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植物烯簽草,有什麼功效和價值?

PAN20140218YEYEAN


農村常見的植物豨薟草,有什麼功效和價值?

豨薟草,菊科植物,用作入藥有兩種,農村人叫大葉豨薟和尖葉豨薟。有些乾脆叫粘不扎。學名上,


腺梗豨薟,

毛梗稀薟。化學成分基本相同,生長分佈幾乎於中國大部分地區,腺梗豨薟多生平坦的荒地,路邊。毛梗豨薟多生有坡度的林緣,林下(也就是說耐蔭些)。均為一年生草本,腺梗高約1米左右,毛梗枝散會高些。其實質藥效相差不大,北方喜腺梗,南方多用毛梗。藥用全草,這可能與居住地相關,北方平坦,山少自然腺梗多。南方山林多,較溼。毛梗豨薟於林緣生長旺盛。縱有腺梗豨薟平地都被開發為田地,而被同雜草處理了。

豨薟草幼時常會被一些農村地方作野菜吃食,早些年也會作豬青飼料等使用。有一定抗炎作用。食之超量有一定麻醉感,能擴張血管,有一定降血壓作用,以前農村人多作於與豬腳燉服,感覺於全身舒爽,筋骨復力。

其實這在中醫上早以說明其祛風溼,利關節,解毒等功效,用可治療風溼痺痛,筋骨泛力,腰膝痠軟,四肢麻痺,半身不遂,風疹溼瘡上。不過一般會配小薊,川芎,防風,骨碎補等活血藥使用。發現現在農村許多老人單味以豨薟草泡茶作預防高血壓,或治療高血壓,這個是不好的想法。能擴張血管是一回事,後面沒有推活血之藥力,僅有擴和麻醉只能感覺當時舒服,藥力過後,血壓仍原樣,想治療效果,得配合如小薊,川芎等。還有關節炎等也得配合獨活,羌活,碎補中藥材才有大效果。

豨薟草主要價值,不應用於治療高血壓上,因為有其餘如丹參,夏枯草等比它好,應該多用於風溼痺痛,四肢麻痺上的鎮痛和刺激神經上比較好。


老艾葉


農村常見的植物烯籤草,有什麼功效和價值?

豨薟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系粗厚,地上部分被短絨毛覆蓋,在我國大部分省份都有分佈。豨薟草在民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藥材,藥用歷史非常救援,是很多古代文獻中都有記載。

豨薟草具有藥用價值的部分為其地上部分,又叫線梗豨薟或者毛梗豨薟,在每年的夏秋季節採摘地上部分,然後洗乾淨,去除泥沙,在太陽底下曬乾之後保存,一般會將幹品豨薟草切成小段保存。

豨薟草的藥用價值

其實大家都有一種意識,菊科植物大多數都是具有藥用價值的,而豨薟草也不例外,而且是一種藥用價值非常高的中藥材。豨薟草味苦性寒,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強健筋骨、祛風溼,常用來治療乳腺炎、感冒風寒、嘔吐、半身不遂、腰痠腿軟等疾病。

豨薟草在治療風溼病方面是非常厲害的,是祛風溼最常見的一種藥材,因為豨薟草有化溼熱的作用,所以在一些氣候溼熱的地區,人們也最容易得風溼或者體內溼熱的疾病,因而用豨薟草來去溼熱最好不過。一般與黃酒蒸煮,然後擦拭,或者內服都可以。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少三番


豨薟草的功效與作用:性寒;味辛、苦;歸肝、脾、腎經。功效:祛風溼,利關節,解毒。用於風溼痺痛、筋骨無力 、腰膝痠軟、四肢麻痺、半身不遂、風疹溼瘡。豨薟草別名:肥豬草、肥豬菜、粘蒼子、粘糊菜、黃花仔、粘不扎。用法用量:9—12g。貯藏:置通風乾燥處。備註:用於風溼痺痛、筋骨不利等症,常與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溼熱作用,故痺痛偏於溼熱的病症尤為適宜。

豨薟草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祛風溼,利筋骨,降血壓。治四肢麻痺,筋骨疼痛,腰膝無力,瘧疾,急性肝炎,高血壓病,疔瘡腫毒,外傷出血。豨薟草的性味歸經:性味: 苦,寒。①《唐本草》:"味苦,寒,有小毒。"②《本經逢原》:"苦微辛,寒,有小毒。"歸經: 入肝、脾、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肝、腎二經。"②《本草匯言》:"入手、足少陽經。"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豨薟草配伍應用:1、配海桐皮,功能祛風除溼,通利血脈,降低血壓。可治療風溼痺痛,筋骨不利,骨節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或小兒麻痺後遺症。2、配威靈仙,功效更著。可治風溼筋骨疼痛、四肢麻木等。3、配臭梧桐,祛風溼、活血功效加強。可治風溼痺痛麻木。

豨薟草附方

1、治中風口眼歪斜,手足不遂,語言蹇澀,口角流涎,筋骨攣強,腰腳無力等證:豨薟(酒蒸,曬九次)三斤,蘄蛇二條,人參、黃耆、枸杞子、川萆薢、於白朮、當歸身各八兩,蒼耳子、川芎、葳靈仙、半夏曲各四兩(以上諸藥,但用酒拌炒),沉香二兩(不見火)。共十三味,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送下。(《方脈正宗》)

2、治瘧疾:豨薟草(幹品)一兩。每天一劑,兩次煎服,連服三天。(《全展選編·傳染病》)

3、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黃花草五錢,山梔子一錢,鐵鏽釘二枚。按病情可加三叉槍(三葉鬼針草)適量。加水800毫升,煎成300毫升。每天一劑,兩次煎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4、、治發背丁瘡:豨薟草、五葉草(即五爪龍)、野紅花(即小薊)、大蒜等分。擂爛,入熱酒一碗,絞汁服,得汗效。(《乾坤生意秘韞》)

5、治癰疽腫毒,一切惡瘡:豨薟草(端午採者)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毒重者連進三服,得汗妙。(《乾坤生意秘韞》)

6、治蜘蛛咬傷及狗咬、其它蟲咬:豨薟草,搗爛敷患處。(《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治風氣行於腸胃洩瀉:火枚草,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世醫得效方》火坎丸)

7、治翻胃及脾間諸疾,腹痛洩瀉:皺面地蔥花(即火枚草花),不以多少,焙乾,為細末,蜜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送下,不拘時候。(《百一選方》)

8、鼻衄:豨薟草100克,仙鶴草50克,生地黃20克。水煎,早晚分兩次服,連服5天。

9、化膿性關節炎:豨薟草100克,白鮮皮50克,黃柏30克,牛膝20克。將上藥加水約2000毫升,煮沸20分鐘後,置患處燻洗一小時,每日兩次,每日一劑。

10、白癜風:豨薟草150克,研細末,蜂蜜為丸。每次9克,分兩次服,空腹黃酒或白開水送服。

11、類風溼性關節炎:豨薟草30克,海桐皮20克,忍冬藤30克,威靈仙15克。水煎,每日一劑。

12、急性黃疸性肝炎:豨薟草、茵陳各15克,梔子1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13、四肢麻木:豨薟草15克,木瓜15克,防風10克,五加皮10克,紅花3克。每日一劑,水煎服。

14、高血壓:(1)豨薟草30克,天麻10克,鉤藤15克;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 30天為一療程。(2)豨薟草30克,鬼針草30克,夏枯草30克;水煎服,水煎三次合併後分3次服,每日一劑, 10天為一療程。

15、前列腺炎:豨薟草30克,荔枝核20克,川芎、牛膝各10克。將上藥放入藥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鐘,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坐浴。每日兩次,每次20—30分鐘,每日一劑,連續2—3個月。

16、肛門瘙癢:豨薟草、馬齒莧、紫草、魚腥草、地膚子各12 克,蛇床子15克,白蘞9克,白礬10克。水煎取汁坐浴,每日兩次,每次20 分鐘,每日一劑。

豨薟草的副作用:不良反應::(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有小毒。[時珍日]“生搗汁服則令人吐。故云有小毒。九蒸九曝則補人去痺,故云無毒。生則性寒,熟則性溫。”(二)臨床觀察: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明顯不適反應。劑量過大有噁心、便稀等反應。所謂小毒,李時珍已指出為劑量過大引起的消化道不適反應。所以大劑量使用時,宜多用和胃之藥以減少胃不適反應。

注意:陰血不足者忌服。《唐本草》:"多則令人吐。"《本草經疏》:"凡病人患四肢麻痺,骨間疼,腰膝無力,由於腫、腎兩虧,陰血不足,不因風溼所中而得者,不宜服之。"《本草述》:"忌鐵。"




健康保姆


豨薟草是一年生草本,高50-150釐米,多生於路旁、河邊、曠野及草地上。莖直立,有柔毛,葉對生,有長柄;葉片卵狀長圓形至三角狀卵形,邊緣有純鋸齒,近基部常為不整齊淺裂,兩面密生短毛,秋季開花,頭狀花序多數,排列成圓錐狀,花黃色,瘦果黑色,四稜形,夏秋季採收。

豨薟草性平,味苦微辛,有祛風活絡,消疳截瘧的功效。可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高血壓、急性肝炎、半身不遂、瘧疾、小兒疳積等病。

驗方精選

1,風溼性關節炎,豨薟草15克,大血藤15克,伸筋草10克,絡石藤10克,水煎服。

2,高血壓,豨薟草、夏枯草、青葙子各12克,水煎服。

3,急性肝炎,豨薟草15克,白茅根10克,天胡荽10克,水煎白糖調服。

4,坐骨神經痛,豨薟草15克,爬山虎藤15克,錦雞兒根15克,水煎服。

氣血虛弱、肝腎陰虛者忌服用,無風溼病慎用,煎藥時要用沙鍋,不要用鐵鍋。


神農架下養生


農村常見的植物烯籤草,有什麼功效和價值?



豨籤草是一種菊科草本植物“毛埂豨籤”的地上部分,這種草在農村很常見,它在夏秋兩季都可開花,而一般對它進行採摘也是在花前或者花期採摘,這時候它的莖較粗,更有利於採摘收穫。豨籤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使用方法可以生用或者用黃酒蒸制用。



豨籤草在治療風溼的常用藥,因此這種中藥在農村裡面使用也比較廣泛,它主要用於風溼痺痛、筋骨不利等病症。本品性味苦寒,同時又有化溼熱的作用,所以痺痛偏於溼熱的病症尤為適宜。

通過使用曬乾的莖葉用酒蒸制又能強筋骨,適用於四肢麻痺、腰膝無力、中風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等症。因此用途非常廣,也非常受人們喜愛。



豨籤草對於治療慢性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效果比較好,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則效果不那麼明顯,同時它對於治療一般風溼引起的筋骨痠痛也有很好的療效。

然而根據現代醫學研究,豨籤草還具有抗炎、抑制免疫、降低血壓、擴張血管、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最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鐵鍋煎煮,也不能使用過量,不懂的最好要遵巡醫囑。


鄉村波比


題主說的應該是豨薟草,這是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一米以上,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各地又有肥豬草、粘蒼子、黃花仔、粘糊菜、風溼草等別名。

豨薟草具有藥用價值,在夏秋兩季花開前或花期採摘葉多,莖粗,花未開放的豨薟草地上植株部分,除去雜質,曬乾,切段,可生用或黃酒蒸制用。

1、豨薟草味苦,性寒,有化溼熱,除風癢的作用,可用於皮膚風疹、溼瘡瘙癢等症狀。

2、具有祛風溼、利關節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溼痺痛、筋骨無力、腰膝痠軟等症。 不過,豨薟草對於治療慢性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效果較好,但較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則收效不大,並可治療由一般風溼引起的筋骨痠痛。

3、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也可將本品與其它中藥配伍,用以通經絡、調氣血。

4、本品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癰腫,瘡毒,蟲獸咬傷等症。

5、將本品用水煎服,可用於治療瘧疾。據現代醫學藥理研究,豨薟草還具有抗炎、抑制免疫、降壓、擴張血管、抗血栓形成、促進腸繫膜微循環、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在使用本品時,忌用鐵鍋煎煮,用量不得過量,陰血不足者慎用。用時一定要謹遵醫囑!


陌上花開且緩歸


烯薟草:祛風溼藥,《名醫別錄》列為下品,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於山溝,路旁,田邊,叢林邊,產於湖南,湖北者質量優。因該藥氣臭如豬而味辛,苦,故命。藥用地上部分,夏季割取,曬乾切碎待用。

1,該草藥,辛散苦燥,能散筋骨間風溼,善通經絡,有利於關節。生用寒涼,適合治療風溼熱痺。

2,治風溼性關節炎:

可於蒼朮,秦艽,五加皮配用。

3,如蜂螫,蛇咬傷,瘡疔,可用鮮品搗爛取汁外敷。

4,治祛風除溼,舒筋活絡,風溼關節炎:

烯桐片。日服2次,每次4片,溫開水送服。


老劉105751014


豨籤草,別名叫感冒草。是菊科植物;是一味舒筋活絡藥。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尤以長江以南各地普遍有分佈(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性味、歸經]辛、苦,微寒。歸肝、心經。

[功效)祛風溼,通經絡,解毒。

[應用]

1、用於風溼麻痺、筋骨疼痛以及中風、語言蹇澀、半身不遂之證。可單用,酒拌蒸曬,煉蜜為丸(即豨籤丸);或與臭梧桐合用,即(濟世養生集)稀桐丸。若兼陰虛血燥,可以本品搗汁,同生地、甘草熬膏,煉蜜收之,酒調服。

2、本品生用,還能清熱、解毒、除溼,用於癰瘡腫毒、風疹溼疹、溼熱黃疸等。治瘡癰,可配蒲公英、野菊花等藥;風溼疹,可與千里光、虎杖等同用,煎水洗患處;溼熱黃疸,多與梔子、地耳草、車前草等同用。

此外,用於高血壓病,有鎮靜和降低血壓之效。

(用量)10一15克。

附:

丨、〈唐夲一單〉:“主金瘡,止痛,斷血,生肉,除諸惡瘡,消浮腫,搗封之。”

〈夲草綱目〉:“治肝腎風氣、四肢麻痺、骨痛膝弱、風溼諸瘡。”

2、本品含生物鹼、酚性成分、豨籤甙元、氨基酸、有基酸、糖類、苦味質等。


大林147181751


看了許多回答都對,也很好。但有一點必須搞清楚此藥可根部及棵葉的分別使用也是很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