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冬捕如果捕到「洗澡魚」,管理者行爲會構成犯罪嗎?爲什麼?

無欲則剛160948901


查干湖是歷史上松花江流域古河道形成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經接近乾涸,後來通過引入松花江水解決了水源問題。查干湖水生植物豐富,平均水深只有1.5米,多年監測發現其水體PH值都超過8.0,水體酸鹼度較高。

查干湖大規模養殖魚類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的,投放的魚苗以花鰱為主,規格為100克左右,魚苗主要採購自黑龍江省呼蘭縣魚種場。

我國湖泊水庫漁業養殖品種以鰱鱅魚為主,原因是天然水體的漁業生產力是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為主,而鰱鱅魚就是以這些浮游生物為食的。當然,很多水域的底棲生物資源量也很豐富,但是以鯉魚為代表的主食底棲生物的魚類回捕率很低,經濟效益不好,也就沒有形成規模生產。所以,湖泊、水庫鰱鱅魚產量的高低取決於水體中浮游生物豐富程度,浮游生物數量多少又取決於該水體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含量高低。

據中科院相關機構研究,基於浮游植物的評價結果表明,查干湖水質已經達到中度汙染水平。換句話,從漁業的角度來說就是水質較好,因為水體浮游植物含量較高,水質較肥了,魚類生長較快。現實中,為了取得好的經濟效益,漁業生產必須每年實現穩產高產。查干湖地處北方高寒地區,魚類生長期短,不足半年。北方高寒地區湖泊和水庫投放的100克左右的鰱鱅魚苗,在需要高產,放養密度也高的水體規格超過5斤需要4-5年時間,週期很長。相反,池塘養殖的鰱鱅魚生長速度較快,在江蘇南京地區投放2-3斤的大規格鱅魚苗種,通過投餵人工飼料,當年就能長到10斤左右,而且畝產量可以達到5000斤!查干湖是否像漁業起步初期那樣一直投放規格較小的秋片魚種,還是已經改為投放大規格魚種,局外人不是十分清楚。

其實傳說的“洗澡魚”也不是有多麼可怕的,關於“洗澡魚”也沒有嚴格的定義。由於鰱鱅魚不能在湖泊水庫中自然繁殖,所有湖泊水庫中的鰱鱅魚都是來自池塘養殖,只不過是投放時規格大小有差異而已。池塘養殖的魚類投放到湖泊和水庫後,由於水質環境變好了,魚類生活的水體寬廣遼闊了,魚類活動量比池塘裡增多了,魚類肉質也會逐漸好轉了。所以這種模式在國內其實很常見。

廣東省流行的、廣受大家歡迎的“瘦身魚”就是把魚放入池塘,長期不投餵飼料,魚類肉質就變好了。當然,與水庫湖泊相比,這些池塘的水質就差多了。

所以,只要池塘魚類在水庫湖泊中放養時間足夠,其肉質和口感與野生魚類差別不大。黑龍江省有人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用鯉魚做過實驗,只要把池塘養殖鯉魚放到江水網箱中超過半個月,其味道和口感就與野生鯉魚一致了。所以,洞庭湖每斤2-3元的鯉魚,運到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邊後,搖身一變價格就是100元左右了!

這幾年關於查干湖“洗澡魚”問題議論確實較多,其實澄清事實很簡單,查干湖漁場只要適時公佈每年秋季採購的魚苗數量、品種、規格和採購渠道就可以了。如果真的投放了大規格苗種,也可以進行科學的監測分析對比,公佈監測數據。可以採用網箱定期分析監測投放的5-10斤的鱅魚各種指標的變化,到底需要經歷多長時間可以達到標準要求。水庫湖泊傳統的養殖模式都是投放池塘養殖的50-100克的鰱鱅魚,如果改為投放超大規格鰱鱅魚,而且經過一定時間放養後,魚類品質一點也不差,效益比投放小規格的也更好,那其實應該推廣這種超大規格放養模式,改變沿襲了六十餘年的傳統模式。因為查干湖這種休閒旅遊漁業養殖模式能更好地增加池塘養殖魚類銷路,帶動池塘養殖的漁民增收致富,這符合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