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矮,毕竟矮了一大截

老同学庆平兄又出书了,书名叫做《义乌江·水的记忆》。

在大名鼎鼎的浙师大中文系85届中,似乎只有我俩的成长轨迹高度雷同,校园、报社、机关,平时的工作中又多多少少有些交集,再加上当年在九峰山下实习时一起泡妞失败的惨痛中结下的深厚革命友谊,对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比较关注的,他每出一本书,我的羡慕嫉妒恨就平添几分。

毕矮,毕竟矮了一大截

最近凑巧读了两本美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两本书都提到,美国特别重视一座城市与水的关系的研究。在兰溪,这些年也常听到重视水文化研究的呼声,好像还有过建设兰江水文化博物馆的提议。义乌江是兰江的支流,《义乌江•水的记忆》很多内容都与兰溪有密切关系。我的老家是东阳,早年无论是义乌江、还是兰江,仿佛都是叫东阳江的。现在义乌发展得如此之好,追根溯源,跟先辈在义乌江上练就的不畏艰险、勇闯险滩的文化精神恐怕是分不开的。想当年,差点被庆平兄忽悠去义乌工作,当车轮在铁轨上发出第一声沉重摩擦的时候,多愁善感的心突然感慨:从此人生又重新起程了……虽然最后不知为何没去成,但毕竟还是去了其他地方,因为从此"心动"了,"行动"就成为必然。一直到现在,我的生活都充满了高度的移动性。

本书是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义乌丛书"中的一本,并且是份量很重的一本。这个课题原来由浙江社科院的一位研究员摘得,由于收集资料过于困难,退回后由庆平兄接手。他把两年多全部的闲暇时间花在了上面,专程到兰溪来搜集相关资料的时候,也聊起过写作本书的艰难。书总共分为八章,主要写了义乌江的交通、航运、水系、灌溉、水产、水灾和水边的集镇、水边的公园、水边的先贤等。从总体结构上看,第一章《烟波萤火人未识》写的是义乌远古的文明,似乎与后面七章的内容有些脱节。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正是作者深意所在:不要说人类,地球上的一切故事比如恐龙,都离不开水,因为水远远不仅是一切文明的基础,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只要有水,一切美丽和奇迹都有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对本书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以后再版,是否可以就义乌江、义乌江的水本身再多做一点文章。

毕矮,毕竟矮了一大截

本书最大的特征在于,作为一本史料性的专著,近40万字的整本书,竟然全部用散文的笔调写成。这就让我们在了解义乌江相关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美的享受,第二章《天堑如何变通途》整章就是一本隽永的优秀散文集子。放下书回味无穷之时,自然也会想到,作者在书中该是投入了多少情感和心血。话又说回来,一般的文史专著,散文化绝非好事,用来写水却是正好。"逝者如斯夫",人类最美的情感和思想,大概都是在水边产生的吧。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无比丰富的资料。以第三章《扬帆起航映晨晖》为例,第三节《船来船往是缱绻》写到在兰溪的义乌人丁光银。作为兰溪民国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大商人,这是我颇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过的人物,但直到看了本书,才真正了解了丁光银那个传奇故事的来龙去脉。第四节《千叶扁舟传音讯》则更是了得,那些利用轮船民间通信的历史和实物资料,一般人根本写不出、搞不到。好在庆平老兄的夫人原在邮政部门工作,他爱屋及乌,一直有集邮的爱好,并由此产生对民间通信历史的强烈兴趣。如果没有在报社组织参与"义乌江沿江行"的宝贵经历,如果没有多年来对义乌历史文化的强烈兴趣,如果没有对航运交通等细分领域的专业研究,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么一本资料丰富珍贵、风格独特迷人的专著。

毕矮,毕竟矮了一大截

功夫永远不负有心人。在庆平兄的好书面前,很是有些惭愧。无端想起了历史上的三位智慧人物:东阳的马坦、义乌的牛坦和兰溪的毕矮。庆平兄的学问已经做得如此之“牛”,我连“马马虎虎”跟他相比的资格都没有了,在兰溪不求上进好多年,“毕竟比他矮了一大截”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