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最害怕的事情怎么那么多?

马云最害怕的事情怎么那么多?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以前打开公司邮箱,收获的是困扰;后来就变成了欢乐和期待。我期盼着又一次看到那些侮辱智商的邮件,看到那些发邮件的人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努力又认真的样子。

物种得多多元化,这世界上才会出现这样的生物?

我记得“商业人物”上线之后不久,每天点开公司邮箱,就会惊讶地看到,“重磅消息!马云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发邮件的人背后的公司,有“XX鼠”、“XX宝”,还有一家不久前刚上市的公司。它们大都打着“新零售”、“财富风口”的旗号,宣称自己在干一件“马云最害怕的事”。

这件“马云最害怕的事”样貌各异,不过大都属于“招商”。我们胆子小,觉得“招商”跟传销和骗子有若即若离的关系,只好回邮件拒绝。可是他们锲而不舍,一天好几封邮件,我们只好选择拒收邮件。再后来他们干脆好几拨人一起发邮件,搞得我们只好屏蔽了他们的公司后缀;然后,他们又换成别的邮箱,继续进行邮件轰炸。我们被炸懵了,只好回到手动拒收的状态。

有一次我兴致突然盎然起来,想看看“马云最害怕的事”到底有多少。到百度上搜索一下,还真不少。那时候我真替马云担心,天天提心吊胆、又害怕又担心的,阿里巴巴可怎么办啊?怪不得他老是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创办了阿里巴巴呢。

马云最害怕的事情怎么那么多?

马云最害怕的事情怎么那么多?

一个踏踏实实做产业的人,无论干的是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只要心智正常,断不会随便说自己在干一件“马云最害怕的事”。可是那些发广告邮件的公司,有时候在干一件“马云最害怕的事”,有时候在干一件“马云和马化腾最害怕的事”,有时候则在干一件“马云、刘强东最害怕的事”。有时候,它们也会把“害怕”换成“担心”,反正意思差不多。它们是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的挑战者。它们是新零售的主导者,站在真正的风口上,像猪一样在天上飞舞。

说起刘强东,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2016》跨年演讲中提到过,双11阿里已经成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但刘强东非常聪明,因为他通过一次一次地捶打阿里,战斗猫咪,他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新的认知,叫做“我是阿里的唯一对手”。

阿里与京东都是在美上市的大型公司,只是它们的大有着天壤之别,一家是亚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排名全球互联网公司前列,另一家一直试图赶超百度,市值突破千亿美金,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第二梯队领头羊。它差了那么一点点儿运气,就在只落后百度一个身位的时候,李彦宏用了刘强东的方式,不断曝光、曝光、曝光,硬生生地将百度只给京东留下了一个甜腻腻的背影。

京东的业务,也一直与阿里较劲儿;刘强东也从不放弃每一个贴近马云喊话的机会,有时候跟京东没啥关系,因为能蹭蹭马云,他也不会放弃。我在互联网上搜了一下刘强东喊话京东超越阿里或者天猫的图文、视频,然后我逻辑就混乱了。总之他给出了时间表,然后沿着一个中轴,这个“超越点”可以任意地前后游荡。

反正也没人真正在意。人们真正在意的是,有一家公司是“阿里唯一的对手”;有一家公司,在干“马云最害怕的事”。

策略上来说,京东干得不赖,“追随策略”,可以少走弯路,降低成本,不少公司都这么干,麦当劳、肯德基;三花、盾安。我们前不久去三花调研,结果听到的是盾安濒亡的故事。看来追随者也不好当,当着当着,野心膨胀了,自我迷失了,连自己都相信了,然后就game over了。

马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那是属于他的格言警句。“金句”这玩意儿,也自带主角儿光环,一个“死跑龙套的”,天天喊着“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不但啥都看不见,还会被那些在干“马云都害怕的事”人当作韭菜。他们挥舞着小镰刀,不断地给你灌鸡汤,等着连你的韭黄一起割掉。

“认知”是一个好词儿。每个人观察这个世界的视角、方式不同,注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有时候截然相反,但大家却使用着相同的论据。举例来说,被冤枉了,有人为了自证清白选择自杀;有人为了自证清白,顽强地苟活。没有哪种更高尚,也没有更低贱。是“认知”,让它们变成了两种状态。

马云肯定有自己害怕的事、担心的事。他曾说过,他害怕贸易战。他也曾说过,

他担心“阿里、淘宝缺乏想象力,已沦落为一家传统企业”。去年12月1日,他在一次演讲中说:

很多人经常问我这个问题,特别是国外,这个好像是一个固定的问题,每天让你睡不着觉的事情是什么,什么东西让你睡不着,什么东西让你担心。

其实我觉得阿里巴巴这么多年来,一直让我睡不着觉的永远是人,人是决定这个公司成败的关键,无论你技术多好,背后是人,技术不好,也是人,产品多好,背后也是人。

所以我们在做淘宝、做阿里巴巴的时候,特别强调一点,电脑是冷的,但是电脑背后的人是温暖的,只有带着温暖的心,做出来的产品是温暖的,我们的产品也许不够完善、不够细腻,一开始。但是它会越来越温暖、越来越好。

我其实蛮担心的是阿里巴巴的人是否可以持久的把我们在湖畔花园创业时候的这份东西坚持下去……

我担心的是我们的员工越来越傲慢、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了不起

,而不是觉得我们这些东西是来自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应该把这些东西回报起来。

杰出的企业家都拥有非凡的自省能力,他们能意识到外部世界充满了不可控的变化,只有将内部活力调动起来,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最终走一步看一步,跌跌撞撞活下去。任正非说,华为已经到了无人区。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无霸”,同样也到了或者接近无人区。即使它们这样的“巨无霸”,面对贸易战这样的外部环境,也充满深深的无力。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硬挺着往前走。

真正优秀的公司,无论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无论老经济还是新经济、无论风口产业还是背风产业,能够在艰难处境下活下去,无非就那几种特质:

一是不干坏事,不造假、售假、行骗、欺诈;

二是不吹牛逼或者不乱吹牛逼;

三是看米过日子,看菜下筷子。

我以前住的小区,楼下有家小便利店,已经干了二十年了。它一直活着,红红火火。老板是个踏踏实实的人,他从来没想过干一件“马云最害怕的事”,但他十几年前就开始可以电话送货、提供宵夜、熟食、无人售货……只要能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丰富、更自由,就是新零售。天天干“马云、马化腾最害怕的事”的,十个里面,九个是骗子,剩下的一个,应该是韭黄的命。

厉害了,我的韭黄。

*头图购自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