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不只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也有承擔的責任


讓小朋友做家務是件容易的事嘛?我們有刻意培養孩子勞動的意識和觀念嘛?他們是否情願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幫助孩子動手做事,成為勤勞的小蜜蜂是大人的小小心願吧,最終還是為了孩子能在以後的日子裡可以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做個自立自強的人。

但是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做家務。有位初中生在某臺一檔節目中吐槽媽媽把“社會實踐”課當做“勞動實踐”課,強迫自己做家務,懇請媽媽不要再“逼”自己幹家務了。臺下的媽媽態度堅決,駁回了這一無理要求。

做家務是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勤於做事,不紙上談兵,是專注於學習的孩子更需要培養的能力,可以幫助孩子避免“眼高手低”。

當孩子面對雜亂不堪的屋子,如何整理得井井有條,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怎樣安排勞動的順序,怎麼做可以省力省時,避免重複勞動,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這一思考過程可以幫助孩子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理順思路,分條縷析進行處理和解決。

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可以發現平日裡大人生活的不易,每天除了要辛苦工作,回家還要處理日常瑣碎的事務。孩子能夠體會到家長的辛勞,產生通情,更多地去理解父母。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作為家長,我們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我們是習慣收拾家、愛乾淨的類型,一定程度上是會作用在孩子身上。所以多給孩子一些正面的“身教”,相信會比我們“言傳”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