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没想到,会这么认真地去追一档综艺节目,在电视日益无趣日益同质化日益衰落的今天,在2017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看过的人,哭了,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画面和音乐带来的惊艳和震撼。还没看的人,表示要马上到网上去找资源,也要哭一次。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就从这些穿越千年而来,不会说话却装满了时间和故事的国宝中喷薄而出。

对,说的就是《国家宝藏》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关于《国家宝藏》本身,已经无需太多话去讲了。各家媒体、各路自媒体从2个星期前节目开播之后,就不断地安利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制作精良、构思新颖、摄人心魄、赚足眼泪……

而张叔国立那句,让国宝活起来,更是成为流行词汇之一。这些平时安静地待在展柜里的国宝,也真的是活了起来。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前两集,六件国宝,不管是至今依然灿烂绽放的《千里江山图》,被博士研究员高科技解密的“越王勾践剑”,还是虽然“农家乐审美”却达到中国瓷器技术顶峰的“各种釉彩大瓶”……每一件国宝都在他们的守护人的陪伴下,在现代科技的展示下,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体验。

不看不知道,这些之前知道名字或者不知道名字的国宝们啊,真的是太牛逼了啊!有没有。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今晚7:30,这部豆瓣上好评无数的节目第三集就要在CCTV3上演了。对于我们河南人来说,这一集更是不可错过,因为我大河南博物院的馆藏国宝要!亮!相!了!

被张叔国立描述为“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之地”的我大河南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国宝更是无人能出其右,出手就是一支8000年前的骨笛,都说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支笛子一出,“嘀~~秒杀卡”!而其他博物馆也只能表示我大河南博物院“耍赖!不按规矩玩”了吧。

嘿嘿。

8000年前的一支笛子

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

器物规格:长23.1厘米、七孔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国宝守护人:蔡国庆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

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目前为止,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能用演奏的乐器实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

穿越三千年的秀恩爱神器

商武丁时期·“妇好”青铜鹄尊

器物规格: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守护人:刘涛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妇好是商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本身战功赫赫,扭转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国运,史称“武丁中兴”。妻子也是巾帼英雄,统率军队,征战四方,立功无数,和武丁的恩爱指数也是一路飙升。

或许正是因为妇好离世之后,武丁思念妻子,才命人铸造出一对鹄尊,青铜重器成双成对,既有褒奖,又含思念。

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单就妇好鸮尊而言,它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

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春秋时期·云纹铜禁

器物规格: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

守护人:雷佳音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云纹铜禁,庄严瑰丽,造型奇妙,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

此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

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它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

这就是我大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省博物馆,在冯玉祥将军主导下,始建于民国十六年,1961年从开封迁至郑州,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馆藏文物14万件,多来自二十世纪初商丘、洛阳、安阳等地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除了上面的三件神器,河南省博物院还有一些足以让每一个河南人为之骄傲的“镇馆之宝”。

莲鹤方壶春秋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通高117厘米 口长30.5厘米 宽24.9厘米。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杜岭方鼎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出土。

商代中期的青铜器。

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武曌金简

唐代早期 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

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

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

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金简。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还有,

玉柄铁剑、四神云气图、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这些国宝被合称为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

其实,身处在华夏文明之源,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之地的我大河南博物院里值得说了又说的宝贝又何止这九件,全院14万件文物,哪一件不曾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历史。

都让开,我大河南博物院8000年前的“国家宝藏”来了

河南博物院从前的模样

而说起来这座博物院的渊源,从民国初期建成,到1961年从开封迁至郑州,1991年新址选址设计,1998年新院落成,同样是曲曲折折,充满传奇。曾经有人说新院的外形,像一座巨大的古墓,像金字塔,可实际上,这是它却是依据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的登封告成镇观星台的外形设计施工的。

其实,关于河南,关于河南博物院,我们并不像我们自己以为的了解的那么多,不如,一起再去看看?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8号

门票:凭有效证件免费领票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日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除夕闭馆一天。

网站:http://www.chnmus.net

《国家宝藏》导演于蕾说过一段话,

每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不是它值多少钱,而是它背后的人文精神、民族性格,以及它所代表的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节目播出之后,如果大家都为自己能够了解国宝的过去和现在,而骄傲自豪,大家都想走进博物馆。

我想,这一点,这个节目做到了。

所以,你还不赶紧去打开电视机!

以上部分文图资料来自河南博物院官网和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