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无论是上一季的《演员的诞生》,还是这一季的《我就是演员》,都是一档好节目。它第一次将“艺术品味”这个东西当做一个可具体参照的物件拿出来品评,并且亮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更好的地方在于,它并不过分倾向于谁,虽然该综艺节目似乎在以章子怡为中心。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关于宋丹丹不再继续担任导师,娱乐媒体给出的解释是,丹丹老师身体不太好,需要多休息,所以不去了。做在那里点评一下选手,帮助配合演几出戏剧,费不了不少事儿。丹丹老师的体力不济说,不成立。我个人认为,道不同不相与谋,这个解释更合理。

在第一季的《演员的诞生》中,我做过点评文章。我认为,章子怡那种演什么都悲剧化处理的方式,正是她拙劣演技与艺术审美低劣的直接表现。而宋丹丹更倾向于对某些悲剧桥段做一定量的喜剧化处理,则是真正的大彻大悟,是将戏剧更加的真实化与生活化。但是,以章子怡目前的审美素养来论,跟她讲这个,需要给她补的功课太多,从基础美学上,她便是错的。宋丹丹没那么大耐性。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在第一期的《我就是演员》中,真正的看点在于左小青和任素汐对刘震云老师原著小说《一九四二》的舞台剧化演绎。左小青的表演方式,其实就是章子怡的表演方式,在悲剧上十分用力,试图努力彰显人物的异常丰富的情感世界与精神追求。而任素汐则是宋丹丹式的表演追求,不过分凸显悲剧,而是将悲剧命运面前人性对喜剧的回光返照呈现出来,让人物更加接近真实。

两位演员,在观众投票阶段,任素汐大幅度领先。而在导师投票环节,吴秀波与章子怡,都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了左小青这样的套路化演技派。而徐峥则坚持了自己的立场,认为任素汐的表演方式才是对的,将自己的一票投给任素汐,送她晋级。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到底谁是对的呢?一家之言,我认为,任素汐与徐峥是对的,左小青和章子怡是错的。左小青和章子怡,都是看似有演技的好演员,她们愿意细致地琢磨戏,愿意好好表演。但是,我认为,她们这种致力于苦情的表演方式,方向是错误的,越用功,出来的人物越离真实更远。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来看看章子怡塑造的各类角色,基本都是所谓的艺术上的人物,而缺少真实的生活的现实温度。章子怡塑造的人物,至今没有一个是真实的,都是艺术甚至抽象视觉上的表演者罢了。即使在《最爱》这样的给了她现实主义脚本的电影中,都只能呈现一个艺术矫情中的商琴琴。这个章子怡,离阎连科老师原著小说中的人物,太远!章子怡的商琴琴是死的。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章子怡的这类演技,更像是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她可以通过演技与情绪去实现太多的一般演员所不能实现的剧情与精神表达,但其表达出来的东西,总是缺少一种最重要的元素——作为真实的人的情感真实。章子怡怎么用力,都不过是个表演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而电影学院的刘天池,同时也是《我就是演员》综艺节目的艺术指导,也是一个只会指导智能机器人演技的老师。她们在演技的表达上,有着相同的条条框框,可以用各类技巧去实现各类剧情需要的情感,但唯独无法带给人物最真实的生活观感。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而反观任素汐,并不能说她多高明,而是她走了捷径。什么捷径呢?将大悲的东西用演技的方式适当放一点喜剧的食用盐。如果您细心品味,会发现,当下,不少东北的编剧和演员,弄出来的东西比较地道。为什么?因为他们鲜活。这批东北性格的人,无论剧本台词,还是演技表达,总是时不时透出一点喜感,这点喜感,正是悲剧人生中的某种回光返照。

如果我们仔细观看生活,便会发现,很大大悲的东西,最后都是喜剧甚至讽刺剧了,我们自己在沉浸于悲凉的同时,竟然有了一种自我麻痹的喜剧快感。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实际上就是大悲剧当中的自我麻痹的喜剧快感。它能感染不少观众,真正的门道也正在这里。

宋丹丹不去《我就是演员》,道不同罢了,好在导师中来了徐峥


而反观刘震云的《一九四二》,甚至于他真正的小说经典《故乡天下黄花》,都是用自我麻痹的喜剧快感来写悲剧。这些悲剧,在刘震云老师笔下,变得平静异常,甚至于充满诙谐,但任何的喜感,都是来自于我们对于小说所叙述年代的一种自我麻痹——谢绝面对,必然生出自我麻痹的情愫来。大作家刘震云,正是要通过这种小说式的自我麻痹的快感,来实现对真正懂其著述的人的一种醍醐灌顶——时代悲剧不可重演。

所以,演刘震云的故事,只会演悲剧,抱歉,那是粑粑了。要演出刘震云小说的精华味道来,必须有某种回光返照的喜剧感出来才行。因此,为什么这么多年,冯小刚上赶着讨好刘震云,要拍人家的东西。因为他知道,他那几个破贺岁片,也是喜剧粑粑,只有搭上刘震云的“现实主义”的牛车,才能叫一道电影大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