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什麼心理?

小飯正義匯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當一個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是多麼渴望有人能站出來,伸出援助之手,拉自己一把。但是有些人卻不願意麻煩別人,而且這樣的人並不少見,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呢?有書君嘗試著作出如下解讀:

從小大人就教導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我們一直把“請求幫助”和“給別人添麻煩”等同起來。在請求的話還沒說出口時,自己心裡先矮三分,想象著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為什麼獨立完成不了任務。心裡也開始打鼓:如果被拒絕了會不會很丟臉;而如果接受了幫助又會欠別人人情等一系列有的沒有的問題。於是乎,別人還沒開始被麻煩,因為自己的小心心,先把自己煩死了。

“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呢?有書君總結了幾條:

1. 臉皮兒薄,感恩情節重,怕欠別人人情;

2. 接受別人的幫助,會感到低人一等,擁有一種極其脆弱的自尊感;

3. 多愁善感疑心重,害怕被人拒絕和瞧不起;

4. 過於權衡利弊、分析得失,說白了就是想的太多。

做為一個曾經也害怕給別人添麻煩的有書君,我並不想運用心理學上的專業術語“依賴無能”什麼的去解釋這種心理,咱們就用大白話,你有一些其他想法也可以說出來,咱麼一起交流交流。

有書君曾經在很多時候都想要尋求別人的幫忙,但還是一咬牙自己承擔下來,大部分時候這樣會使自己很累。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總覺得和朋友間的關係忽遠忽近,很多時候還會自怨自艾,覺得自己孤零零一人,這樣的感覺很糟糕。

直到後來有書君才明白,“麻煩別人”和“給別人製造麻煩”是兩個概念。首先我們要學會區分的是誰是自己人、誰是別人、什麼事舉手之勞、什麼又是真正的麻煩。

針對以上“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心理,有書君為你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1.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麻煩別人的時候,也被別人麻煩過,請你在別人出手相助時,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先做好,樹立邊界意識,務必不要讓別人為難;

2. 如果遇到讓自己很為難、很棘手的事情,那就大膽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人在社會團體中,哪能永遠不麻煩別人呢?在適當的、有禮貌的情況下麻煩別人一下,在解決麻煩的過程中,你和別人的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密和融洽;

3. 千萬不要將自己的困難和問題完全轉嫁給別人,前者是麻煩別人,後者是成為別人的麻煩,只有後者才真的會讓別人產生抗拒和瞧不起;

4. 人與人交往難免會有往來虧欠,對於別人幫我們的忙,我們需要做的是認真給與反饋並表示衷心感謝就可以了,沒必要感覺虧欠了一輩子一樣。更不要讓自己跳進計算付出和收穫是否對等的大坑。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有這種麻煩哲學的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所以勢必會退回到孤獨中。”

所以啊,我們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學會向別人求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學會“心安理得”的麻煩別人,才是你走向成熟的開始。人與人之間,歸根結底,逃不過“麻煩”二字!


有書快看


人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每個人之間總是有各種聯繫。就好像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幫助。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但是有的人遇到困難時喜歡找人幫忙,有的人則寧願自己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也不願麻煩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比較獨立,自己的事情喜歡自己完成,另外自尊心可能比較強,喜歡有挑戰的事情,不輕易服輸。

這樣的人會覺得麻煩別人就相當於欠別人的人情,既然別人幫你自己,就得想辦法回報別人,覺得虧欠別人不太好,與其處理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不如自己多費點精力獨立完成好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問題。

其實這種心理,在一定程度是挺好的,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應獨立一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是這種心理如果過於強烈的話,也會影響自己的人際關係。其實,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也是通過你幫我一個忙,我幫你一個忙,建立起來的。

這樣心理的人,可能沒有什麼朋友,就是那種和誰都不會有什麼矛盾,感覺和誰的關係都還過得去,沒有很親密,也沒有什麼間隙。但是這樣的關係有時候會讓你很孤獨。你做什麼都是出於禮貌,答應幫別人也是因為不懂拒絕。

別人給你一個蘋果,你只會給一個相同價值的東西作為回報。因為你只是不想欠別人的,這有這樣自己才能覺得心理舒坦。

現在的社會分工越來越複雜,有很多事情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難免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其實請求別人幫忙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也不是必須向別人低頭,別人才會幫你。

有需要別人會幫你,別人需要幫助,你也可以伸出援助之手,這其實就是一種很單純的聯繫。獨立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性格,但是有時候合作達到的效果可能更好。


——END——

你在生活中害怕麻煩別人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職場火鍋就是“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我深深知道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但我已經很難改變,特別願意與這樣的人交流一下心得:這種人,優點是自力更生,樂得清靜,一般有點小才,有點“小成”;缺點是不善合作、不懂借力、不促雙贏,難以“大成”。

所以,職場火鍋奉勸大家:儘量不要做這樣的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善於“借勢、借力、借人”。喜歡“單打獨鬥、親力親為”的“能人”,雖然有所建樹,但很難取得大成功。我也觀察了周圍的人,除了依靠個人能力的藝術家除外,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基本都是有“小成”,難“大成”。

具體到心理學來說,這是一種依賴無能(反依賴)心理。在生活和職場中,主要有幾種心理表現:

一是自恃清高,總覺得別人技不如己,尤其是職場上的中層,看見下屬乾的不漂亮,自己寧願上手幹,結果下屬不高興,自己受累,上司還覺得你不會用人,兩頭落埋怨。

二是完美主義者,別人幫忙不放心,還擔心別人擾亂自己的節奏,或者幫助的環節反而影響自己的完美感受,說白了就是害怕別人幫了倒忙,還要欠人情、還人情,與其這樣,不如自己幹。

三是講面子,臉皮兒薄,有感恩心態,特別害怕虧欠人情,更怕還不了人情,乾脆不求人;

四是自尊心強,求人幫助會感到低人一等,表面看是自強,實際上自尊感脆弱,甚至有自卑心理;

五是不善交際,疑心重,顧慮多,自我封閉,害怕被人拒絕,萬事不求人,甚至死要面子活受罪;

六是心思重,膽子小,愛權衡利弊,凡事開口前要分析得失,想不明白不求人,說白了就是想的太多、心思太重。

以上六種心態,有的人佔一種,有的人佔幾種。除了極少數作家、畫家、手工藝者之外,大多數職業都要靠合作和團隊來完成任務。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平臺化協作機制越來越健全,比如,馬雲,自己出思路,搭平臺,一年上億人來唱戲,上萬億人民幣在跳舞,才能成就大事業。

自古以來,有一個很“糟粕”的學問,就是“馭人術”。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不僅僅是說腦力與體力的問題,深層次也有這層意思:用腦子用智慧甚至用權術用陰謀“玩人”的人,才能幹大事;靠一己之力的人,往往被別人“玩”,當了別人的利用工具。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比如,我自己吧,有點小才,自己能幹的事,絕對不會麻煩別人,哪怕自己熬個通宵,也不會求人。但是我這種人終究幹不成大事,最多當個企業中層就到頭了,真正的高人,就是“讓別人給自己幹活,讓別人給自己賺錢”。

所以,奉勸這種“萬事不求人”的人,不要自以為骨頭硬,不為五斗米折腰,其實還是“面子心態”,想一想你“渾身是鐵能打幾根釘子”?“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儘量放下清高、放下面子、放下顧慮,麻煩別人,互聯麻煩,互相利用,才能讓自己更輕鬆。


職場火鍋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總是有一些人看起來很個性,什麼事都是親力親為,不喜歡麻煩別人。哪怕自己做的很辛苦、很吃力,也不會向他人張口相求。好心人主動伸手相幫,問一句“怎麼不招呼一聲啊”,他們一般會說“不想給大家添麻煩”。這樣的人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呢?仔細分析一下,無外乎以下五種原因:

一,強烈的自尊。這是一種典型的因為自尊而排斥他人幫助的心理。自尊心太強,特別是喜歡爭強好勝的人,下意識中總想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強大,不想因為求助而讓他人看到自己的虛弱。

二,極度的自閉。有些人因為性格內向,喜歡孤獨自處,甚至有自閉傾向。這樣的人,不喜歡、也不善於與人交往,更不要說開口求人了。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是一種孤僻自閉的心理表現。

三,頑固的自立。還有一種人,因為經歷比較豐富,具有頑強的自立自強心理。因為自立,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應付,沒必要因為一些雞毛蒜皮沒小事麻煩別人。

四,怕自己難堪。更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好面子,萬事不求人是因為怕別人拒絕,那樣會讓自己很難堪。現在的社會,畢竟人情薄如紙,貿然開口相求,很難說不吃閉門羹。

五,怕別人難堪。這種人一般比較善解人意,自己能辦的事,輕易不找別人幫忙,為什麼呢?怕別人難堪。自己把話說出來了,別人幫也不是,不幫也不是,讓別人左右為難。所以,不麻煩別人就是了。

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交流。

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個是一個錯誤的心理問題。有可能是一種病態,我可以通過一下三個方面去分享。

1、自身方面。我認為不願意麻煩別人是自身表現的淋漓盡致的一方面,可以完全的體現出自己的不自信。而且俗話說的好嘛,一個好漢兩個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你麻煩我,我麻煩你然後才能共同進步是不是。而一個人不願意麻煩別人就是不自信的體現。當你遇到很難的問題你解決不了,不去向他人諮詢需求別人幫助那麼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可能你們會說可以解決但是你要經過多少步驟,走多少彎路,你可以說這樣你會成長會學到東西但是你往往在效率上已經落後了別人很多很多,在一個如此追求效率的時代這樣真的不好。

2、不信任別人。你往往不願意麻煩別人也就是體現你不信任別人的地方,老是想著別人會害你,不要說你沒有這個想法很多人都是這種想法,包括我在內也有過這樣的想法。這是你自己的防備心理太強,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防備心理特別強一個不熟的人,連這個朋友的姓名都不可能問出來。

3、交際能力。不願意麻煩別人有可能是因為你的交際能力很差,不願意和別人交際或者不知道怎麼和別人交際。還是你自己放不開,不懂得交際。我國是一個很明顯的人情社會交際能力不強你有可能活的很累。

說到底還是缺乏自信,你的口才你的能力達不到才不敢與別人交際。

智聯校園 齊堯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我們所有人的朋友圈和同事圈裡一定有這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會開口尋求幫助,即使是別人順手就能幫助解決的事情,他們寧願自己花費更多的精力去解決也不願意麻煩身邊人。當然這種人不僅不會向他人尋求幫助他們也不喜歡別人麻煩自己。在我看來這種“不願麻煩別人”的行為有這幾種心理:



1.認為尋求幫助是否認自己能力的體現

對於一般人來說,得到他人的幫助是心生溫暖的,但是對依賴無能的而言,接受幫助等同於承認自己的弱小和無力。對方高高在上,而他處在低位,需要他人“賜予”,這種低人一等的感受會刺傷他們的自尊,甚至使他們厭惡自己。這是他們寧可硬撐,也不願意麻煩別人的原因。

2.害怕互相幫助的人情循環影響自己

有些人不願意尋求別人幫助是覺得別人幫助了自己,那麼自己就肯定得還回去,這麼一來一去的互相幫助會影響自己的生活和節奏甚至會覺得別人會打擾到自己的生活。因此,他們自己的事情也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去幫忙,也不希望別人來麻煩自己。



3.對他人缺少信任

有些人之所以不敢向別人尋求幫助是覺得別人會拒絕或影響別人的生活從而羞於開口。還有些人會認為別人的能力不夠,把自己的事情交給他很容易出差錯從而不放心讓他人幫助自己。這兩種對他人的信任缺乏都導致他們不願意麻煩別人去幫助自己。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想要與他人的相處更加融洽“互相麻煩”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會太過影響別人生活的麻煩是可以有的,但是總是希望通過麻煩別人來輕鬆自己的想法還是不要有的好。



你身邊有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嗎?你認為這是什麼樣的心理?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許悠然


我是朱英華大應用心理諮詢師

通常情況下,善於自己解決問題的人,往往具有獨立自主的品格,不依附、不攀援,常常是受人尊敬的。他們具有同情心,有很好的共情能力;他們更多樂於幫助他人,從不麻煩別人來幫助自己。


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

然而,讓我們來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避免建立人際關係

麻煩別人的時候,就需要主動和對方打交道。因為害怕社交,則寧願克服些困難,自己解決問題。這就成了一個“閉環”。許多人都有“社交回避症”,這使我們生活在一個日趨冷漠的社會環境裡。當你走出去,麻煩他人的時候,就從閉環變成了一個線性的“關係”,人際網開始交織,生活的氣息日益濃重,人味兒就日益濃重。

獨立,是對“渴望依賴”的防禦

有一種獨立,叫做“我渴望依賴,卻失敗了,從此我只能獨立”。這是沒得選擇的獨立行為,和成熟的自我選擇的獨立行為有本質的區別。當我們在兒童時期,和媽媽在建議獨立還是依賴的課題上,產生了困惑,長大後對於依賴、相信陌生人會有矛盾心態,


此時傾向於“什麼都自己來”的模式,這是對“依賴”的反向形成——我不再對依賴你抱有希望,我就不會失望。這是對“依賴”的壓抑——每個人都會有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


什麼是成熟的獨立行為?就是當你真的有求於他人的時候,並不在乎會否麻煩到別人,並不在乎會否遭到拒絕,心理上有清晰的看待問題的“界線”,那就是成熟的獨立行為。

共情,是在共“自己不想被人麻煩”的情

這是一個心理投射的過程。“因為我不願意被他人求助,我會感到麻煩,我感到這樣不怎麼好,於是我也不會允許自己去麻煩別人,因為我堅信他是會感到麻煩的。”發現了沒有?這一切的心理過程,都是出於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而投射給了別人,


再去對此做的一個行為決策。看清了這個過程,再去對照一下,“老孃舅”、“柏阿姨”為什麼就不需要你的共情,因為他們對於能夠幫助別人、被別人麻煩而感到樂此不彼。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有價值的工作。

分別心,致使了自我輕視

在我們的心裡,有好壞區分,有麻煩與不麻煩的區分,我們希望被人認為潔身自好、懂事明理,不希望被人認為是個麻煩。因此,心裡對自己和旁人,有了上下高低的分別,把自己放在低處,不值得去受助於別人,要藏拙、害怕受人嫌棄而隱藏需要。有些人管這種心理感受叫“自卑”。

能夠被他人麻煩,實際是一種價值

心理學在生活的運用,更多是希望加強人們建立良好的“自我功能”,更好地適應和創造好的社會環境。當一個人過於麻煩別人,或一個人過於不麻煩別人,我們都希望能矯枉過正一些,目的是尋找平衡點,更加中立地對待“獨立-依賴”的關係。


古人都說,“水至清則無魚”,也說“人無癖不交”,假如每個人都獨善其身,人情味兒這個東西,就會變得很令人懷念了。讓我們更樂於麻煩別人,善於主動建立關係,增進一些互動,消除一些冷漠吧。

關於華大
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工作室,始於2003年,專注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企業EAP。300多名富有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團隊,600餘名志願者服務團隊,30門電話組成的免費公益心理服務熱線向社會提供服務。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充滿同情心,具有很好的共情能力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想一下這句話,別人說不定也不願意做呢。所以能做就自己做了,實在做不了就算了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怕麻煩

“麻煩別人”是有成本的,你去麻煩別人,那麼下一次你就得還別人人情,而這樣下次別人就機會來麻煩你,這會讓有的人覺得很麻煩,乾脆就自己做了,實在不行就算了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自己能行

“麻煩別人”,會給別人感覺自己好像低人一等,這麼簡單的事情都還得去麻煩別人,自己能行的,就是不想承認自己比別人弱,就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

“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怕別人不願意幫助自己

有一種人,總是害怕自己會被別人拒絕,麻煩別人,怕別人不願意。會被別人拒絕,這樣會讓他感覺到自己丟臉,所以就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

但在現在的社會中,麻煩別人有時候也是一種能力,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麻煩適當的人,恰恰能夠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通過互相幫助、互相幫忙才形成的。或許你現在覺得你幫不上他,但不要怕只要你堅信自己以後可以幫上他,哪怕只有一點點,只要你需要幫助就勇敢地去麻煩別人,麻煩別人能夠讓別人更加清楚的認識你,麻煩別人是一種加強溝通的方式

不要怕麻煩別人,關係都是麻煩出來的。只有被麻煩了的人脈才叫“人脈”!

不要怕被別人麻煩,能被別人麻煩也是一種能力,至少他相信你能夠幫助他,不要辜負每一次信任,能夠幫助就幫助。


深度讀書了嗎


我曾經就是一個極度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我記得,我上大學的那會兒。

我特別不想幫助別人,別人一旦找我索取,不管是大學同學,還是室友。

我都是很不想幫忙的。


就是因為,我不想幫忙,覺得大家都是應該這麼自私的人。

所以也就從來不想麻煩別人。


覺得麻煩別人,覺得自己應該是不配的。

或者,麻煩了別人來幫忙。


覺得別人也是會拒絕你的。

或者,覺得自己價值是不應該來麻煩別人的。


其實本質上,這種心理,就是缺乏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自卑。

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幫忙。

還有就是,覺得別人幫了你的忙。


有一種虧欠心理。

虧欠了,其實還了也就行了。

但是,為什麼他不想找人幫忙,也不想去還這個人情呢?


本質上來講,就是這種人,就是我曾經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很瞭解。

這種人呢,是一個不太願意去給予的人。


就是,別人找他幫忙,他永遠是不想幫忙的。

因為會覺得特別麻煩。

可能這種人,會非常的聰明。


但是會比較自私一點。

而那種,不是很聰明,很樂於助人的人呢,是那種比較善良的人。

他們會願意多去付出,所以朋友還比較多。


自私的人,往往關注自己。

以前,點評《三國演義》的人,說,智者近妖。

孤僻一點。


不太願意和人接觸。

所以這個就是說,自私的人不太願意想麻煩別人。

因為,我承認過去確實也是一個比較自私的人,從來只想著自己。


但往往,這樣是得不到什麼好處的。

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中,我們才能夠更多的獲得好處。

如果,脫離了人群,其實自己是很慘的。


一個人的狀態,如果長期來看是不好的。

我們總是需要人來滿足情感,或者現實的利益。


那麼,有可能聰明而孤高的人,是不願意和人接觸的。

也可能會覺得他們是不配和自己接觸的。

這種就屬於,太驕傲放不下面子。


因為,自己也不想去幫忙還回去。

自卑和自傲,都是可能會造成這種情況的。

還是平等的去溝通,才會贏得更多的人際關係。


貓黍說


前面的回答已經總結的比較全面了,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有些人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向他人提供幫助。

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向其他人提供幫助呢?有這麼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來回報其他人。像這樣的人可能自信心都比較低,不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但同時這樣的人又很善良,他們認為既然自己不能幫到別人,那麼就不要讓別人來幫自己,以免以後這樣的人情還不了。還有一種人,他們不太願意和人交往,可能在人際交流上存在困難,所以他們會避免這種與人去溝通交流的機會。因此,當他們有了困難的時候不願意麻煩別人,其實也是在避免社交情境,從而回避自己的困難。

看起來好像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件好事情,好像非常的自主,非常的獨立,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講,這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因為不願意麻煩別人,所以就少了很多和別人去交流溝通互動的機會,從而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孤立。而這種太獨立的印象也會給他人帶來一種距離感,好像沒有辦法和他建立親密的關係。所以,如果你是那個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的人,請一定要自我反思一下,為什麼我從來不願意麻煩別人。是因為我們自尊心太強,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還是因為我們不太信任別人,覺得別人不可能幫助我解決問題,還是因為我不知道怎麼開口麻煩別人幫我做事情?通過這樣的自我覺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如果願意的話也可以嘗試著去修通這一部分,這對於我們的人際交往,乃至心理健康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