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銷售保險遇克星,斷崖式下跌慘遭網銷吊打,還能起得來嗎?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今年上半年度電話銷售財產險業務數據顯示,上半年,電銷財產險市場呈持續性下跌趨勢,累計保費收入為173.89億元,同比負增長65.20%。其中佔據市場份額前三位的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和人保財險,累計保費收入為118.36億元,CR3僅為68.07%,較2017年同期下降20.77個百分點。

電話銷售保險遇剋星,斷崖式下跌慘遭網銷吊打,還能起得來嗎?

由數據得知,上半年的電銷車險報單數量為635萬,在電銷業務中佔比93.32%,此次的電銷保險業務之所以損失慘重,主要還是在於車險的斷崖式下滑,無論是保單數量,還是保費收入同比負增長都接近七成。而且在所有的電銷車險業務中,有一大半還是車險續保業務,其累計保費收入達91.11億元,佔比56.14%。

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自然是互聯網財險的崛起。根據中保協披露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互聯網財險業務持續扭轉負增長狀態,實現累計保費收入326.4億元,同比增長37.29%,較產險公司所有渠道業務同期增長率高出23.11個百分點。

電話銷售保險遇剋星,斷崖式下跌慘遭網銷吊打,還能起得來嗎?

當然,電銷保險並非全都一蹶不振。與電銷財險逐漸邁入寒冬不同的是,我國壽險電銷增長平穩,保費規模達115億元,同比增長7.26%。而且整個壽險電銷市場集中度高,平安人壽一家公司就佔據整個市場份額的48%。

不過,雖然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人身保險市場規模發展勢頭放緩,但隨著人們對互聯網保險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以及互聯網保險平臺對其業務的不斷優化,都對傳統的保險經營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整個以保障性產品為主的電銷市場,依然不能輕易樂觀。

電話銷售保險遇剋星,斷崖式下跌慘遭網銷吊打,還能起得來嗎?

此外,除了網銷的崛起,電銷渠道作為銷售誤導的重災區,也引發了越來越多投保人的反感。銷售誤導作為保險業的一大頑疾,很多企業往往為了當前的蠅頭小利導致用戶的忠誠度下降,相比網銷保險條例清晰操作透明的特點,大量電銷保險的用戶流失也就不奇怪了。

為此,自2015年以來,保監會連續開展了打擊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亮劍行動"。針對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隱瞞保險合同重要內容等行為進行了重拳整治,對保險公司和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的電銷業務進行了嚴厲的監管和規範,檢查923家保險分支機構和銀行類兼業代理機構,涉及法人主體42家。

電話銷售保險遇剋星,斷崖式下跌慘遭網銷吊打,還能起得來嗎?

當然,監管部門的整治強力,並不代表電銷保險就此走到了盡頭。雖然如今網銷保險勢頭強勁,但電銷作為保險公司一個重要的直銷渠道,仍然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尤其是電銷車險,在商車費改後,電銷作為保險直銷渠道的便捷、高效、優惠、透明的優勢將會更加突出,保險公司也將有更多的費用空間來創新業務,提升對客戶的增值服務,為消費者謀求更多的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