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饭店吃了一道特别喜欢的菜,回到家也想自己尝试做一下,但总是差强人意,怎么就不是饭店里的那个味道呢?做法都一样的啊。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疑惑?

其实是因为我们在家做菜的流程跟饭店后厨的完全不一样!饭店的好多菜在炒之前都是要经过焯水、上浆、过油处理过的。这样做既保证了菜的色泽鲜润,吃起来口感还更加嫩滑、入味。饭店做菜之前,通常会对食材进行预处理、预熟处理。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食材预处理:

饭店做带肉的菜,肉都是要提前腌制的。猪肉牛肉等都需要腌制,有时甚至会提前一天腌制。猪肉一般不需要嫩处理,但需腌制调味。牛肉嫩处理腌制一般会加小苏打(小苏打有碱味,需同时加少量砂糖中和),有时还加蛋清,并且加肉体积一半左右的水,这样才嫩。这么多水没几个小时吸收不进去。嫩处理同时可加调料调味。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食材预熟处理:

食材的预熟处理会大大减少制作时间,并且提高菜品颜值,饭店都会备一锅油,炒菜一般都要先过油,在家如果没有一锅油备着,那么很难吃到餐馆得味道了。方法得当的话绝对可以做到不油腻。对饭店大厨而言炒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在饭店:肉类,上了桨就一定要滑油,蔬菜类,难熟的一定要过油。但现在很多人讲究少油健康饮食,在家吃就更要少油,所以笔者推荐一个在家做菜妥协的预熟办法:辣椒,茄子等可以无油生煸,其它蔬菜可以焯水预熟。如果必须直接生炒食材,比如黄瓜,要谨慎加水,注意收汁,可以起锅淋明油。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这里有个在家做菜的实用技巧:所有发酵类调味料,比如豆瓣酱,剁椒、酱油、醋等,一定要往油里下,不要往水里下,就是说这类调料一定要在高温下用油煸一遍。这样做可以去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不好的气味。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加太多水!预熟过的主配料表面都是润的,加上你还有底油,根本不会太粘锅,加一点水的话,一般也是为了略延长炒制时间,或者为了得到芡汁。

如果你的食材没有预熟处理,可能会导致炒肉片粘锅,加蔬菜又一时熟不了,一般家庭做法是适量的加水,但这会导致你整个烹饪过程锅内温度不会超过一百度,那么“锅气”从何而来?但如果你的食材已经预熟过,那么它本身的温度就不低,并且食材本身的水份都锁在食材里面了,这时再加上锅内的高温,炒出来的菜品还会有脆嫩的感觉。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说完了食材的处理,接下来就是刀功和火候的掌握了。刀功:只要有耐心肯下功夫,在家肯定可以练得出来,这个就不必说了。火候:饭店后厨都是用的大火大灶,家里面是肯定比不上的,但咱只要方法得当,一般的家用燃气灶完全够用。

比方说:1.在油炸的时候,如果饭店厨师觉得油温不够,那开猛火一催温度就够了。但在家油炸油温要预热到比所需的温度略高再把食材下锅,因为食材本身是冷的,下油锅之后油温降得厉害,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复炸来达到酥脆效果。假如要炸的食材本身体积大,那么需要与之对应的油量才能保证凉鱼下锅之后油温尚够。2.爆炒的时候家里的火其实也是够的。关键在于你本身火力就比饭店的弱,就不要一锅炒很大量的菜了,控制下爆炒菜的菜量,咱家用的燃气灶火力完全可以达到饭店的水平。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最后比不上的一点,饭店在炒菜过程中各类佐料的使用量非常大。一个菜放一大勺子鸡精、味精等调味品是经常有的。这是我们在家做菜无法效仿也不提倡效仿的。从健康饮食的角度讲清淡口味的菜肴更有助于身体的消化吸收。过度追求浓香、辛辣、油腻对身体并无益处。

自己做的总是和饭店差别很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让我告诉你

看了这些,你还觉得自己做不出饭店的味道嘛?刀功和火候做多了自然就掌握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对于味道的把控,怎么调味才能让一道菜变得更好吃,这都需要慢慢练习,不然你以为饭店的菜为什么卖那么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