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文|cindy

“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学生都有的童年阴影,当然我也不例外,每次考完试,父母都要拿我的成绩和隔壁家的孩子好好比较一番。

尤其是逢年过节,七大姑八大姨拜年的时候,都免不了把自家的孩子拿出来比一比。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我想父母对我们说过最多的一句话莫过于“别人家的孩子”了。

湖南卫视最近播出的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释放表述节目《少年说》,节目里广募国内中小学生心声,接受少年们的吐槽。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在节目的第一期里,一位女同学希望自己的妈妈不要再拿自已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但是当女儿刚一上台没说几句,台下的妈妈分分钟就开启了“回怼”模式。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妈妈说:“我对你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言外之意就是认为自己孩子还是比不上别人。

听了妈妈的话之后,女儿的情绪开始激动起来,于是女儿反驳道:“你每天都说,别人各种好厉害,可是我那么努力,你为什么看不到呢?”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节目中的女儿一再强调自己不适合用激将法,但是妈妈对于自己的感受不管不顾,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育自己的女儿。

难道说这位妈妈是不爱自己的女儿吗?其实不是,可以看的出来,这位妈妈很爱自己的女儿。

“望子成龙”是每个为人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而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在父母的心中,他们认为经常提“别人家的孩子”,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自己的孩子就能够多多向别人学习。

所以不管孩子接不接受,父母经常会在孩子面前提“别人家孩子这次考了多少分”、“别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艺”、“别人家的孩子比赛拿了第一”......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当这些话孩子听多了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你们就是看不到?

时间久了,会在无形中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轻则垂头丧气,重则自暴自弃。

其实孩子不喜欢听“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更喜欢父母适当的夸奖自己。看到自己正在慢慢努力。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在一直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何不回头看看自己的孩子也许正在默默努力?“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没有自己家的懂事和可爱。

孩子成长的路上沟通和理解很重要,“别人家的孩子”是一种变相的“激励”,只会给孩子越来越多的压力,所以多一些理解和沟通,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妈妈,请不要再对我说:“别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