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老兵方隊服裝背後有故事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 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中國軍網9月3日電 (中國軍網記者 何文光 馬勇 鄧慶)9月3日上午,首都北京金風送爽,碧空如洗,天安廣場前舉行盛大閱兵儀式,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習近平主席親自檢閱受閱方陣。老兵方陣甫一亮相就以其特有的著裝風格迎來萬眾矚目。老兵方隊服裝都包含哪些款式,其研製配發背後都發生了哪些故事,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負責此次閱兵服裝研製、配發和服務保障工作的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相關科研人員。

一、尊重歷史還原歷史 分類設計顯風采

據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蘇揚高級工程師介紹,此次抗戰老兵方隊系列服裝主要包括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東北抗聯老兵參閱服裝、華南遊擊隊老兵參閱服裝、國民黨軍老兵參閱服裝、抗日支前模範服裝、英烈子女方隊服裝等多個款型系列。本著遵循歷史、還原歷史的原則,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的情況下經過大量調研走訪和比對研究,精心設計,科學還原,出色地完成了老兵閱兵方隊服裝的研製任務,再現了當年抗日老兵的風采。

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抗戰時期的八路軍、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基本相同,1939年前由國民政府統一配發,1940年後主要靠生產自給。受當時物資匱乏客觀條件所限,主要從稻草灰中提取灰色染料,從槐樹籽、黃梔子、橡樹殼等植物中提取土黃色染料,從煙墨、楊樹皮中提取青色染料為服裝染色,使得軍服的顏色不統一,有灰色、藍色、土黃色、黃綠色、藍黑色、草灰色、青灰色等多種,有的同一套服裝上衣褲子、甚至衣服的左右身顏色色差也都很大。軍服用料通常以棉粗布(土布)為主,少量為繳獲或外購的布料。八路軍佩戴“八路”或“18GA”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帶“新四軍”或“N4A”的臂章。抗戰初期穿著國民黨政府配發的黑色布質軟膠鞋,後期因國民黨停止物資的供應,主要靠組織群眾製作圓口黑布鞋,有時條件困難也自己動手編織草鞋。該研究所以真實歷史為依據,著力突出八路軍、新四軍老兵服裝設計特點:

服裝樣式。參照總後710倉庫庫存八路軍、新四軍夏服實物外觀造型進行改進設計,上衣為立翻領中山裝、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係扣的明貼袋;軍褲為西式褲。

服裝顏色。八路軍服裝採用抗戰時期八路軍總部、晉冀魯豫軍區部隊軍服的主要顏色——灰色,新四軍服裝採用歷史上使用過的灰藍色。八路軍、新四軍分別統一用1種顏色,一是提高視覺效果,能夠與國民黨軍明顯區分,在人數上體現我軍為主體;二是灰色和灰藍色作為八路軍、新四軍服裝顏色,在影視作品中比較普遍,能夠增強觀眾接受度。

材料。採用透氣性好,具有仿舊和歷史滄桑感的棉/麻混紡粗布製作

工藝。為提高服裝的舒適性和外觀平整效果,製作上採用半里敷襯工藝,肩部還增設薄墊肩,使得胸部和肩部更加平整挺括,彌補了老年人在體型方面的缺陷,褲腰兩側還各加一段鬆緊帶,方便調節。

服飾。按還原歷史、便於識別的要求,八路軍老兵佩戴“八路”臂章,新四軍老兵佩帶“新四軍”臂章,白底藍字。為方便老人穿著,提高舒適性和質量檔次,將傳統的黑色軟底圓口布鞋改為外觀基本相同的輕質黑色圓口聚氨酯底老兵專用皮鞋。考慮到參閱老兵年紀大、閱兵時天氣炎熱,均不扎外腰帶、不繫綁腿、不戴帽子。

東北抗聯老兵參閱服裝。根據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黑龍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介紹,以及原東北抗日聯軍第六軍軍部被服廠主任李桂蘭和原東北抗日聯軍老戰士李在德口述,當時的東北抗日聯軍夏服包括布瓊尼式紅軍帽、中山裝式上衣和長褲。為此,東北抗聯老兵參閱服裝顏色統一為灰色,服裝樣式、用料與八路軍相同,服飾為紅領章,左臂佩戴“東北抗日聯軍”紅底黃字袖標。

華南遊擊隊老兵參閱服裝。根據東江縱隊紀念館提供的華南遊擊隊政委林平同志照片和華南遊擊隊的歷史照片,當時的華南遊擊隊官兵帶八角帽,高級幹部著裝與八路軍服裝基本一致,普通士兵著裝則以當地農民的草帽、軍服式改進寬對襟盤扣衫、布鞋配皮腰帶為主要著裝方式,顏色為灰色或藍色。

該研究所考慮到閱兵整體效果應與國民黨軍隊有所區別,華南遊擊隊老兵受閱服裝與八路軍老兵受閱服裝一致,穿老兵專用皮鞋;不扎外腰帶、不繫綁腿,不設臂章等服飾。

國民黨軍隊老兵參閱服裝。閱兵領導小組要求,國民黨軍服裝選擇3種當時的軍裝樣式,包括國民黨中央軍軍官、士兵和遠征軍3種服裝。主要考慮國民黨中央軍是正面戰場的主體,遠征軍在國際上具有很大影響和知名度。另外,國民黨中央軍和遠征軍顏色、制式比較統一,容易與八路軍、新四軍加以區分。

國民黨中央軍服裝。上衣、褲子樣式、用料與八路軍服裝一致,顏色為黃綠色。佩戴能夠體現著穿者部隊番號、姓名、職務等內容的長方形胸章,科研人員考慮到參閱國軍老兵大多記不清自己的軍銜,胸章中不體現軍銜,但外框顏色按當時的規定區分了軍官和士兵。鞋子與八路軍相同,均不扎外腰帶、不繫綁腿,不戴帽子。

中國遠征軍服裝。從滇西抗戰紀念館實物照片和相關歷史照片中,科研人員看到,遠征軍服裝為美式長袖開領樣式,配西褲。中國遠征軍受閱老兵服裝上衣採用開領長袖制式,西式長褲,束腰穿著,外扎皮質腰帶,服裝顏色統一為黃綠色,以提高國軍群體效果。佩戴與國民黨軍相同的長方形胸章。鞋子與八路軍相同。

抗日支前模範服裝。按照閱兵指揮部最初的體現陝甘寧邊區、晉察冀、晉冀魯豫、晉綏、山東、華中、華南等7個主要抗日敵後根據地和抗日正面戰場,支前模範穿著各根據地和抗日正面戰場在抗戰時期有代表性的群眾服裝。陝甘寧邊區服裝以陝北農民服裝為典型特徵,男同志頭系前打結白頭巾、著中式對襟短褂和寬口褲、黑色圓口軟底布鞋。女同志著中式斜襟短褂和寬口褲。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根據地均以冀中地區農民服裝為典型著裝,男同志頭戴打後結的白毛巾,男女服裝款式與陝甘寧服裝相同。山東抗日根據地支前模範服裝,男同志參照鐵道游擊隊紀念園資料館中的實物、雕塑等資料,以當地礦工典型服裝為主,帽子為鴨舌帽,上衣為對襟盤扣衫,配寬口褲。女同志根據沂蒙六姐妹著裝為原型。華中抗日根據地位於蘇北、蘇中、蘇南、淮北、淮南、皖中、鄂豫皖、浙東地區,湧現過沙家浜阿慶嫂等形象。男同志頭戴深色氈帽,著中式對襟盤扣短褂和寬口褲。女同志以沙家浜博物館阿慶嫂為原型,款式為中式偏襟短衫,蠟染蘭花圍裙和頭巾。華南根據地參照東江縱隊紀念館歷史照片和當地服裝為典型,頭戴斗笠。

由於抗戰時期各抗日根據地群眾著裝特點不突出,只能從帽子或頭飾上才能略加區分。考慮到受閱的喜慶氣氛、炎熱天氣和方便穿著等因素,支前模範服裝不配帽子或頭飾,上衣樣式,男裝為中式對襟盤扣衫,女裝為中式斜襟盤扣衫,均配西褲。顏色,上衣採用棕色、暗紅色、淺綠色、磚紅色、紫色、淺藍色等六種,褲子採用藍灰色、深藍色、灰色、深棕色、深藍色和深綠色等六種顏色,相互混合搭配,比例大致平均,以營造品種繁多的支前模範服裝。

英烈子女方隊服裝。為體現民族特色和時代感,滿足莊重大方,體現慶祝勝利的美好心情等設計思路。考慮到老年人的穿著特點,設計了漢服式和中式兩類樣式

漢服式:

女款:灰色漢服式外搭,內配灰藍、灰紫、灰橙、亮藍絲綢立領短衫,褲子為寬腿黑色褲;用料均為桑蠶絲。

男款:為絲質復古褚色、暗紅、靛藍、淺灰、灰藍漢服式暗牌衫,褲子為寬腿黑色褲。用料為桑蠶絲。

中式:

女款:一是絲質中長款旗袍外搭果綠、灰紫、亮橙披肩或漢服式外搭;

男款:為褚色、暗紅、靛藍、深灰、深紫、磚紅中式立領暗排衫。用料為毛滌面料。

上述兩種樣式和多種顏色,構成男女各11種款式,由英烈子女個人按照喜好自行選擇。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抗戰支前模範乘車方隊。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二、先期策劃主動作為 服裝背後有故事

“在聽到今年即將閱兵的消息後,還沒等上級下命令,我們就組織了先期的調研和相關準備工作。3月11日,接到為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乘車方隊服裝設計任務後,我們迅速組建了專門的閱兵服裝設計項目組,按照任務要求和時間節點展開工作。”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黃漢斌所長向記者介紹說。

該項目組先後走訪了軍事博物館、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八一電影製片廠、南京中國歷史第二檔案館、上海淞滬戰役紀念館、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建川川軍博物館、滇西抗戰紀念館、東莞華南遊擊縱隊紀念館、越眾歷史檔案館、總後710倉庫等單位,收集了《中國百年軍服》、《軍服史話》、《民國軍服圖志》、《國家記憶》和英國Osprey出版公司出版的《Men-at-Arms》等一批文獻資料和圖片資料,拍攝了大量實物照片。項目組還拜訪了原晉察冀邊區承擔過軍服生產技術工作的兩位老八路,對八路軍服裝和華北敵後武工隊、支前民兵的服裝材料、工藝情況進行了詳細瞭解。在雲南騰衝,項目組拜訪了健在的遠征軍老兵,瞭解了當時遠征軍的著裝情況。從《國家記憶》書籍中查閱到美國檔案館館藏的國統區的抗日支前力量的圖片,包括修建機場民工、軍工廠工人、海外華僑、知識分子等著裝情況。

該項目組通過對各類文獻、圖片、實物照片的分類整理和分析,總體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著裝歷史情況掌握比較全面,對這類服裝的復原設計和仿製有較大把握。因抗戰時期國民黨中央軍、地方軍閥派系較多,服裝品種雜亂、款式多樣,儘管中央軍的軍服有相對詳細的《陸軍服制條例》等資料,但受當時歷史條件所限,國民黨中央軍著裝也不規範,特別是地方軍閥軍服著裝更加五花八門,對國民黨軍隊抗戰時期軍服,尤其是雜牌軍服裝的款式、顏色掌握還不夠充分,只能依據文獻資料和紀念館實物等進行復原設計和仿製。此外,該項目組還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華北、山東、蘇北淮南、陝甘寧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民眾、支前民兵著裝,以及國統區重慶、昆明、成都地區不同階層普通老百姓及抗日華僑的著裝進行了圖片資料的分析整理,基本掌握了當時著裝特點。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抗戰老兵乘車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三、精心設計量體裁衣 服務老兵盡心力

“設計的原則和思路是老兵服裝、支前模範服裝力求遵循歷史、還原歷史;英烈子女服裝體現民族傳統和流行時尚,符合慶祝抗戰勝利的喜悅,同時展現緬懷歷史、追思先烈的主題;用服裝顏色區分老兵部隊屬性,提高視覺效果;服裝顏色難以區分時,用服裝樣式和服飾區分;支前模範服裝用帽子和顏色區分其所屬地域。”該所科技處繩以健處長介紹說。

抗戰老兵服裝真實再現歷史,體現不同抗日武裝力量,重點體現我軍中流砥柱作用;支前模範服裝體現全民族抗戰特點,重點體現我黨敵後抗日根據地;英烈子女服裝莊重美觀、整齊協調的要求。按照八路軍、新四軍、國民黨抗戰老兵著抗戰時期相應軍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抗戰老兵著抗戰時期相應有代表性的服裝,佩戴臂章(或胸章)體現部隊番號標識;抗日英烈子女服裝區分中式、西式2種款式、多種顏色,根據本人意願著裝;支前模範著抗戰時期具有代表性群眾服裝。

所有參閱老同志均接受了量體訂製,由各軍區被裝修理所和8家軍隊供應商,深入20多個省市的幹休所、居民社區和鄉村逐一測量。“服裝做好後,我們要經總後專業質檢機構的驗收檢驗,合格後才能送到老同志駐地進行試穿,不滿意的逐個修改,直到老同志滿意為止。在量體上,我們的服裝師傅甚至飛到雲南騰衝,再坐上6個小時的汽車深入到偏遠鄉村為抗戰老兵親自量體,採集數據,當時把老兵感動得熱淚盈眶。”該所盧忠海政委向記者介紹說。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八路軍老兵(男)

wap.mod.gov.cn用手機隨時隨地看新聞

相關新聞國防部網客戶端蘋果|安卓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八路軍老兵(女)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東北抗日聯軍老兵(男)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東北抗日聯軍老兵(女)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國民黨老兵(男)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國民黨老兵(女)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國民黨遠征軍老兵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華南遊擊隊老兵(男)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華南遊擊隊老兵(女)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新四軍老兵(男)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新四軍老兵(女)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男)一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男)二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男)三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女)一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女)二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支前模範(女)三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1)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2)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3)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一(4)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1)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2)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3)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4)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5)

阅兵老兵方队服装背后有故事

抗日英烈子女系列二(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