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和工齡有關係嗎,是怎樣的?

邱思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工齡?

工齡是指職工以工資收入為生活的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工齡的長短標誌著職工參加工作時間的長短,也反映了職工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的大小和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通過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在養老保險制度實施以前,職工的工齡與退休工資的關係密不可分,職工退休時能領取多少退休工資,完全要看你工作時間的長短和對社會貢獻的大小。

但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職工退休條件和養老金計算辦法不再按工齡計算,而是按照繳費年限計算。在當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制度實施之前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縣以上集體企業連續工齡,下鄉知青年限和軍齡都視同繳費年限,並與後來的實際繳費年限合起來計算養老金。

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養老金是指從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中支付給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一年發給1%。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2、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指根據參保人員退休時其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即: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計發月數不是指某個退休人員實際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月數(因為在退休時無法預計),而是根據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測算出來的一個假定的指標。

3、過渡性養老金

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巳經參加工作,卻要以後才陸續退休的人員稱為中人。由於他們以前沒有個人賬戶積累,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本人指數化視同繳費基數x視同繳費年限X1.3%或者是1.4%。

綜上所述,職工退休時養老金的多少與工齡(繳費年限)成正比,工齡越長,退休後的養老金越多。但除了工齡之外,養老金還和退休待遇領取地的社會平均工資丶繳費金額、繳費基數、個人賬戶儲存額、退休年齡有關。

另外,工齡與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有關係。在每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調中,其中的掛鉤調整環節,各地都把養老金上調與繳費年限掛鉤,退休人員在職時每工作(繳費)一年,每個月都可以上調養老金2元左右。


葉公來幫忙


沒有什麼關係,所謂計算工齡,實際上指的是計算的繳費年限,交15年跟交40年結局肯定不一樣,即便是繳納最低檔的,只要你交了40年,退休也能領到三四千一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