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帶給父母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發展,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已成為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問題。作為正常活動的主要維繫,出行問題首當其衝。短距離的外出,對於老人而言,步行即可;而遠距離的出行,則只能依賴於各種交通工具來實現。

但考慮到老人身體機能的下降以及駕駛機動車輛的複雜性,在大多數情況下,老人往往只能以乘客的身份出現。因此,和睿將著重參照老人作為乘客的需求,來探究機動車如何實現適老化的設計與改造。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1

設計原則

1、安全性

機動車任何功能的實現,都必須基於安全的原則。考慮老年人日益衰弱的身體狀況,其乘坐的機動車平衡性要求遠遠高於普通機動車,故而車體多選擇三輪或者四輪的,在易撞擊的部位要選用強度高的材料,同時剎車系統應設置兩層以上。

2、易用性

設計中可適當添加輔助設備,以滿足老年人的特殊性要求。舉個例子,為方便老人進出,車輛入口應當設有助力扶手或輪椅通道裝備。同時,考慮到使用者的接受程度,車上的各種功能的實現也不能太過於複雜,操作應當儘可能簡單,減少學習記憶負擔。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3、美觀性

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同時,機動車的設計也應迎合老年人的審美需求造型形態上應選擇圓潤柔和的曲面設計,避免生硬的稜角。色彩搭配

設計上,車體應選用溫暖素雅的顏色(如白色系,藍色系)作為主色調,於視覺上給老人以穩重安全的舒適感。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2

適老化機動車的改造

老年人身體機能和年輕時差異很大,且身體活動情況千差萬別。故而機動車的適老化設計,一定要考慮到老人身體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和他們對機動車不同功能區的特殊需求,進而在細節設計上進行功能完善。

1、車門

常見的機動車設有前門、後門和尾門,分別於服務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

前門的使用人群主要是身體狀況良好的老人,通常藉助柺杖或扶手上下車。作為最為重要且大量使用的一個車門,其入口處需增設相應的助力扶手(尤其當入口存在多級踏步的情況時),方便老人借力上車。此外,考慮到各種環境的特殊情況,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實現機動車左右兩側開門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後門的使用人群是輪椅介助老人,通常由老人家屬或護理人員從後門推入。為保證輪椅的進出自由,車門處應設置輪椅通道導板裝置或專業升降設備。當車輛到達目的地時,駕駛員根據車身與路面高度放下輪椅通道導板專業升降設備,輔助老人完成輪椅的上下車活動。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可升降設備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輪椅通道導板

尾門主要是服務於全失能老人,該類老人往往無法站立或難以維持坐姿,所以需要依賴於擔架完成上下車活動。為了方便擔架的移動,尾門處應設置相應的通道導板

通道導板小貼士

1)導板寬度應不小於 800 mm,與地面形成的坡度不應大於 12 度。

2)導板的負載能力應不小於 300 kg,且外邊緣需用對比較大的顏色或者條紋區別出開來,以作危險警示。

3)導板未收回時,輪椅進出門不應關閉

2、車廂

地臺

儘可能將機動車內的地臺高度做低。當車廂地臺高度降為400mm時,便可不設梯級,這能給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上下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座椅

提供給行動不便乘客使用的座椅最好設計為前向或後向,並應儘量位於靠近出口處;位於特殊區域中的座椅要能夠摺疊,如有需要應讓位於輪椅擔架。同時座位上應當配備安全帶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特殊區域

考慮到輪椅使用者的需求,在機動車的車廂內應留有一定空間作為輪椅停放區域。該區域的地板表面選用防滑材質,同時配備輪椅約束系統以保證輪椅的穩定性;在車內壁或輪椅區的相應位置,可安裝易於把握的扶手或立柱,避免輪椅側向移動。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輪椅固定器

扶手或立柱

需要設置扶手或立柱的地方有:車門入口處特殊功能區域附近。出於安全考慮,扶手則應選擇與車體對比較為強烈的顏色,並採用防滑材料

前門入口處的扶手距車廂地臺的高度應設置在800mm左右,方便可站立老人借力上車;後門或者尾門處如需使用可升降設備,應在升降板上安裝高度約為650mm的防護扶手,幫助介助老人輪維持輪椅的穩定性。

若車廂空間較大,並且設置了輪椅和擔架使用的特殊功能區。可在特殊功能區靠近車壁的一側設置相應的橫向扶手以幫老人進行移動或保持平衡。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告別老人“出行”難題:機動車適老化大改造!

可升降板上的防護扶手

3

總結

而從上述內容不難發現:機動車的適老化改造,不僅需要設計者基於安全易用的原則,從老年人的視角出發,切實去感受他們的不同需求。

同時,還需要設計者樹立起以技術解放人力的思想觀念,積極地進行產品的創新和升級,繼續完善當前機動車的無障礙系統,力爭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