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桃作为“天下第一果”,有仙桃、寿果的美称,其果形美观,肉质细腻而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最古老的果品之一,它被认为是仙家的果实,是福寿吉祥的象征。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桃的种类很多,有水蜜桃、油桃、白桃、雪桃、蟠桃、寿星桃、碧桃、观赏桃等。除食用新鲜的桃,还可将桃加工后,做成桃汁、桃干、桃脯、桃酱以及罐头。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桃性温、味甘酸,有消暑止渴、清热润肺、补益气血、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等作用。可以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心悸气短、面黄肌瘦、闭经、淤血肿痛、便秘等病症。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

桃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和丰富的果酸。其铁含量极为丰富,在水果中几乎占居首位,是苹果和梨含铁量的4~6倍。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补血——桃的铁含量较高,可以防治贫血,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理想果品。

治疗水肿——桃无机盐含量特点是多钾少钠,有利于消除水肿,适合水肿病人食用。

治疗便秘——桃子富含胶质物,进入大肠后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桃仁味苦、平,有小毒,有活血化淤、润肠通便、杀小虫等作用,常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等的辅助治疗。桃仁提取物有抗凝血、止咳、降血压等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桃仁有毒,不可生食,炮制后才可以使用。因此,桃仁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白桃花经炮制后也可入药。白桃花烘干后研成细末,用蜂蜜水调服,每次1~3克。可以用于浮肿、脚气引起的脚肿、大便干结、小便不利等病症。

不要吃未成熟的、有霉烂的桃子,以免引起腹胀或腹泻。

桃子含糖量多,糖尿病人不宜吃。

桃子有轻微的滑肠作用,体虚者、肠胃不好者、老人、小孩应该少吃。

桃子性温,过量食用会生热,因此,容易生疮疖的人,上火而便秘者,不宜多吃桃。

水肿病人及缺铁性贫血患者适宜多吃桃子。

不要购买特别“光鲜”的桃子。因为表面无毛的光桃,可能经过洗衣粉的“脱毛”处理,食用这样的桃子,会对消化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危害人体健康。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教你有效除掉桃子上的毛——先用盐揉搓桃子的表皮, 然后再用水反复冲洗,就可以较好地将桃子上的毛除掉。

唐代名医孙思邈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补益气血、润肠通便

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这句话也是不无道理的。

中医认为,杏,性热,有小毒,多吃会伤及筋骨,还容易导致旧病复发。营养学家认为,杏的酸性较强,会使胃酸过多,容易引起胃病。

杏虽然“伤人”,但营养价值还是很高的,其含有糖、维生素、果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另外,杏的食疗价值也比较明显,中医常用杏来清热解毒、润肺化痰。但鉴于杏的酸味太强,一般少量食用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