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豹变,华为手机进化论

这是一部华为手机的简史

题记:易经里说,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意思是君子之变,漫长而艰辛,可比豹变。与天赋异禀不同,幼豹并不好看,经过长期的蜕变,最终脱胎换骨长成身材颀长的成年之豹,获得一身美丽的皮毛。

七年豹变,华为手机进化论

君子之变,漫长而艰辛,可比豹变。

上周,IDC等多家咨询机构发布了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华为凭借15.8%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越苹果,成为第二。

2014年初,IDC发布上年Q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华为凭借接近5%的市场份额,以微弱的领先优势挤进全球前三。

从第三到第二,华为用了四年半。

从2011年底决定走to C模式,到市场份额超越苹果,华为用了七年半。这七年半把华为手机的发展分为了三段。

把时间轴拉长看,华为终端业务起步于2004年,当时叫做手机业务部,在业务发展初期,现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和郭平先后出任手机业务部部长。当时华为手机业务部以为系统设备配套为己任,业务模式以ODM为主。在那个时期的移动世界大会(MWC,巴塞罗纳那通信展)上,华为拿出一面展墙,展示他为世界各个顶级运营商贴牌的一个Modem产品E220。华为3G手机曾经是世界一流运营商沃达丰的独家战略伙伴,为了快速铺开3G业务,发展用户数,数据卡(也叫无线上网卡)和入门级3G手机曾经是许多运营商的核心业务,华为终端业务就是他们主要的ODM供应商。

2011年底,一场后来被称之为“三亚会议”的内部研讨会改变了华为终端的命运。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主持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要把最终消费者作为公司客户。此前,尽管做的是消费电子产品,但是华为终端的客户,和他主航道的运营商业务一样,客户都只是运营商。自此,华为终端业务开始按照to C模式全面改造。

蹒跚学步,不断摔跤,自打鸡血的转型初期

革命是壮烈的,回顾这段历程,可以用壮士断腕来形容,余承东大刀阔斧的砍掉了大量的低端定制机型,为此还得罪了现有的运营商客户。傲慢的欧洲客户认为,华为手机一旦不再依傍他们的大树,不会存活多久。上海研究所的手机开发团队被赋予了做高端旗舰机的使命,原来做功能机的开发团队全线迁往西安研究所,一夜之间,上海到西安的航班上塞满了华为工程师,他们随身带着箱子,里面装满了要交接的工程样机。

2012年,华为在巴塞罗那展的上亮出了用手机模型拼出的飞马造型,目的就是让大家记住华为正在全新改造自己的品牌,推出Ascend的这个形象,华为真正要做最好的手机,而这个手机不是一个靠价格取胜的,而是靠设计和精神来取胜的。飞马是一个火花,体现腾飞向上的精神,是华为终端业务决心走to C模式的第一次亮剑。

代表华为手机高端品牌的Ascend商标出海了,此系列的第一款旗舰是P1和D1 Quad,一个是当时全球最薄,一个是全球最快(四核处理器),配合高端品牌的亮相,华为请有着英国贵族血统的广告公司DDB操刀,希望借此打造一个高端的国际化形象。然而,这家收费很高的广告公司虽然给Johnnie Walker制作了高大上的形象广告而声蛮营销界,然而他们为华为打造的第一款Ascend P1手机广告却被内外部吐槽,讥讽为“神马”广告。在华为这个长期以to B业务为主航道的公司里,to C业务的成长需要时间,华为愿意为此付出学费。Ascend系列的D1 Quad也未能成功,P2也成绩寥寥。Ascend品牌一直延续到P6,后来才被统一取消。

在这个挣扎期,余承东不断的放出豪言壮语,要做No. 1,要做最好的手机。不仅是外界,连华为内部都充满了冷嘲热讽。余承东说只有第一才会被记住。求其上,取其中;求其中,取其下。余承东的三段论其实是这个宏伟目标的注解,华为手机业务的的确确需要一个灯塔为夜行的团队指明方向。

P6的成功把华为送入全球三甲

2013年6月18日,华为P6在伦敦盛大发布, P6的厚度只有6.18mm,因此选了这个日子。尽管后来618成为电商造的第二个购物节,但对于华为来说,这个日子绝对是不可忽略的一抹重彩。P6的外观设计和综合性能是其成功的关键,0.618是黄金分割点,6.18mm也成了华为手机一个经典故事。华为手机工业设计的负责人曾经写过一个汇报PPT,用林青霞的照片做了一个对比,20岁的与30岁的林青霞变化不大,30岁与40岁也变化不大,40岁与50岁仍然变化不大,但是把20岁和50岁的照片放在一起时则相去甚远。受制于器件堆叠,一个很好的外观设计一开始在原型机阶段很惊艳,但是实现的过程中一次次妥协走样,最后就泯然众人矣,这是每个外观设计师的痛。在P6上,为了追求6.18mm的零妥协,结构设计的负责人签了军令状,背水一战。

这6.18mm的黄金身材,是华为手机在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上多年心血的厚积薄发。后来,P6成为华为高端智能机真正商业成功的第一款,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负责人都一战成名,分别获得了很大的团队奖金包。

正是有了前续产品的不断试错,给华为积累了结实的经验。P6的产品总监回忆说,做P6的时候压力太大了,平衡产品工艺性能和交付时间的矛盾,解决尖端工艺对制造的极大挑战,他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家供应商。他坦言道:“产品一旦出错,就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我一开始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做这款产品的,我就豁出去了,大不了你把我辞退,就算你把我杀了,我也只有一个脑袋。但是只要我在,我就要吧这个产品做到极致,让它成为super star。”

2014年初,IDC发布的报告让华为终端振奋了,华为手机终于进入了全球前三,余承东离他的目标近了一步,P6是一个关键转折,士气低落的手机研发团队终于得到鼓舞。

华为的D系列从D2开始阵亡,Mate系列的一代二代也成绩平平,等到P6、P7成功之后,Mate7在2014年的柏林IFA展上盛大发布,因为销量预期的保守,一度严重缺货。核心元器件的生产周期普遍在三个月以上,而这种不得已的“饥渴营销”更让Mate7成为一机难求,加价1000元仍然抢手。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段子,万科董事长郁亮说,他向余总申请了200台Mate7送人,还要签订一份廉洁协议,确保不会用于转售。华为员工经常被同学、朋友问到,Mate7能不能搞到,能不能打折。对不起,别说打折,我原价也买不到,和你一样,加价是有的。Mate7是华为高端智能机的第一个能溢价的产品,此后成为高端商务机的标杆。

多少次的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为了这一天,华为余承东和其团队曾经饱受煎熬。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Mate系列领航华为高端旗舰,成为现象级产品。P系列却更能够见证华为手机的跨越式发展,P9是华为手机改变命运的另一款,搭载了徕卡双摄的P9掀起了手机摄影的浪潮,华为P系列手机成为摄影手机里的标杆。搭载徕卡三摄的P20又是一个爆款,凭借出色的AI拍照效果和炫酷的极光色外观,赢得高端女性用户的青睐,改变了以往以男性用户为主的品牌印记。P20在上市短短四个月里,全球发货突破900万台。

上周,华为消费者业务上半年的表现太过亮眼。此时,外界对余承东的嘲讽已经改变了画风,说他是最能吹牛变现的手机大佬。

市场份额超越苹果,这只是新的开始

余承东认为,快速增长的背后源自华为对创新一如既往的坚持。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收入的15%投入研发,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近4000亿人民币。面向未来,华为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每年150-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中, 20-30%将用于基础研究。用余承东的话说,茶壶里有一壶水才能导出一杯水,茶壶里只有一杯水,只能倒出几滴。

华为这课大树庞大的根系为消费者业务提供充足养分,同时又让这个业务从一开始就独立发展,不遮挡它的阳光。余承东在半年业绩发布会上表达他对母公司的感谢。

从第三到第二,只是一个排名的改变,然而又岂止是一个排名的改变?

超越苹果的口号余承东说了好多年,一度在华为内部受到批评,甚至发文说谁再提超越苹果就要被罚款。华为母公司认为,消费者业务应该少些口号,多些脚踏实地。如今,超越苹果的梦想已照进现实,对此,余承东并没有太多惊喜。苹果一款产品能卖上亿台,苹果的市值和利润永远是手机圈的神话,它依然是值得尊敬的对手。

外界只看到了余承东的吹牛,却不知他实际上一直是旗舰机的最大产品经理,他的办公室经常有设计师、产品规划人员、产品经理出没,每一个功能或外观的细节,他都要仔细把关,提出自己的意见,逼着团队去不妥协的实现。在产品的体验上,他从不放权,都是一竿子插到底,小到一个主题壁纸和图标,这样的细节他也不放过。

打磨产品当然很重要,不过现在,余承东把部分精力解放出来,鞭策团队打造自己的秘密武器库,不断攻克一个个“很吓人的技术”。比如,华为EMUI在安卓底层代码基础上做了大量优化,承诺18个月不卡顿,解决了安卓手机用久之后卡顿、变慢的顽疾。今年6月,华为发布了全新的GPU Turbo黑科技,这是一个革命性图形处理加速技术,相当于给手机装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提高性能的同时,节省功耗,让图形处理效率提升高达60%,功耗降低高达30%,让用户充分享受极度流畅和长续航“鱼和熊掌兼得”的游戏体验。在AI芯片等前沿领域,华为也在不断探索。

在余承东看来,为了创新而创新,不如不创新。在一些花哨的噱头上没必要投入,不如沉淀下来,做些更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切实解决用户体验的痛点。余承东强调,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起点和终点都来自于消费者。

除了手机,其实上半年华为的平板、穿戴、路由器等产品也表现亮眼。华为围绕全场景智能体验战略,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造全连接的无缝的智能生活体验,其中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硬件、云服务等。余承东说:“我们今天是围绕消费者全场景智能体验的航母战斗群,有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我们做产品组合也是为了在未来的战略中获得更好的位置,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终端行业的领导者和王者。”

在内部会议上,余承东反复强调所有团队和各级主管要有卓越追求和王者之气,不管做什么领域,都要对标业界标杆,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甚至超越满分。如果只订立一个低目标,我们会比目标做得更差。因为每个人都打折,每个部门和每个链条都打折的话,几个零点几乘起来我们就会非常差,三个零点八乘起来一半都没有了。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做到一点几,哪怕是1.05,n个1.05乘起来数字就会很大。

转型初期,余承东的三段论是:求其上,取其中;求其中,取其下。如今,已经做到求其上,得其上。未来,还要求其更上,超越满分。

在发布会上,记者追问余承东何时能超越三星成为第一。余回应,我们不追求第一,追求做到最好。做到最好自然就会成为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