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有不如意,都源于这该死的事

为什么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畏畏缩缩,不敢自己做决定?

为什么我总是害怕与人交往,无法融入人群,孤僻自卑?

为什么我经常不懂拒绝,无意识得想要讨好别人?

为什么我在感情中经常很"作",因此矛盾频发,两个人渐行渐远?

为什么我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我们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僵硬?

其实,这些都是缺乏心理营养的表现。

什么是心理营养?

如同一颗种子的成长,需要阳光、水等营养一样,人的成长,既需要物质营养保障基本的生命力,更需要被无条件接纳、被重视、被肯定和认同等心理营养,这些也正是我们幸福人生的最底层代码。

人生所有不如意,都源于这该死的事

跟随人的天性,当他得到足够的物质营养,到了时候就能够走路,能够跑,能够跳。同样的,一个人为什么懂得去爱别人,为什么他能够跟别人交往,交往得好,为什么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能够很好的去处理事情的,能够去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会独立自主,就是因为给了他足够的心理营养,他就会成为一个自信的,独立自主的有安全感的,有价值感的人。

所以说,

一个有心理营养的人,有爱的能力

他愿意,他喜欢,他要去爱别人,而他也喜欢,他也需要别人去爱他。

一个有心理营养的人,懂得去连接

他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建立关系,如何维护好的关系。

一个有心理营养的人,是一个活得有价值感的人

他知道自己活在这个世上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勇于追求自己喜欢和想要做的事。他也知道自己是谁,明白生活的意义。

一个有心理营养的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他能够有选择的权力,也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

一个有心理营养的人,是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他能够去信任,更能够相信自己,相信只要我还活着,那就是有意义的,有希望的。

相反,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终其一生,都会不断寻觅,更容易感受到孤独、没有安全感、不自信、不接纳自己,甚至将这种缺失传给下一代。

而且一个缺乏心理营养的人,往往还会出现这三个情况:

人生所有不如意,都源于这该死的事

情绪非常不稳定,每个人都是会有情绪的,而情绪不稳定就是他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会因为小小的事情发飙,会因为他的情绪使到身边的人都很不舒服。

人际关系出现很多问题,不懂得如何跟父母沟通,如何与同学朋友相处,跟另一半、同事、老板等等都是会出问题的,甚至会孤僻封闭自己。

偏差行为很多,什么叫做偏差行为呢?简单来说就是他会伤害自己,或者他会去伤害别人。有时候这种伤害并不只是在行动上,也包括语言上的。

如此重要的心理营养,究竟是谁来给我们呢?

答案是我们的重要他人。所有人的重要他人,第一个一定是妈妈,第二个一定是爸爸,至于其他的人,能不能做我们的重要他人,是由我们自己来选的,大部分孩子都能把给我生理营养的那一个人当成是重要他人,这个人可以是父母、奶奶、外婆,甚至是保姆,或者其他人。但是大概有10%的孩子是不可以的,他一定要爸爸妈妈来养的。

人生所有不如意,都源于这该死的事

所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缺乏心理营养,例如我们的重要他人不能够亲自的养育我们,或者虽然有养育,但是太忙碌了,或者他们的养育方式与我们的天性出现矛盾,例如我们天生内向,可是父母总希望你外向开朗,于是不断地强迫你去做你不喜欢的社交,甚至责备你,从而导致我们没法感觉到被无条件接纳,被重视,被认同等,心理营养都可能出现缺失。

当心理营养缺失的我们成为父母之后,很可能因为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好家庭关系,不懂得如何去爱,而让我们的孩子,也出现心理营养缺失,重蹈覆辙我们曾经的经历。

缺失的心理营养,该怎么补足?

成年后,人们一般会试图从自己的另一半获得缺失的心理营养,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更多的情况是,导致婚姻爱情出现问题。

比如,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重视,没有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人,他们常常通过任性、冲动等各种"作闹"的行为来补足缺失的关注,并且期望对方是一个对自己非常包容、温柔、无微不至关心的、赶不走的、能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

人生所有不如意,都源于这该死的事

而这样的完美对象在现实中是很难存在的。所以一些细微的矛盾就可能引发一场大战,这也是很多缺乏心理营养的人婚恋关系很难和谐的原因。很多人喜欢讨好别人也是类似的原因。

所幸,研究表明,25岁之后的我们,是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补足心理营养的。

所谓成长,本来就是用自己的好,弥补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爱,去弥补那些缺失的爱。不管原生家庭发给你什么牌,努力打好它,就等于做对了人生大部分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