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鄉村教師!


謝謝你,鄉村教師!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在山裡、鄉間,

鄉村教師揮灑著他們無悔的人生,

帶領孩子們走進知識的海洋,

教導孩子們學會做人的道理。

1

在大山裡的學校堅守40年

謝謝你,鄉村教師!

李 朝 文

在廣西融安縣東起鄉,有一個被群山環抱的長豐村,附近村屯唯一的長豐小學坐落於此。1名老師,3名學生,9月3日迎來了開學的第一天。已60歲的李朝文在大山裡的學校堅守了40年,一半職業生涯在長豐小學度過。

1978年,20歲的李朝文高中畢業,立即響應號召到家鄉古黎小學教書。那時沒有固定教室,村民家裡就是課堂,“沒人願意來,只有我上”。1999年,古黎小學撤併,李朝文跟著學生來到長豐小學。1年、10年、20年,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不少學生跟隨父母外出或到鎮裡上學。學生從200人,慢慢變成了10多人,再到幾個人。從8名老師,到2名老師,最後只剩下李朝文。教語文,是他;教數學,是他;教音樂,是他;教美術,還是他……六門課程,一門也不落。

1986年的一次家訪路上,李朝文不慎將左腿摔傷,因沒得到系統治療,讓左腿落下了殘疾,至今仍有一塊鋼板在腿內。過去30多年,風裡來雨裡去,李朝文一直堅持著。

2

為留守兒童建起溫暖的學習之家

謝謝你,鄉村教師!

葉 連 平

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退休教師葉連平,孜孜不倦視教育為生命,退休30多年來,傾盡一生心力、財力,自辦“留守兒童之家”,為那些留守兒童免費提供學習輔導的場所,努力用知識改變農村孩子的命運,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理想。

一件勞動服泛白陳舊,他始終捨不得換下,一穿就是20年;到30公里遠的縣城辦事,騎著自行車帶點麵包乾糧,他卻捨不得花錢乘車和買吃的……如此“摳門”的葉老師將節省下來的錢全部用在了孩子身上,自掏腰包,購買教學用具、組織孩子們外出研學、為特困生提供吃住……

由於聽力下降接近失聰,他戴著助聽器上課,竭盡全力大聲講課,生怕有學生聽不到或聽不清楚而跟不上進度,也儘量聽清孩子們的每一句話。長期以往用壞了好幾個助聽器,而把助聽器聲音設置到最大帶來震耳欲聾、身心疲憊的痛苦沒人知道。

3

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謝謝你,鄉村教師!

張 建 華

從一名山溝溝裡走出的貧困農家子弟,到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河北省阜平縣阜平鎮大元村大園小學教師張建華25年紮根偏遠山區教育一線,擔任班主任22年。

1993年,從保定師範學校畢業後,張建華回到家鄉阜平,在全縣最偏遠貧困的大臺鄉坊裡村小學,開始了自己的教育事業生涯。“當年一去,讓我包班教四年級。所謂包班,就是整個班的所有學科都由一個人教,簡陋的土坯房四面漏風,破桌子、爛板凳‘弱不禁風’。”

農忙季節,總有一些孩子因為家裡缺少勞動力,被父母拉去幹農活。為了不讓孩子落下功課,她號召全班學生成立互助小組,把語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2017年7月,“河北省名師張建華工作室”成立,這是河北全省100個名師工作室中唯一設在偏遠山區鄉村小學的省級名師工作室。

張建華說:“我收穫了當一名教師的幸福與快樂,我願意一輩子俯下身子快樂育人,站直身軀快樂教書,一輩子快樂行走、耕耘在太行山間。”

4

5000幅粉筆畫播下山裡娃求知的種子

謝謝你,鄉村教師!

張 舉 文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捲集著烏雲”,中學語文老師張舉文利用學生們讀課文的時間,橫著粉筆畫出了一幅驚濤拍岸、海燕翱翔的黑板畫。三四十年前,在以乾旱聞名的寧夏西海固,鄉村課堂裡的學生很難想象出這樣的畫面。42年來,張舉文用5000餘幅粉筆畫,在山裡娃心中播下了求知的種子。

1976年,18歲的張舉文站上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偏城鄉一所村小學的講臺。其實,這時的張舉文並不擅長畫畫,但發現粉筆畫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強語文課趣味性後,他就開始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慢慢的,他的粉筆畫畫得越來越好。

1986年,張舉文被調整到偏城中學任教。在這裡,他一待就是32年。當時的課本印刷水平低,插圖很少,加之西吉比較偏遠,孩子們見識有限,導致一些課文內容難以理解。於是,他又在課堂上畫起了粉筆畫,幫助孩子們理解、記憶課文。

5

獨腿堅守鄉村講臺39年

謝謝你,鄉村教師!

江 昭 奇

在操場上,他駐著柺杖與同學們一起鍛鍊身體;在教學樓,他抓著樓梯扶手一級一級往上撐;哪個學生曠課了,他夾著柺杖,步履艱難去家訪……他就是江西省金溪縣左坊鎮清江小學獨腿教師江昭奇。

三尺講臺,他單腿一站,就是39年。學生走了一撥又一撥,教師走了一批又一批,不論親人怎麼阻攔,朋友如何勸說,他始終不渝,在一個偏遠鄉村小學,滿腔熱情地將全部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將全部心血傾注給學生。

為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江昭奇常常夜以繼日,不斷加強自學、鑽研教材。多年來,他堅持自費訂閱了不少教育教學刊物,購買了多種教育教學書籍,有空就認真學習、摘錄筆記。他還認真鑽研數字化教學技術,並應用於教學實踐。

由於農村小學條件差,不少教師紛紛改行或調走,清江小學教師愈來愈少了,江昭奇一人要上幾人的課,兼教語文、數學、美術等多門課程,但他從無怨言,不挑不揀,堅守崗位,一絲不苟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親朋好友常勸他多花些時間照顧自己的家庭。他卻說:“學校也是我的家啊!”

他們在簡陋的工作條件下,傳播著智慧的火種;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中,譜寫著教育的篇章。他們不忘初心,為了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地堅守著為人師者的信念和職責。我們在感恩的同時,也希望全社會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關注,希望國家能出臺更多對鄉村教師的激勵和獎勵政策,並將政策真正落實到每一位鄉村教師身上,讓他們教得好、過得好。

這些鄉村教師都很平凡,但是做的事又是那麼不平凡。不由得想說一聲:“這個世界有你們真好。”


謝謝你,鄉村教師!



本文來源:微言教育、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中國新聞網、文明馬鞍山等

謝謝你,鄉村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