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西安不抢人,只会变成“小东北”!

撰文=徐三刀

如果西安不抢人,只会变成“小东北”!

全文3675字,阅读需要8分钟

NO.1|深度焦虑

5月份,这些天“长安特别行政区”不断刷屏,各种事件亮瞎眼睛,一个青山绿水的长安县,转眼之间,变成了舆论重灾区。

随即舆论瘟疫开始发酵,全市都为教育等配套资源奔走呼号,各种真假掺半的消息流出,转眼之间,西安变成了一座做什么都被喷的城市。

人们开始担忧,人口涌入越来越多,资源分配越来越少,西安这座抖音之城,仅仅是“抖”还不够,还得不停的“摇”,不只是说城墙根下的地下摇滚,是说要么摇、要么滚。

截至目前,今年西安已经迎来了75万新增人口,城市管理者积极参与“抢人大战”,为西安未来发展攒足本钱,值得点赞。但数据的背后,却也有另外一种焦虑,申请者心潮澎湃、争分夺秒,摇号买房败兴而归,因为原籍注销,再也回不了家乡。

包括西安、成都、天津、武汉等一批城市,在短时间之内拼命花钱、让利、补助,大肆的招揽人口(人才)。之所以集体“抢人”,是因为内生不足,只好政策补充。如果是一个高增长的城市,何必要抢。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城市都有战略眼光。在人口形势严峻、经济形势微妙的背景之下,他们敢于出手,就已经是很魄力。

因为年龄限制,清一色的中青群体,活力澎湃。这是一批就业率、消费能力、造富能力相对客观的人才,从城市的发展前景来看,这一批人是城市未来十年的希望。

这幅图景传递的思考是严肃的,教训是呛人的,后果是带着眼泪的,即使当前有一定教育程度和财富积累的个人,能够成为潜力消费市场,能够为西安发展献出资金,那等城市又迎来一轮沉淀的时候,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NO.2|配套疑云

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实际情况,尽管城市管理者考虑到位,但配套始终跟不上思路,这是一个BUG。

对于中产群体来说,住房、教育、医疗、车辆等基本福祉是焦虑的主要内容。这些城市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市场,却加深了人口“引进城市”的焦虑(缓解了北上广深的压力)。

当一线城市的中产阶层面临的生活压力不断抬升,二三线城市抛出的优惠条件,提供了一个疏解中产焦虑的渠道。但这些政策实施之后,确实在固定资产(房子等)、户籍、公共资源等幸福指数上改变了权重。

举个例子来说,原本孩子只需要划学区上学,人口激增之后,或将不仅要摇号上学,还要面试,还要面试(不仅是学校、教育监督部门、还有有关部门)!

有一点必须提醒,人口引进无可厚非,稀缺资源高度聚集,也不存在质疑,但你必须要考虑一点,现在开出的优惠政策,是否是房产与户型为核心的价格洼地?

最近,朋友圈里传出了各种负面信息,各种维权,各种质疑,人们为了自己的合法利益奔走相告,为了申诉自己的诉求挥拳疾呼,更有无良媒体断章取义、从中挑唆(因为缺乏官方依据,一概没转)。“配套缺乏”成为一个集中的话题,学校、天然气、市政用电、自来水等等,都是一个必须维权的理由。

那些从北上广深退潮的人群,转身拥抱大西安的人们,激起了西安居住人口的焦虑,一场历史的轮回再次上演。从引进来看,原本资源没有增加,你追我赶的架势促动了资金不足的紧张情绪,尤其是学校;对城市而言,也需要打破前几十年形成的以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为巨大托动力的发展路径依赖。

人口绝对不仅仅是城市造富工具,能够进入西安的人口,一定考虑的不仅仅是房产投资,人作为一个地方经济活动工蚁,他们追求的还是生活方式。

NO.3|人口转折

“人口焦虑”由来已久,这几乎是一个魔咒,治不好,送不走。

2007年,著名学者易富贤写过一本书叫做《大国空巢》,是一本警示中国人口危机的文本,结果刚面世,就被禁,一直搁置了多年。

起初想要看这本书,还得翻墙,要么看一些港版的图片,跟看黄书心态一样,摘段摘段的看,这本书的港版全名叫做《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一度被视为质疑、诋毁计划生育,算是一本禁书。

曾经,人口被视为负担、累赘、混乱的根源,是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比如爱德华·格莱泽就如此;现在,人们思想逐渐开化,越来越意识到人口非但不是负担,还是财富之源,国内一线城市之所以如火如荼,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

如今各个城市不惜“送户口送补贴,甚至于送房子”的方式来抢人,折射出的不仅是官方对于人口的认知转变(何止是“认知转变”,笔者曾经咨询,一户要价五万,还要排队),还有就是城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焦虑”。

据报道,西安人口老龄化已经向全国拉响了报警,2016年3月15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陕西65岁及以上老年人站到常住人口比重突破10%,达到了10.11%,较2014年提高了0.14个百分点,总量由2010年318.4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83.4万,五年净增65%。

这是什么意思?西安的老龄化程度比全国提前了10年,另有新闻报道称,2021年西安60岁以上老人达到155万人!

西安不仅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衰老之城,更是一座气血不足的城市。七成以上“被采访者”为空巢老人(报道称),这些人不仅消费能力较低,还缺少经济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市政资金要整点帮助,羔羊跪乳,鸟雀反哺,无可厚非。但人口结构的失衡,就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如果,西安还是紧缩户籍政策,一旦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西安就变成了东三省,“投资不过三海关”也会变成“投资不进大西安”。

NO.4|五点判断

关于人口,从来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一座城市想要延续下去,人口是第一位,没有人口支撑,就算是特区规划也于事无补,海南便是一例。

因此,笔者对于城市管理者参与“抢人大战”,一贯支持。

想一想吧,一座气血溃败的城市,还有什么希望,看一看玉门,五六万一套房子,你敢抢么?资源濒临枯竭,城市面临爆发,留下一群老弱病残,怎么玩下去?

越是这样,越体现出了“配套缺乏”的急迫性!教育(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基础教育)、医疗、公交、交通、地铁等等,每一项资源都影响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套基础,大肆吸引人口即便是摊平人口隐患,也会降低满意度。

在营商环境重塑方面,抓大(招商引资)放小(民生服务),没有问题,但配套建设、满意度等等,都应该是招商引资的软实力。

有吸引力的城市,放开户口,就能招来人口,没有吸引力的城市,只能自力更生,奇招尽出。近日辽宁省政府已经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要探索给二胎家庭更多奖励政策。

这项政策看似刺激家庭生育二胎,实则一记昏招,房价不仅杀精,还会避孕。只要检索一下百度,就能够检索到高房价国家和城市,生育率是多低。

全国房价三高北京上海深圳,如今生育率已经低于1(全球公认的低生育率是1.3),这是什么意思?每经过一代人(一般为30年),人口将降低一半,十分可怕。想要借助奖励政策刺激二胎,几乎是违背常识。

这种情况之下,与其自然缓涨,不如抢夺人口,一些无聊媒体质疑西安抢人不做选择,喷子质疑西安没有能力还大包大揽......

NO.5|五点判断

人口对于每一座城市都是不可估量的财富,而且是永续不断的重要资源,抢人就是在抢劳动力,抢夺资源,就是在抢钱。

人口结构巨大的失衡面前,年轻人抢一个少一个,谁占人口优势,谁就站在未来的制高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二线城市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抢夺三四五线城市,从没有一种政策和一种意识可以主导三四五线城市集体破产,也没有任何一种声音敢于挑破警戒红线,即便是为了经济发展、加固城市化,也不足以冒风险抢人。

如今南京、成都、武汉这些城市放开户籍,大幕拉开,然后西安、郑州、长沙、青海、南昌、石家庄、海南、宁波等大量城市加入战团,最近连香港、北京、上海也如坐针毡,开始放低姿态抢人。

基于以上分析,从高度老龄化→激活经济→大量引进人口→人口焦虑,资源分配不足,导致维权,五点分析如下:

其一,如果基础配套建设没有推进,未来城市或遭遇维权潮,不仅存在教育、交通、水电、燃气等等,主要是赖以生存之需要,都会激发维权事件。

其二,有落户政策的强二线、省会城市需要重点关注,能够尽快落户,享受政策现有红利,则需要尽快入手,户籍大门不会永远敞开。

其三,本轮抢人大战是城市未来十年发展的导火索,关于年轻人之间的争夺和撕逼绝对有益,抢夺越猛烈对城市未来铺垫,越有机会。

其四,本轮抢人大战最大的赢家是二线城市,最大的输家是三四五线城市,他们被撕裂、被掏空、被套牢,他们的年轻人被普遍抽走。

其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一旦三四五线城市人口溢出报道集中,就意味着上面要叫停抢人大战,或者是附加社保房产等条件,限制落户。

但短时间之内,各种配套确实,或许无法改善,按照建设周期3年来换算,这一两年是无法兑现。目前,官方对于资源的运筹帷幄,或许还将集中于摇号等等创新政策。

因此,即便是请愿、维权、质疑,都不足以让官方立即、现在、当下改善配套环境,几十年的病秧子,突然之间被要求搬砖,想不吐血都难。

NO.6|稳住心态

不管我们曾经用什么词汇和概念来包装西安,我们都清晰的了解到一个事实,这座城市资源匮乏、配套陈旧短缺、城市新区荒漠、老人严重偏多的城市。

西安正在经历一场“破而后立”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跳出城墙,修复营商环境,还要在“城市四态”(形态、业态、形态、文态)方面重塑。

西安户籍人口的惊人增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城镇化的奇观:一个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五个月就可以吸干一个50万人中等城市的全部人口。

如果西安保持户籍人口增长速率,一年时间就是100万人口迁入,相当于吸空了一个铜川市(只有85万)。如果按照官方披露的人口目标,到2020年西安要达到户籍人口1500万(据说目前常住人口已达1200万),仅主城区就要达到1200万。这就也就意味着,西安至少要迁入四个铜川市人口,才能完成官方目标。

尽管这本来就是一场毫无准备的战役,西安也是被迫出手,但如此之多的人口进入,西安究竟要如何安抚他们脆弱的心灵?这一点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