而如果漠南不保,整个清朝的统治都会遭遇危机。所以这些历史渊源其实可以说是清朝能够征服这些地区的部分基础。

清朝疆域对近代中国疆域的影响

所以清朝的疆域虽然是其武力征服的直接结果,但跟历史上这些土地和中原王朝的渊源也不可能脱开关系的。所以后来中国的疆域,虽然不能说完全受益于清朝的疆域,但也跟清朝的疆域有很大关系。

清朝极盛期疆域

因为清朝末年虽然面对欧洲列强显得贫弱不堪,也损失了大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直到清朝灭亡,还是保留了接近1100万得到国际普遍承认的领土。而清朝灭亡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人类进入20世纪后,可以说领土变更的难度要远远大于20世纪之前。所以尽管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曾经导致中国各地成为不同列强的势力范围,但在国际法范畴里,这些地区基本上还都被认为是中国领土。

清朝末年疆域

可不要小看这种国际上的普遍认识,因为正是这种被国际普遍接受的认识,才导致这些地区在当时没有其它国家明目张胆的驻军,而如果没有这种认识,当时这些地区如果有其它国家现实的军力存在,那么中国在内战结束之后实现完全统一的难度和复杂性都会大的多。


所以中国现代的领土,当然也是人民子弟兵通过浴血奋战的结果,但跟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疆域范围,特别是清朝的疆域范围是绝对脱不开关系的。所以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在确认清朝的领土也跟之前的历史有因果关系之后,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正确的说法。


桃花石杂谈


1840年后,清朝在对外争战中屡屡丧权辱国,丢失了大片领土,让后世的中国人诟病。现在还有许多人一说起清朝咬牙切齿,且抹杀了清朝的一切贡献。客观公正的讲,清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还是挺大的,说清朝最终奠定了当今中国版土一点也不为过,清王朝灭亡时,还有1000多万平万公里的土地交给北洋政府。清朝1644年入关后,对中国疆域形成主要做了几个贡献:

一是继续遵循中华大一统思想,用了20多年时间,基本统一了中国,除了继承明朝的国土外,还意外带来了东三省和外东北的大片国土。

二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王朝先后发动了平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平西藏、青海、新疆等叛乱,与沙俄的战争等,这些大大巩固了中国领土,至今还有重要的意义。

三是清王朝成功的民族政策。可以说中国两千年未解决的蒙古、西藏、新疆少数民族问题在清朝手上基本解决。清王朝通过宗教、联姻、战争、政治等各种手段,让这些区域真正纳入中国版土。比如在蒙古推行佛教,与少数民族高层联姻,彻底解决了蒙古问题。通过与葛尔丹的战争,解决了新疆与青海问题;通过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并派驻驻西藏大臣,解决了西藏问题。


华哥杂谈


我们今天谈的“疆域”,其实就是指领土主权。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不仅是自我承认的问题,更涉及到国际承认的层面。

这个道理很简单,倘若自我承认的领土范围,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那么谁都有可能打着领土争议的旗号,对你进行军事上的挑战,这对于疆域的稳定性是十分不利的。

当谈到国际承认时,其潜台词就在于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互相联系的体系。这就是之所以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客观原因:在清朝之前,无论是在秦、汉、唐,还是宋、元、明时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处在相对隔离的状态。

譬如,下面这幅由德国人海因里希·邦廷(Heinrich Bunting)于1581年绘制的《邦廷三叶植物地图》(Bunting Clover Leaf Map),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神学者是如何想象世界的:他以耶路撒冷作为世界的中心,亚洲、非洲和欧洲呈现出三叶草状向外伸展。

这幅内容粗糙的地图表明,只有当世界形成一个主权国家体系时,我们谈论疆域才有意义。这是要等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公约”签署后才发生的事情,此时恰逢清朝统治之时。

当然,直到15-16世纪,随着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的出现,欧洲人才逐渐对中国的轮廓有所准确的认知。例如,曾经赴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o Martini)于1655年绘制并出版了著名的《中国新图志》(Novus Atlas Sinensis),这是一份关于明代中国疆域的重要地图资料,它反映了当时的世界对中国疆域的认识。

卫匡国的地图所描绘的明代中国的疆域范围是明朝的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这些区域是以汉人作为主体居民。除此以外,我们可以清晰地从图中看到,今日中国的许多省级行政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都不在明朝的范围内。

这就引出说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的主观原因:正是清朝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譬如,当时青藏高原是由和硕特汗国固始汗的子孙,以及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藏传佛教领袖手中。他们虽然在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但清朝对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直到拉藏汗被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袭杀后,清朝才派兵入藏驱准,终于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实现“诸番悉心归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图”的局面。

再例如,从公元9世纪起,中原的汉族王朝就很难再直接控制新疆地区。到了明代时期,对嘉峪关以外的西域地区,明朝政府几乎都不再过问。这根本性的转变发生在18世纪中期,清朝在战胜准噶尔汗国及大小和卓的势力后,成功统一天山南北,将新疆纳入到中国的疆域范围。

除此以外,清朝还通过绘制《皇舆全览图》和《内府舆图》,签署《尼布楚条约》与《恰克图条约》等种种与国际法理相契合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疆域的具体范围。

因此,清朝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HuiNanHistory


这个相当于中原一个兵领着三个农民和草原一个牧民骑着三匹在打架。现代人都被电视和电影绚丽美景洗脑了,古人出塞外征战要做什么:粮草先行,得带上大黄牛和犁,屯垦下才准备开打。

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打遍世界时,士兵配六匹马,用轻骑兵速度和迁回战术征服各个城邦。金的骑兵也是要三匹马,【出处】元·脱脱

《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就是岳飞大战拐子马,重骑兵。清的八骑兵:苏完瓜尔佳、纽祐禄氏、董鄂氏、舒穆拉氏、那拉氏、耀发氏、伊尔根觉罗氏、罗佳氏就是一个强大的军事组织,自备马匹、武器装备、粮食。入山海关,除了二十军队,后面是一百多万军属与支援。

明永乐大帝组建“神机火器营”“三千营”“五千营”三大营在“土木堡”消失了,往外扩强没力气了。而四周进贡关系国,不派军队和官员、就是大家互相协调了。西藏和西域管不到了、东北在打架,元能统一的地方又散了。

清用联姻政策和宗教加上军队把四边平定,大家都是兄弟好办事,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就是蒙古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搞定了:东北及外兴安岭及库页岛是满族祖地,不在话下:西藏本与蒙古是藏传佛教有关系,请进京城、有名四爷雍正的雍王府就藏传格鲁派修行的“嗽嘛庙”;西域各汗国只能打,直到打到大小和卓进了坟墓、就了事。


自汉后“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基本上外族军事打天下、隋唐胡人血统、唐玄宗平安史之乱借回纥平战、明与元一直对怼、只有管十八省。清后期虽然丢了库页岛及黑龙江外、贝加尔湖大片土地,但基本上主体部分还在手中。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马八与步一万多与英法“八里桥”之役,蒙古最精锐骑兵走下历史舞台,是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较量可想而之,仅仅是二、三百年的差距。


恋爱的犀牛V


为什么说大清奠定了中国疆域,其实很好回答。

首先,清朝把中国一词从一个地理名词、古典王朝的美称上升到了国号的高度。我很多次说过,中国一词古今异义,并不具有今天主权国家国号的含义。而在清朝多次同洋人的对抗中,将中国这个词汇等同于大清这个词汇,说直白点,就是把帝国治下全部的国土和臣民都涵盖在中国这个词汇的含义内。

第二,大清在鸦片战争前建立了中国古典王朝当中的绝世武功,而清朝武功最佳的体现就是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青海以及台湾相继纳入版图并实际控制,使之成为帝国的国土,而不是打完了就走,极大的扩展了中国的战略空间,并对内地与边疆进行有效整合。即便是进入近代,大清面对西洋列强依然能及时调整政策,巩固中国领土主权的法理依据。所以,清朝是中国国家形成的开端。



第三,清帝逊位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轮替,而清帝退位诏书以法律的形式将帝国治下的主权以及法统移交给了民国政府,而民国继承清朝的疆域,不仅被袁世凯写进了宪法里,孙中山、蒋中正都强调民国与大清是继承关系,共和国也强调过这一继承关系。正因清朝最后的妥协与让步,中国才没有在20世纪初像奥斯曼、奥匈帝国那样分崩离析。当然,我觉得清朝在那个时候分崩离析才是民族主义蛋白质们最愿意看到的。


总结一下,清朝利用其近300年的国祚,完成了现代中国的构建,不仅为中国领土主权奠定了法理依据,同时也给中国历史划定了一个范围。

同时,清朝也确定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国籍一直遵循的血统主义。《大清国籍条例》不仅把中国所有民族都统一于“中国血脉”之下,同时也给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法理基础。

最后说一下,中国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清朝这个历史时期锻造形成的,我们要珍惜清朝留下的政治遗产,因为这是中国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


北洋海军炮手


清朝巩固了中国疆域。奠定中国疆域的是汉朝,继续开拓发展的是唐、元、明。

奠基,是开始,基础。秦朝统一,但没有东北、西北、北方、西藏的基本结构。汉朝开拓西北、东北、西南夷,打败匈奴,使汉文明基本上有了大版图结构,只是西藏当时还很原始,没有威胁,也不宜发展文明。所以,汉朝为中华版图奠基了。这是古典文明时代,也是经典帝国时代。

唐朝是中华也是东方中古时代帝国文明正脉。唐朝在西域比汉朝走得更远。又正式在北方游牧区设立了安北都护府。一度设波斯都护府。在海上也比汉朝活跃,有杨良瑶在海上出使过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所以,唐朝继承开拓了中国版图。

唐朝影响了西藏,但没有纳入版图。元朝开始把西藏纳入一统。元朝也把北方游牧区和东北更大范围纳入中华版图。但是,我们可以说版图半径大了,太远的地方很不容易长久纳为一体。

明朝对西北基本上是加封,但设卫所管理范围西北只达哈密一带。那个时候蒙古族还活跃。但明朝管理了东北以外。尤其是,明朝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举措,在东南亚设立了旧港宣慰司、三宣六慰。这个意义不次于汉朝在西域设立管理机构,就是有创始意义。

清朝比之前的汉唐元明没有开拓更远。你可以看到汉唐元明都有外向性。尤其与比较近的元明比,元明的文明活动范围在亚欧大陆在东南亚、印度洋、非洲。但清朝海上禁海,没有唐宋元明的海上文明活动。陆地上也不是蒙元那样凶猛,只是在准格尔威胁下勉强打败了准格尔,才据有了西北。所以,清朝的版图不是主动开拓的,是应对威胁而防卫反击才恢复了对西北的控制。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清朝在明朝改土归流基础上的继承发展,不能否定清朝对西藏、蒙古的管理的加强,使多民族国家更巩固了。尤其是,西洋入侵情况下,保住了基本版图结构,把权力和平过度给了民国。虽有被迫,亦是中国人的表现。


玄谷真人


此问题大谬,提起满清,很多人都没有什么好感,而这其实也并非完全出自於所谓的“大汉族主义”。很多人对皇帝的血统,并不那么介意。如北魏自孝文帝改革之后,民族问题就彻底被淡化。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史思明也都是胡人,但即便他们造反成功,建立了政权也不会引起什么民族问题来。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沙陀人所建立的朝代。但与汉人的融合度很深,其本身也都尽力地想抹去自身民族的印迹。故而,也没有因民族问题,而引起汉人的敌视与反抗。

为何满清的民族属性,就成为了问题呢?这在於满清始终以“征服者”自居的姿态,而在其统治范围内实施鲜明的民族压迫与歧视政策。而满清之国策,其根本就在两个字,这便是“制汉”。故而,对於满清来说,问题不在於这个国家变得如何如何地糜烂、如何如何地水生火热,而是深怕自己失去对这个国家的控制。而这国家越是落后、越是愚昧就越便於其统治。越是进步、越是文明就越不利於其统治。

正因为满清的既得利益与我国的进步是背道而驰的,才决定了满清不可能通过改革而走向近代化,而必然从中掣肘,成为我国进步的障碍。

而满清的前身--后金,本是一个奴隶制政权,靠寇掠为生。满清入关之后,其颁布的一系列圈地令、投充法、逃人法,皆是满清(后金)奴隶制经济形态的体现。所以,满清政权在政治形态上,有大量的奴隶制残余,其集权程度更是亘古未有,足令人窒息。有很多人说明朝如何特务统治?但明朝官员还敢於说话,而清朝的为官之道却是“多磕头、少说话”(系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场不倒翁曹振镛所总结)。满清在统治思想上,可以说倒退了三千年都不止。

尽管能罗列出满清的一千条野蛮与不好,而总会有人反驳你“至少满清的疆域很大,若无满清就没有现今辽阔的领土”之类的话语。该反驳看似有些道理,其实却完全站不住脚。一个极为野蛮、落后的政权,孱弱得连尼姑都能上来摸一把,又能与现今之疆域有啥实际之关系?现今之疆域之有保有,乃是后来闯关东、走西口、战新疆、进西藏等一系列艰难开拓奋斗的结果,而满清并无直接关系。这从与满清齐名的“西方病夫”奥斯曼帝国,被锤扁成如今的土耳其就可以得到印证。

事实上,满清的一项弊政,更是将北方的大片领土直接送与了沙俄,这便是“禁关令”。满清在入关之后,实行民族等级与隔离政策,而将辽东汉人尽驱逐至关内,严禁汉人进入满洲的所谓“龙兴之地”垦殖。以致北方地区人口空虚,轻易地被沙俄攫取。直至,满清的统治衰落,“禁关令”才有所松弛。关内百姓为讨生活,纷纷向东北移民开垦,充实了边地,才渐渐迟缓住了沙俄的侵吞步伐。

故而,假使最后一个朝代不是满清。华夏王朝也会随着自身人口的大规模增加,以及北方苦寒之地渐渐适合开垦与定居,而向边疆自然扩张。而满清为其自身退路的打算,将辽东汉人尽驱至关内,压缩关内百姓的生存空间,其本身就与整个国家利益背道而驰。所以,如果没有满清王朝,我们的疆域不但不会萎缩,反而更有利於往外经营。

参考史籍:《明实录》、《清史稿》等等;


历史闻知社


在当代国际社会,我们追溯一国领土的部分依据,来自于史料和历史占有,也就是传说中的“自古以来”,清朝,或者说“晚清”,是我国各朝代中相关史料保存最好的一代,当然这也是因为年代相对更近的缘故。


清朝以前,故朝汉唐宋明各代领土各有区别,大家看到的古地图,很多地方并没有实际控制,而元代更不必说了。

清代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巅峰,同样也是对于地方领土控制力的巅峰,诸如蒙古,新疆,青藏诸地都在中央政权的控制之下。

注:

达成此等控制力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古以来威胁中央王朝对于偏远地区控制的游牧民族,此刻威胁能力已经尽丧——满清本身便是游牧民族,与汉明等汉人王朝有本质区别。


所以,我们可以说清朝在中国古代各代中占据着领土实际控制范围上的绝对优势——西至帕米尔高原,东抵东海,北达库页岛,南服百越。

清后,北洋及民国政府对于领土的诉求也前朝范围之内,没有能够“开疆拓土”,这是当时历史条件和实力决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对于领土的法理认定,自然也是以史料相对健全的清代为基准,涉及领土问题我国与俄罗斯、中亚、东南亚、日韩等国多次纠葛,其基础也是源于清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