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致日本打不受災,區塊鏈能應對氣候變化帶來哪些想像

區塊鏈作為一個開放的,分佈式的交易數據庫,它讓我們做的每件事都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更快捷。那麼區塊鏈是否能為氣候預測,預防及減輕自然災害帶來實質性的成果呢?

近日,據外媒報道,25年來破壞力最強的颱風“飛燕”登錄日本,“飛燕”挾帶強風豪雨重創日本西部地區,颱風造成至少11人喪生和600餘人受傷。日本關西機場因跑道淹水等關閉,3000人受困機場。

“飛燕”致日本打不受災,區塊鏈能應對氣候變化帶來哪些想象

眾所周知,自然災害向來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是觸目驚心的。我們在新聞裡常常看見世界各地的發生颱風、海嘯、颱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這些自然災害毀滅了無數人的家園,帶走了許許多多鮮活的生命而我們卻找不到背後真實存在的“元兇”。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而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複雜的相互聯繫。

據相關專業人士表示,當前地質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方式主要有幾種:

群測群防,即發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每年給予補貼,降雨量大或者平時對所負責的隱患點進行監測,譬如有沒有裂縫,家禽有麼有異動,有沒有滑動跡象等等。如果發現相關跡象的話,那麼就組織村民進行疏散;進行地質災害預測,主汛期監測站有24小時值班,如果有哪個地方降雨量大,便會通知當地加強監測,然後靠監測人去實地監測;設備監測,一般的監測站都有位移監測儀,如果裂縫或者滑坡體擴大鬆動時候,會自動報警,但是這種設備很貴,成本較高。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以來便被認為是無所不能的,人們預測它將在未來十年重塑許多行業。現階段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探索與區塊鏈的融合。據悉目前區塊鏈已經被廣泛用於金融、醫療等行業,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技術是否可以用來解決我們今天在地球上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區塊鏈作為一個開放的,分佈式的交易數據庫,它讓我們做的每件事都變得更安全、更高效、更快捷。那麼區塊鏈是否能為氣候預測,預防及減輕自然災害帶來實質性的成果呢?

有些自然災害的發展不乏擁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比如環境的破壞導致的自然災害。時代在飛速發展,各個國家都唯恐落後,很多政府盲目追求GDP,企業無底線追求利益而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因為難以追蹤環境條款的實際影響,有時政府或企業沒有動力兌現其承諾。區塊鏈可以阻止企業和政府反向賄賂他們的環境承諾或誤報他們的進展,因為該技術將允許透明地跟蹤重要的環境數據,一旦數據輸入公共區塊鏈,它就會永遠存在。

“飛燕”致日本打不受災,區塊鏈能應對氣候變化帶來哪些想象

據瞭解,將區塊鏈技術應用與天氣已有先例,早在2015年,IBM便宣佈收購了所有的天氣相關數據,並利用區塊鏈技術整合天氣數據並進行預測。在區塊鏈技術發展成熟之後,這種做法或許能夠有效預測天氣,及時杜絕不必要的損失。其次,隨著區塊鏈技術對於天氣預報和信息業務的驅動,這種應用或將造福於各個依賴於天氣生存的行業,如農業。而2018年1月,聯合國也應用區塊鏈技術於氣候監測中。據悉為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支持氣候行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發起並促成了“氣候鏈聯盟”的成立,該聯盟的宗旨與實現《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保持一致,致力於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提出更好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

值得期待的是,在未來,區塊鏈技術或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更大的想象。

文|陳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