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一自然地理学习方法,超简单实用,学会后地理很简单

一、自然地理学习所需的加强主要能力

高一自然地理主要内容是围绕“人地关系”展开的,通过自然地理学生可以了解宇宙环境、地球运动、大气环境、地质运动等规律。学好自然地理最重要的运用直观的地理模型、地图册以及视频资料培养空间思维,画图、识图能力。例如学习地方时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脑海中必须对地球的运动有着清晰的空间思维,学生知道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求地方时时为什么需要“东加西减”。这就是模型对于学生培养空间思维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地理模型,并且多给学生接触地理模型的机会。另外读图识图能力是学习自然地理的重要技能。例如图一,学生应该通过晨昏线推断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还是赤道从而判定四个图分别表示的是春秋分日、夏至日还是冬至日。此时不仅需要学生将这四个图放到“地月系”中,进行空间思维,还需要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对图形进行辨识。

高中地理:高一自然地理学习方法,超简单实用,学会后地理很简单

图一

二、高一学习自然地理需要记住的几个“顺口溜”和手势运用

1. 求地方时顺口溜,“东加西减”、“东减西加”:求地方时的公式为:所在地区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区差)×15,当未知地方的时区在已知地方的东方时用+号,当未知地方的时区在已知地方的西方时用—号,即“东加西减”,当跨过人为日界线求未知地方的日期时,如果计算时向东跨越人为日界线时,则在已知时间的日期上减一天,如果向西跨越人为日界线时则加一天。即“东减西加”。

2. 判断南北半球时,需要用到顺口溜:“北逆南顺”,从北极看,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看,地球顺时针旋转。手势判定:北半球:右手握拳,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大拇指所指的指向为北极,四指指尖方向即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南半球:左手握拳,大拇指向上,四指弯曲;大拇指所指的指向为南极,四指指尖方向即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例如图一中,利用顺口溜或者手势判断BC是从北半球向下看,D从南半球向上看,从而判断B为夏至日,D为冬至日。

3. 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北半球河流、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手势: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即河流、气体的运动方向,拇指的指向即河流、气体偏转的方向。如判断河流的流向或风向就可以使用这一顺口溜和手势。

4. 求正午太阳高度角:“同减异增”。太阳高度角的公式为:H=90°-∣A+-B∣当所求维度与太阳直射点维度位于同一个半球,用减号,当所求维度与太阳直射点维度位于两个半球,用加号。即“同增异减”。

5. 用手势判断气压带之间的风带的方向,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手掌张开,手指从高压指向低压,大拇指指向的方向即风带的方向。即下图:

高中地理:高一自然地理学习方法,超简单实用,学会后地理很简单

6. 气旋和反气旋“高顺低逆”,以高压为中心即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流动,以低压为中心为气旋,气流逆时针流动。手势判定:左右手定则。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右手握拳,四指弯曲方向即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呈上升状态,多阴雨天气,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四指弯曲方向表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判断方法则相反,用左手握拳,进行判断。

高中地理:高一自然地理学习方法,超简单实用,学会后地理很简单

7. 大西洋南北半球副热带洋流模式:“北顺南逆”,北半球副热带环流程顺时针旋转,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呈逆时针旋转,其中,从高纬流向低纬的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为暖流。如下图:

高中地理:高一自然地理学习方法,超简单实用,学会后地理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