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爲「史上最低分導演」 畢志飛:抽身「爛片」泥潭

歷時近一年,曾經引發爭議的《逐夢演藝圈》終於在各種前仆後繼的熱點話題中,逐漸被觀眾遺忘。但隨著出品方告豆瓣網惡意“鎖分”案的開庭,已經淡出大眾視野的影片再次被提起,鋪天蓋地而來的依然是戲謔、調侃或者諷刺。

影片導演畢志飛也還堅持著過去一年最重要的工作,解釋、澄清、回應。無論是庭審現場,還是事後採訪,這位“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畢業生”強調最多的就是:“我們不是不允許其他人批評,只是質疑上映當天的離奇遭遇。”

他所謂的“離奇遭遇”是指,去年9月影片第一次上映時,從零點到下午16點,長達16個小時的“全一星”待遇。在畢志飛看來,自己的電影就算再爛,豆瓣評分也不至於百分之百都是一星,即最低分,“相當於零分。”他認為,正是這16個小時的“鎖分”,才導致自己被扣上“史上最低分導演”的帽子,也致使電影匆匆下架,甚至引來大眾對其大學經歷的質疑。

被稱為“史上最低分導演” 畢志飛:抽身“爛片”泥潭

2.0分“慘案”

去年9月22日,《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正式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群表演系學生在畢志飛飾演的“文老師”帶領下學習表演的故事,其中包括被潛規則、主動投身“乾爹”等情節。他介紹,影片中所有演員都是各大院校表演系的學生,影片就是在演表演系的生活。他相信,自己的“創新”是有意義的,“現在每天生活的信息量都很大,觀眾也比以前接受度更好,所以電影再按原來的節奏,可能會顯得太慢。”因此,他在片中安排了十幾條故事線,加入大量旁白,並使用頗為獨特的章回體進行轉場。然而上映之後,影片境遇卻徹底降至冰點。

畢志飛說,從當天零點到16點,影片遭遇豆瓣網“鎖分”,“明明熱評區有二星、三星、四星、五星,但在積分時,網站卻顯示100.0%的一星,其他評價全部未計入。”他認為這很不合理,懷疑是豆瓣系統出了故障,所以緊急聯繫了豆瓣網客服。很快,網站評分變為2.7分,但十幾分鍾後又顯示為暫無評分。第二天,豆瓣重新開放了對《逐夢演藝圈》的評分功能,此後影片得分一路下跌,最終維持在目前的2.1分。

畢志飛也因此收穫“史上最低分導演”的評價,但他認為,造成大眾這一印象的原因,正是16個小時不曾更改、變動的全一星評分。在瞭解到豆瓣最低分就是一星,即2分後,他有一些憤怒,“我們的電影再差也不會是最差,怎麼可能全是一星,相當於零分。”支持他的,是評論區幾個零星的稱讚,“當時我們的電影就幾百條評價,只要有一條其他評分,就超過了千分之一,應該在計分部分有體現。”

為此,他將豆瓣網訴至法院,要求對方道歉。8月22日此案在北京開庭。庭審現場,畢志飛展示了一段自己與豆瓣客服溝通、評分變化全過程的視頻,並一遍遍強調,“我們不是起訴惡意評分,而是要為自己在上映當天的被‘鎖分’遭遇要一個說法。”

被稱為“史上最低分導演” 畢志飛:抽身“爛片”泥潭

與“豆瓣們”的戰爭

不過,他的強調似乎作用不大。庭審剛結束不久,畢志飛就注意到,媒體在報道案件進展時,用了“起訴豆瓣惡評氾濫”之類的關鍵詞作為標題,這讓他很不滿。“我沒有起訴他們惡評氾濫,也沒有說不允許網友差評。我起訴的是被‘鎖分這件事’。”

但事實上,即使是在準確點出“懷疑被鎖定最低分”的相關報道下面,網友評論最多的還是:“碰瓷豆瓣吧,2分已經很高了,應該負分”“片子爛還不允許別人評論了?”“爛片還有理了!”……雙方似乎都陷入一種思維慣性。網友一遍一遍強調電影拍得爛,2分“實至名歸”。導演一遍一遍澄清,可以罵可以差評,但長達16個小時的全一星真的不正常——背後是雙方對彼此邏輯的完全不理解。

在網友看來,電影拍得差,就有可能全部都是一星,而且時間已經證明了《逐夢演藝圈》是一部爛片,再質疑豆瓣評分機制就是在否認大家的審美;而在畢志飛看來,《逐夢演藝圈》作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有不足,但不至於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爛的影片。而豆瓣網長達16小時的2分客觀上宣告了影片“史上最爛”的地位,此後雖然又重新開放評分,但此時的評價受電影之外因素干擾較大,已經不具備參考價值,所以他一定要為16小時的全一星討個說法。

畢志飛認為,所謂起訴惡評氾濫,可能是大眾對自己的誤讀,也可能是豆瓣有意為之,藉此將他塑造成一個聽不得別人說不好的自大形象。“因為以前也有電影片方起訴豆瓣,主要都是質疑水軍抹黑,所以大家想當然地認為,我也是起訴豆瓣惡意評論,但真不是。”

問題是,上映第一天的全一星對於影片整體評價真的那麼重要嗎?對畢志飛來說,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他看來,正是第一天的全一星評價導致院線早早下線了自己的電影,也讓許多原本有觀影興趣的觀眾望而卻步。在他原本的計劃裡,電影將在沒有太多關注的情況下完成正常上映,最終豆瓣評分維持在3到4分。

但現在,影片豆瓣評分僅2.1分。對此,畢志飛看得很開。“我們電影總票房230多萬,按40元一張票價計算,最多5萬多人觀看過影片,但在電影正式登陸視頻網站以前,參與豆瓣評分的就已經超過5萬人。像《戰狼》一樣的現象級電影,評分人數佔總觀影數僅1%,但對我們來說可能是100%,這顯然不現實,所以豆瓣評分已經沒有參考價值。”

畢志飛說,自從自己和豆瓣“結怨”,各大社交網站上詆譭、貶低自己和影片的人就很多,許多豆瓣網友和影評人,都將對他的攻擊視為對豆瓣評分獨立性的保衛。“豆瓣畢竟是目前最權威的電影評價網站,他們勢力很大,很多觀眾也不敢公開支持我們。”從今年1月22日起,也就是影片第二次上映後,他在微博上公開發布44條與豆瓣相關的內容,其中既包括“豆瓣新片刷至6分只需5500元”之類對網站本身的質疑,也包括對支持豆瓣方網友的回懟。和豆瓣網的官司,無形中似乎已經演變成他和所有支持豆瓣的網友的戰爭。

被稱為“史上最低分導演” 畢志飛:抽身“爛片”泥潭

荒誕的一年

回憶過去一年的種種經歷,畢志飛總結說:“很荒誕。”

今年6月,他在網上公開了《致國家電影局的一封信》。其中提到,自己“經歷了電影業極為荒誕和令人細思極恐的事情”“因敢於向豆瓣提出公開質疑而遭遇了海量誹謗和猖獗網絡暴力,並出現了大量對眾多國家一級影視權威專家……惡劣誹謗抹黑和嚴重詆譭,十分囂張,網絡輿論被‘操控’,造成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而“‘諷刺’意味十足,我是北京電影學院2005屆全日制電影學碩士、北京大學2011屆全日制影視學導演方向博士(2007年我成為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學攻讀博士研究生的畢業生)……”

公開信一經發布,很快迎來網友的“嘲諷”,甚至招致大家對其博士畢業論文的質疑。有人指出,畢志飛在北大期間的博士畢業論文不僅引用百度百科作為信源,而且內容也有多處錯誤。但在其導師回應稱,畢業論文如果有問題答辯組不會讓畢志飛畢業後,最終這些質疑也都不了了之。

畢志飛說,自己本科學習的是設計專業,因為熱愛影視,畢業後自費參加培訓,考入北影表演系碩士。在表演系,他對自己的定位就是導演,為此又考入北大深造。但在北影、北大的幾年裡,畢志飛實際上並沒有參與過影視劇的表演,“在北影時,曾經到劇組做過場記和剪輯助理,沒有參與過表演,因為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導演。北大的話,專業本身就是更偏理論研究。”但他仍自稱是“實踐派”,“我喜歡在實際拍攝中學習。”他介紹,在《逐夢演藝圈》之前,自己就拍過幾部校園短片,主要都是作業,除了課堂展示之外,並沒有上傳網絡或者其他公開渠道。“就同學們互相交流,評價有低有高。”

如果沒有和豆瓣的這場風波,他對自己的定位是“受社會各界人士期待的國內新人導演”,目標是在戛納電影節拿獎。但因為2.0分事件,過去一年他的主要工作就變成了一遍一遍解釋、澄清,“我不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人,我其實很努力。”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過去一年也顯得頗為荒誕。先是《逐夢演藝圈》刷新豆瓣最低分,後是爛片接連上映,以至於有電影上映後,觀眾為“補償”畢志飛,去給《逐夢演藝圈》打5星,“畢導對不起,冤枉你了,這片都能2.7分,《逐夢演藝圈》確實不應該只有2.1分。”

被稱為“史上最低分導演” 畢志飛:抽身“爛片”泥潭

抽身泥潭

就在大家還為《逐夢演藝圈》到底值幾分爭論不休時,畢志飛一邊解釋著一邊開始準備“抽身”。

儘管微信公號、微博段子、B站視頻都充斥著對《逐夢演藝圈》的諷刺、挖苦,畢志飛微博下的評論區卻一片“祥和”。在他最新發布的一篇舊時影評的評論區,大多是“這份態度真的算業界良心了”“畢導是我見過心態最好的導演”之類的內容,偶有調侃也比之前友好許多。

畢志飛說,最近一段時間,網友對自己的態度確實柔軟了許多,也能在私信收到不少鼓勵自己的內容。但也有網友爆料,自己在加入畢導的觀影群后,因為表達了不同看法而被踢出。因此很難確定,評論區的友好到底是網友的本意,還是被選擇後的聲音。

但至少畢志飛自己相信,電影沒有說的那麼糟。如今他已經在籌劃準備自己的第二部電影,“準備送戛納電影節。”據他透露,影片的內容將與支教有關,目前還在籌劃準備當中,但還沒有找到合作方。

收穫2.0分後,幾乎沒有人主動聯繫過他,表達合作意向,“黑紅黑紅越黑越紅”的定律在他身上也並沒有靈驗。“以前可能還會有人通過差評炒作電影,吸引關注度,但現在大家時間都很有限,觀影之前基本都會參考電影評分。口碑越來越重要,應該不會有人敢那麼操作了。”

他介紹,《逐夢演藝圈》作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總投資不過幾百萬元,大部分都來自於親戚朋友的借款。“不是說就不用還了,但電影虧損巨大,只能是以後想辦法再還了。”此前有消息稱,其岳父在電影拍攝途中提供了許多資金、人脈方面的支持。對此畢志飛回應說:“我岳父並非金融大佬,也沒有多少能量。拍攝時資金他只提供了一部分,而且都是算作借款的。至於明星方面,實際上所謂的結識就是想去尋找機會向人家請教或湊熱鬧。而且看看我們電影首映式和上映前後,並沒有明星出席或者在網上表示支持的,你就明白我們沒有多少明星資源。”

畢志飛說,自己和豆瓣“宣戰”之後,不僅自己成為網友們調侃的對象,連帶著身邊的親戚朋友、導師、學校都陷入各種傳言之中,“我是十分愧疚了,但是他們反而更多的是安慰我。讓我很感動。”在他深陷和豆瓣的恩怨之中時,家人朋友提醒最多的是:要向前看,不要耽誤自己的正常創作。

在《逐夢演藝圈》上映前,畢志飛曾出版過一部名為《一個電影“瘋子”的逐夢歷程》的自傳,但他並不認可“瘋子”這個稱呼,“叫瘋子其實是因為周圍的親戚、朋友心疼我,覺得我為這部電影付出了太多,所以會說‘你是不是瘋了’,我後來想了想,可能‘瘋子’就是他們對我的印象。”而他對自己的評價是:一個認真的人。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郝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