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继《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印度电影在国内获得好评之后,不仅让我们对宝莱坞只有歌舞的态度有所改观,印度人敢于在影片中体现各种社会阶级和现象的做法也更我们感到敬佩。

这部仅在中国上映五天就成功收获印度电影在中国第二高票房的电影——《起跑线》讲述了一对新富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最好的教育,费尽心思让她进入首都德里顶级学前教育民校的喜剧故事。

虽然是印度的故事,但在同样是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的中国,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熟悉。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海报上那句“择校大战全面打响!孩子的比赛,父母的战场”正正也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这是一场战争,为了让孩子上到好学校,电影中的夫妇拉吉和米图他们购买了昂贵的学区房,他们把女儿培养得非常优秀,这些都是为了将女儿送进当地有名的私立学校。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每个父母对这句话都深有体会,这也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是每个父母都身体力行竭力在做的事,和电影拉吉夫妇一样,争破脑袋的学区房,即使知道孩子不开心,家庭花销大也要继续上的补习班……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也深信如果不抓紧培养的话,孩子是不会有好的前途的。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电影里面有段台词,也是我们熟悉的套路。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我们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即使早就知道有些孩子早就走在了难以追赶的前方。但是每个人仍然还是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着。就像刚刚结束的高考,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改变命运的方式了,但就这么低的一个门槛,有些孩子都有可能触及不到。

纪录片《出路》用六年时间拍摄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城市长大的少女,观察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我们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即使早就知道有些孩子早就走在了难以追赶的前方。但是每个人仍然还是为改变命运而奋斗着。就像刚刚结束的高考,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改变命运的方式了,但就这么低的一个门槛,有些孩子都有可能触及不到。

纪录片《出路》用六年时间拍摄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城市长大的少女,观察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农村孩子马百娟热爱学习,学习资源匮乏的她渴望着高考却也不确定这是何物,她拥有梦想,她希望以后能够去北京读书,赚钱给家里用。

小镇青年徐佳第三次复读高三,家里人认为,即使要打工,文凭也是重要的。

大城市的长大的少女袁晗寒轻易地就从别人挤破头都进不了的央美附中退学,开起了自己的酒吧,继续自己的的艺术之路。

农村孩子马百娟最终还是被迫辍学,16岁就嫁给了人,之后也只能在厂里打工,和邻居亲戚谈论生孩子、肚子大了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已经嫁人的马百娟)

小镇青年徐佳终于上了大学,毕业后稳定在一家公司工作、结婚……幸运的是依靠多年的努力,他总算摸上了一点点中产的边,生活变得好了起来……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找工作中的徐佳)

城市少女袁晗寒2012年到了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回国后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同年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就像当初倒闭的酒吧那样,家人也没奢望她能够事业有成,只要她开心就好了……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留学中的袁晗寒)

受制于环境的马百娟,努力改变命运的徐佳,可以随心所欲活着的袁晗寒;这三个孩子正好是中国三个不同的阶层的缩影,而他们往后的命运发展,似乎都可以从各自的阶层猜测出来。

虽然我们不想承认,但是阶层就是这么明显,孩子出生的家庭,成长的环境,与他们往后的命运发展息息相关。人与人向来就不在同一个起点出发,有些人的起点,可能就是别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终。教育,很大程度上也是拼你的出身。

同样在英国纪录片《56UP》,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 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56岁。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他们这14个故事和《出路》一样,基本向我们道出了一个道理:你有什么样的家庭,你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然后你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起关键影响作用的,正是孩子的父母们。

自身卓越出色的父母无疑能给孩子更多的人生引导和社会资源,孩子们从童年就开始有目标有规划的逐步朝着美满人生进发。

而底层出生的孩子们的父母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对孩子也不闻不问,无法给孩子的人生有良好的引导。有些父母虽然有考虑过孩子的前途,但实际上却难以突破现实环境的阻碍。最终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只能迷茫不定。

可以说,起跑线就已经决定了他们的终点。

每个家庭的经济能力不同,加上资源有限,学区房、补习班、出国这些资源,不一样能给孩子最好。但有些能给的,请不要错过。

在为孩子忙碌奔波争取各项资源的同时,别忘了最基础的一件事——让孩子阅读,这是门槛最低的变得高贵的方式。

可以说阅读的起跑线大家都一样,只不过很多人都错过了、放弃了,以致被别人赶超了都不知道。

认为孩子要识字了才能阅读;

认为要有文字才是阅读。

不必先认字

在传统观念中,我们所认为的阅读就是“读文字”,因此大多数父母会先让孩子认字再看书,像是利用一些如何让3岁孩子认读2000个汉字这样的指导书籍或者一些识字卡片。

这是不可取的,孩子在六岁以前都是在认识这个世界,感知这个世界,文字对于他们来说和一个符号是没有差别的,五六岁开始,他们才有将这个符号和现实中的物品对应上的意识,因此过早让孩子认字也是无意义的。

不能忽视的早期悦阅

可是没有文字,孩子怎么进行阅读?

孩子对色彩、图画的灵敏度是很高的,婴幼儿可以凭色彩、图像加上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一个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日本绘本出版家、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在《绘本之力》一书中谈到: 实际上,孩子不是在看绘画,而是在读绘画。绘画是语言的世界,没有不能成为语言的绘本。

“看书”,即看图画,也是阅读的一个过程。一般是针对0-4岁的幼儿开展的阅读活动:是从看画面、听内容到理解、内化, 再映射到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色彩比较丰富鲜艳,形象鲜明的绘本来吸引孩子阅读。

《蹦》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画面简单,能够认识小动物,同时节奏感和游戏性非常强,还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换一换》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绘本的小动物形象很可爱,可以认识各种小动物以及模仿他们的叫声,也是互动性很强的一本绘本。

《雪人》

很多人不知道,这才是孩子最公平最便宜的起跑线

经典无字绘本,情节比较完整易理解,也有助于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就像前面说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关键的,阅读也是如此,父母知道要培养,同时也别忘了——要陪孩子一起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