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通過增加糧食價格,能不能讓棄農經商的人回村務農以重振農村?爲什麼?

阿歡221450939


答案首先是否定的。首先我國現在的糧食價格是在政府採取了保護政策的基礎上運行的,已經遠遠高於世界性的糧食平均價格,我們又是世界國際貿易組織成員國之一,還得去維護世界性國際貿易的公平交易原則,如果國內糧食價格超出世界糧食平均價格的一定範圍,整體對外貿易就會受到世界國際貿易組織的打壓和限制,從而影響到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再者來講糧食價格能高到哪兒去,全民吃飯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是擺鍋鍋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就是想要增加糧食的價格,也只有變著花樣以各種形式對農民發放補貼來實現。

其次讓棄農經商的人回村務農以重振農村農業經濟,這更是一個天真的想法。不要說讓已經在外面通過自己的打拼擁有一定經濟勢力和地位的人棄商經農了,就是讓一年四季在外靠苦力吃飯的打工者徹底的回到鄉下去專心致志的務農,也是做不到的事情。這根子就在於現在農村的責任田承包都是一家一戶按人頭進行承包的,川地每人也就是一兩畝地,最多也就兩三畝地,山地可能多一些,但是靠天吃飯,更沒有把握性。一畝地上能夠產生的價值非常有眼,甚至不夠買一瓶中檔酒。有的朋友講可以搞土地流轉,但是首先每畝地的流轉費基本上就是現存土地上的生產利潤,沒有人去白受苦幹這份活;其次現在農業生產的無序性,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很有可能辛苦了一年的收成白送人都沒人要,風險性非常高;其三農村農業生產的保險機制跟不上來,一遇天災人禍就全部完蛋,如這次山東壽光的洪災。

如果想徹底改變目前農村農業生產的現狀,就必須要徹底改變目前農村農業生產以小農經濟個體化、分散化的經營模式,統籌兼顧向現代化、機械化、企業化的大規模連片開發種植、養殖模式方向進行根本性轉變,以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投入和市場風險,同時農副業產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要及時的跟上才行,以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這就需要國家的力量和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運作才能夠實現,單靠農民自身是無法也無望解決這一問題的。【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閱讀和支持】


冬青裡的駱駝草


你好,我覺的這種可能性很小,通過這種方式讓棄農經商的人重新回來種地務農,不是一個好的方法,也不太可能。

首先,農民們應該很清楚,現在種地根本沒有利潤,即使現在增加糧食的價格,也應該是小幅度的,退一步來講,即使糧食價格上漲,那麼所對應的種子和化肥等農產品種植成本也會水漲船高。這樣最終到農民手裡的利潤也還是很少,這還不包括自然災害的影響,比如因為大風而使莊家減產,或者持久的乾旱,農民不得不人工澆水,增加種植的成本。

其次。現在種莊家,不是以前,只要有力氣都可以。現在種莊家也要講科學,講方法,而一個長期在外經商的人,又回來重新務農,這顯然有一些難度。其實更難改變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畢竟長時間不種地了,肯定有所不適應。

因此,我覺得想讓他們重新回到土地,重新發掘土地的價值,不是簡單的靠增加糧食價格就可以的,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也不可能長久。

其實我認為想讓土地發揮他它最大的價值,讓那些外出打工,外出做生意的年輕人重新回到土地上,必須進行土地改革,讓資源重新分配,比如土地承包,大規模種植,這樣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否則,一個人只種上家裡的一塊地,想靠這一小塊地單打獨鬥,發家致富,很難有所收穫。

你有什麼好的方法,我們一起探討,讓農村充滿生機!


鄉村小二哥


我認為糧價如果上漲在合理的位值,種地不是暴利的情況下,去農經商的,外出打工的,只要他們有合理的收入是不可能回來種地的,因為農業必定是靠天吃飯,風險大。當前我國從事農業人大多是六0到七0年代的人。


無奈的人生143964223


民以食為天,這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糧食的主要原因,糧價不能隨便漲,這關乎民生,即便如你所說糧價上漲,那麼能回到農村的人還是會很少,其一,種地不是個輕鬆活,那是真正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沒什麼投機取巧可言,其二,種地還是個技術活,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灌溉,什麼時候追肥,什麼時候收穫,都是有講究的,這得慢慢修煉,不是一下就能修成正果的!


通過糧食補貼或許能保持現在的種地的人就不錯了,這樣對農業已經有了不少幫助,如果不補助現在在農村務農的人都可能再流失,雖然有人信誓旦旦的說中國不缺糧,或許說中國有錢可以進口糧,但是吃飯的問題永遠要自己把握在手中才保險,所以國家也一直在實施各種糧補政策!
(歡迎關注!)


manmemeet


我認為還是不能,因為糧食提高一毛錢,化肥,農藥,柴油,種子等就提一塊錢,農民還是沒有錢可賺。


手機用戶會飛的獅子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該種的都種上,中國不缺人,很多務工人員都是邊打工邊種地的,(臨時工普遍)這幾年由於實在沒收益,不得已放棄。起碼一大批70後會參與其中,這種現象應該在安徽,河南二省普遍存在。中國每年培養那麼多的大學生,一個也發明不出來適合山地機械化操作的新型農機,這也是一種悲哀。


手機用戶6093960895


消除農用物資生產領域的壟斷,讓生產化肥農藥等物資的企業自由競爭(政府只把關質量),降低農資成本,是比提價更好的選擇。即使有農民不種糧也沒關係,成本低了有賺頭,由一些種糧能手擴大規模種糧即可,而其他的人則去從事自已喜歡行業的工作,這樣,可促進交換,發揮出各自的產出能量,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能使農業領域良性發展。所以,救農業得從破石油企業壟斷開始。


扎西284919421


我是河北張家口的一種糧大戶,現種一百七八十畝地。就我個人的經驗談我自己的看法。我村原是一個二百多戶的行政村,有兩千多畝地。現在在家種地的,五十歲以下的不超過五戶。其餘的多數是五十到七十五歲的,每家種十到三十畝地不等。今年天旱,澆地的人不超過五分之一。原因是歲數大了,澆不起,而且澆地增產的錢不夠打工的工錢。由此看,現在的糧價確實是偏低了。在農資和工人工資不漲價的情況下,增加糧價肯定在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方面會提升,也會讓一部分別的行業的農民工返鄉。

可是,我認為這不是農村振興的關健。農村振興需要的是合理的體制。

一,合理的規模化。因地制宜的制定規模大小,做到充分利用自然環鏡的優勢,使地方生產最合理化。

二,合理的機械化。按照當地地理特點,提供合適的機械。

三,合適的人材。現在的農村老齡化嚴重,必須注入年輕的,有技術的人材。而且,這些人材不能光會生產,還得有商業頭腦。才能做到農業生產的贏力持久化,生產穩定化。


霧裡荷花1


糧食的漲價也會帶動其他產品漲價,我國這麼多農民,人多地少,為了穩定,農業是根基不能丟,但要發展還是要靠先進智能的工業,只靠漲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現在是放開的市場,有進口糧食,價靠高了誰買,還是要靠政府政策引導經濟上合理補貼。


天地大華宇


一是沒有那個必要,二是不可能。理由是:糧價怎麼走,是市場確定的,假如老是人為的操縱糧價,那我們國家的糧價就不實了。就象現在國庫的存糧,由於是託市收入庫的,糧價偏高,幾年保下來,很多庫存都超過4年了,原入庫成本加銀行利息,加保管費用,加水雜減量,加幾年的保管損耗,保守估計,原成本要再加兩毛多錢一斤,這樣的原糧成本,有哪個加工廠能加得起?幾年下來了,去庫存,能去掉嗎?按市場價出售的話,大概要賠掉很多錢,虧本由誰來承擔?就是從糧價平分析的,再從收購方式來看,現在農民已經沒有到糧庫賣糧食的習慣,都是小販子從農民手中把糧食倒到糧庫,加多少錢一斤能保證種糧農民能得到提價的紅利?多年來託市收購,說是保護農民利益,其實都是在保護小販子的利益,種糧食的農民是沒有倒糧食的小販子效益高。從這兩方面分析,靠提高糧食價格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是行不通的,既然行不通,就沒有必要。再說說國家提高糧價,只能通過國庫收購來實現,私人加工企業是實現不了的,國家又能常年收購嗎?國家收購結束後,糧食價格還是回到市場,人為提高有意義嗎?種糧農民要想得到實惠,只有兩個渠道,一是到國庫售糧,真正享受保護價。二是糧價交給市場,國庫隨行就市收購,發給種糧農民補貼。並堅持誰種地就補給誰。最後一種辦法,就是把糧田集中起來,公司加農戶模式,(江蘇華西模式,河南南街模式)集體種植。個人基層工作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