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古称“魏榆”,位于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东与寿阳县、和顺县交界,西同清徐县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榆次区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面积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的由来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留生息,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就在这里的发展、演变。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区〗

榆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称“榆次”。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4年设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老城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现存的榆次老城是隋开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古代的榆次县紧邻省城,地理位置好,市井相当繁华。榆次老城在榆次市区南边,进入步行街就算进了“城”。东西大街的中心是过街鼓楼,两边街面的路北侧上是县衙、文庙、城隍庙等公共建筑。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区城隍庙是山西省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隍庙,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是山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县衙素有“三晋第一衙”之称,始建于宋朝,占地2万平方米,是全国规模最大、格局最全、建筑最巧的县级府衙。县衙得以奇迹般地保存,成为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县衙大量的楹联,流传盛广,仔细看看,原来这些熟悉的对联都是出自这里,后面那副楹联是:“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须克己守廉正”,榆次县衙的楹联可以算得上一绝。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市楼屹立于老城中央,飞檐翘角。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老城中还有一处不得不提的建筑就是文庙,棂星门是文庙的大门,始建于宋真宋成平二年(公元999年)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文庙是榆次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是榆次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榆次文庙,古晋中人仰止的精神高山。

常家庄园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常家庄园占地12余万平方米,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整齐有序,功能性很强。由堡门、堡墙、街道、宅院建筑群、园林、商铺以及街心牌楼、堡池、池桥等组成。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街道北侧是庄园的宅院建筑区,临街一字排开。宅院区之北是园林区,包括静园及遐园、狮园两个园中园。街道南侧沿街开有各种商铺,是族人生活消费的供应设施,也是庄园的南封闭线。常家庄园以“后街”为纽带,各个宅院彼此紧靠,临街门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常氏繁衍到第五六代时,正值明末清初,晋中商人崛起。清康熙年间开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常氏各户又陆续修建了一些房屋。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近150年连年不断修筑,常家庄园形成了房屋5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7处、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宏大规模,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民间以此与祁县乔家大院对比,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后沟古村落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门沟北岸的阳坡上,距榆次市区22公里。村庄依山而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古村选址非常讲究,有村谚曰:“四十里龙门河正当中,二龙戏珠后沟村。”由于村东的黄土梁称黑龙,村西的黄土梁叫黄龙,村对面土梁军坪形似蜘蛛,所以被村民视为喜庆吉祥、红火热闹的“二龙戏珠”。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后沟的古建依崖而建,层窑叠院,星罗棋布。有文昌阁、关帝庙、真武庙、三官庙、魁星楼、观音堂、菩萨殿、山神庙、河神庙等18座,还有保存完整的祠堂、戏台。其中坐南向北的观音堂规模最大。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后沟古村完整的排水系统、等级分明的窑居建筑格局、威严的张家祠堂、精雕的古戏台、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防患未然的他储制度等充分显示出族权势力的统治地位,是北方农耕文明活态文化的完整画卷,堪称“农耕桃源”。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太行山西缘山脉,位于榆次市境内的北部与太原市正东,与寿阳县西南的交界处。地势北高南低,园内群山叠嶂,奇峰毓秀,海拔1200--1489米,有天然森林三万亩,松柏密集,植被隆厚,白皮松婷婷玉立,侧柏风姿卓然,油松苍劲挺拔,冠盖奇特。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与佛教圣地五台山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被称为五台山下院,文殊菩萨讲经的道场。水晶院寺庙群、龙王庙寺庙群、太清宫寺庙群、大佛台、九峰塔等众多寺庙群落依山而建。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乌金山欢乐谷,又名乌金山狂欢谷主题公园,坐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是山西第一个主题公园,华北最大的欢乐谷。和上海迪士尼、北京欢乐谷等众多城市主题公园不同,乌金山欢乐谷是建在森林公园内的生态主题公园。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福云寺

榆次古刹福云寺始建于唐代,该寺位于榆次市乌金山镇河底村大寨顶。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榆次河底村北里许处有一土梁名曰大寨顶,为罕山南延之脉。土梁长逾千米,宽约百米,中现两束,状如葫芦,吊于东西走势形如巨秧之罕山,堪称“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葫芦”本是吉祥地,其东、南、西三方,又被东之李窑沟河与西之直河沟水交汇环抱,成“碧水湾怀,玉带缠腰”与“两河夹一梁,必出富豪家”之吉祥富贵地理风水格局,可谓吉上加吉。自古名山多建寺,吉地亦如此,故人称大寨顶之“金线吊葫芦”地旧时亦曾建佛寺矣!然岁月沧桑,时空更迭,寺毁碑失,其史已不可考。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清虚阁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清虚阁位于榆次区南关村,俗称南阁,原名玉皇阁。1469年(明成化五年)建,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榆次知县史记事更名为清虚阁。1916年(民国5年)、1952年、1982年和1990年均有修缮。1989年,由榆次市政府拨款60万元重修扩建,1990年竣二正。1999年被世界文化历史遗址保护基金会公布为2000年全球最精美的100处历史建筑之一。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清虚阁系纯木质结构,坐南朝北,独立街心,二层楼、三重檐,十字歇山顶。高25米,长12.8米,宽12.4米,占地面积158.72平方米。底部由36根木柱支撑,四面行人畅通。底层顶部斗拱环向重叠,成“八卦穿顶”。四层斗拱层层叠叠,共784个,圆木板上还雕刻有二龙戏珠图案。楼脊顶端有两条神气活现的琉璃盘龙。上下两层12个飞檐挑角挂有风铎。殿顶覆以黄绿色琉璃瓦。构思奇巧,宏伟壮观。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清虚阁,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清虚阁为鲁班所建.鲁班与其妹妹打赌要在一夜之间建好一座楼阁.于是,鲁班连夜开始建造.在快要建好时,他的妹妹在旁边的草丛中看到了,她怕哥哥建好,赢了她,于是学鸡叫.鲁班误以为真的天亮了,慌忙离开,在离开时忘记了拿他的斧头.现在的清虚阁楼上还摆设着一把大斧头,据说就是当年鲁班匆忙离开时留下的那把斧头。

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创办的山西首家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100多平方米。馆内收集陈列有瓷器、钱币、家具、字画、服饰、鼻烟壶、茶具、酒具、民间工艺品、石艺、根雕、石木砖三雕十一个文化系列的藏品。藏品数量近万件,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它较好地展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几千年的发展轨迹。很多藏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代表着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特色,是研究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不可多得的基地。

山旅晋中,第一站,榆次区——素有“省城门户”之称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在世界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洋溢着中华文明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文明的大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浩如烟海,本馆难穷其尽,但是每件藏品却是不可多得的中国文化载体,它展示的不仅是中国的优秀文化,更多地折射出中国人坚忍不拔、勤奋敬业的精神实质。该馆的创办,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它的价值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