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東漢末年宦官專權,十常侍禍亂朝綱,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勢力和張讓、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相互爭鬥不休。何進與袁紹商量除去十常侍,但是何太后不允許,何進不敢違背何太后的意旨。袁紹向何進建議召各方勢力入京來脅迫太后同意,其中就包括幷州牧董卓。《三國演義》中曹操不贊成召各方豪強入京的做法,並說出了15字的金玉良言:“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

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正史上並沒有記載曹操說這句話,只有《後漢書》記載主簿陳琳反對時說過類似的話,何進不聽,暫且不管曹操是否真的說過,我們先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可不可行呢?

我們先了解宦官的勢力和外戚的勢力到底有多大差距。

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十常侍在漢靈帝還是個小孩時就跟著他了,小漢靈帝非常信任十常侍,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荒唐話;“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由此可知,十常侍是把漢靈帝玩弄於鼓掌之中的。十常侍的勢力也就是從漢靈帝小時候就開始鞏固的,到何進要殺宦官時已經有接近二十年了。這快二十年中,朝中的大小官員,各個地方的大小官員很多都是屬於宦官集團的人。反觀何進呢,從妹妹被立為何皇后以來只有九年,成為大將軍也只有短短的五年,而且何進也算是受過宦官勢力幫助才穩坐大將軍的職位的。所以從樹大根深上來說,宦官集團是一顆大樹,何進只算剛剛脫離樹苗的概念。

在勢力上,何進暫時不佔優勢,那麼何進的優勢在哪裡呢?何進的優勢有兩個。

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其一,名義上的權力。漢靈帝駕崩之後,劉辯即位,何進身為劉辯的舅舅,外戚身份更上一個層次。漢靈帝早在駕崩之前,為了分化大將軍何進的兵權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十常侍之中的蹇碩是西園八校尉之首,連大將軍何進都要聽其命令。但是現在西園校尉隨著漢靈帝的駕崩而失去了支撐,何進即將大權獨握。

其二,實實在在的兵權。《後漢書》記載,“遂西召前將軍董卓屯關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東發其郡強弩,並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誅宦官為言。”,由此可知何進可以調動用各方軍隊,而這種做法只憑他自己的影響力就足夠了。

何進有這兩方面的優勢,按理來說除去宦官不應該太難才是,“一獄吏足矣”還是有他的道理的。

《後漢書》記載,主簿陳琳對何進說:“今將軍總皇威,握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此猶鼓洪爐燎毛髮耳。夫違經合道,無人所順。”,何進現在已經大權在握,朝廷上下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了,只需要以迅雷之勢,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以皇帝的名義把十常侍等人全部迅速下獄,那麼真的就是一個獄吏就可以決定這些宦官的生死了。為首的宦官一死,樹倒猢猻散,他們的勢力也就隨之瓦解了。

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但是曹操的這句話也並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這裡面有一個難辦的地方,不在於找這一個獄吏,而是這個“迅雷之勢”。

宦官勢力樹大根深、盤根錯節,如果計劃不能保密,各個環節中的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極有可能給宦官搏命反撲的機會。可是這個何進就是做不到這種果決,總是糾結於何太后不同意,自己也是猶猶豫豫的。最終在袁紹的建議下,選擇利用自己的兵權召地方豪強入京,但是這麼一個慢過程給了宦官足夠的準備時間,結果不可避免被宦官反撲,身死於亂刀之下。

曹操當初說這15個字,其他將軍都不屑一顧,結果天下因此大亂!

總之,曹操的“一獄吏足矣”這句話的確是有他的道理的,只不過這個方法並不適用於優柔寡斷的何進,要怪就怪何進才智平凡卻身居高位了。

每天一段有深度的三國曆史,謝謝大家關注、點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