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昨天才看了《邪不壓正》,未上映前就知道大概講了個什麼故事,所以心理做好準備要看一場痛快的民國武俠片,不去追究細節和內涵,能看的爽快就行了。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我旁邊的一箇中年女士,看到中途的時候,跟老公抱怨,這是什麼破電影呀

我就想笑,哈哈,這電影確實不適合一般的女生看呀

或者說,姜文的這民國三部曲都不適合女生看

姜文這個直男對於女性的理解是非常主觀和粗糙的,所以當《色戒》的故事拿給他拍的時候,他用一句,這“娘們東西”的理解不了,拒絕了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無數人找他拍電影,包括好萊塢,他拒絕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看不懂”,他不能理解的東西沒法去接,他只想表達自己懂得表達的東西。

他電影中的女性角色,沒有“自我”,都是他眼中的女性,尤其是前幾部的電影更是如此,從民國三部曲開始反而好了一些,但,僅僅是好了一些。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說回電影,《邪不壓正》,故事很簡單,一句話就可以說完,彭于晏飾演的主角李天然,13歲時親眼目睹師傅、師孃及師姐被師哥及日本人根本殺害,他死裡逃生,還被人救了送去美國訓練,成為特工歸國,報仇雪恨。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但是姜文一直強調,電影,拍個故事很簡單,但是我要的不是這個,我要強調的-----人,通過好的臺詞去表達人的特點,挖掘人物內心。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簡單一個字,人

所以我們會發現,姜文的電影中,角色特點鮮明,沒有臉譜,講的故事也是非連貫的,臺詞才是重點。

這也帶給我們一種,不真實感。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這個就不詳細展開了,從姜文的第一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就看到了他利用布萊希特的“間離”理論,所以姜文不在意電影的真實感,不希望把觀眾代入到電影中失去理智,不分現實。

《邪不壓正》整部電影,看的不是故事,是人物,所以他們之間的對話、行為都是為了表達人物本身,所以節奏要快,酣暢淋漓才行,但不得不說,這部做的並不完美,後面有些劇情的節奏還是落入拖沓,導致我聽到旁邊的人說,

他們兩個人怎麼還沒打完?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還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姜文說過,這部電影想給他兒子看

那麼我們不得不循著這個目的看看電影

李天然,街上撿的,沒有父母,被師傅收留,13歲又失去師傅,不過失去當天又被美國人亨得利撿到送去美國長大,等他回國準備報仇的時候,他的美國爸爸又被幹掉了,不過馬上又有了一個藍爸爸

你說,他兒子看到這條線,會想什麼呢?

姜文希望自己兒子喜歡《邪不壓正》,那我還是表示不喜歡這電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