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環保關停時,企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面對環保關停時,企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近年來,經濟在持續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很多城市都在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核心控制區汙染大氣環境的生產項目搬遷,對達不到環境管理要求的項目甚至採取限產整治、停產整治、停止建設等措施。

面對因為環境汙染而被關停的企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呢?

1、如何為自己的企業爭取時間?

環保關停是具有政策支持的,而且只要是被確定為環保關停,相關部門很可能想盡快實施拆除行為,這個時候時間就顯得很重要。我們認為,能達到將拆除行為延期的最好手段就是提起復議和訴訟。因為法律規定,在複議和訴訟期間相關部門不能進行強制拆除。這就可以為維護企業權益爭取到一個相對充足的時間,訴訟和複議的目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為了直接維護權益,可能只是我們維權之路上的一個手段,一個輔助。維護權益一定要靈活,以免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如何進行補救?

原則上來講並不是所有的汙染企業都一定會被關停,實踐中,有的地方部門可能僅僅是將一些企業臨時關停,要求限期整頓,在期限內環保達標就可以恢復生產,而對有的企業,可能汙染比較嚴重的,整改的效果不好,那麼就會要求關停搬遷。如果企業處於可關不可關的狀態,有補救的可能,那就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地拿出相應的措施使自己不達標的事項符合相關標準,這樣事情就會有好的轉機。

3、企業關停關閉如何補償?

關於環保關停問題,有不少的中小企業主非常迷茫,那麼關停關閉是不是應該有相關的補償呢?現將常見的補償安置方法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按照徵收拆遷來補償,土地使用權、廠房、停產停業損失、裝修、搬遷、附屬物等,都按照徵收拆遷的補償標準來補償。

第二,按照一定的安置來補償,就是同意規劃工業園區或者往外遷,給企業一定土地指標、優惠、稅收獎勵來進行安置,安置完後再計算企業應該得的補償是多少。當然安置得也是一部分利益,要從總體補償中拋出去,剩餘的用貨幣補償。

第三,現在比較流行的方式,就是土地騰空以後政府並沒有項目進來,有些大型的廠方就自己利用現有的土地進行實際開發,然後把開發的利潤從總額補償去掉這個利潤,如果有剩餘的政府補貼企業,如果沒有剩餘的企業倒找給政府。

因環境汙染問題被關停搬遷已經越來越常見,在這個過程中權益很可能會被忽視,一定要早做打算,才能為自己的生存尋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