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何去何从?能否成功逆势上涨?

制造业谜雾重重,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要了解真相需实地调研。在持续走低一段时间之后,制造业投资于2017年12月绝地反弹。这是昙花一现还是趋势反弹,市场对此莫衷一是。

行业洗牌如火如荼,制造业的需求总体上尚未明显好转,但行业差异大,高新技术产业需求较好,但传统制造业情况仍相对不妙。部分企业的需求确实好转,但并非由于蛋糕本身自发增长,而是各有特殊原因,比如基建推动、油价上升、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自身营销改善。

制造业何去何从?能否成功逆势上涨?

从供应端来看,原材料涨价叠加环保成本上升,对传统制造业利润挤压较为明显。

但在行业洗牌的大背景下,向上游拓展的企业、有议价能力的企业受到影响较小比如,人造革企业表示需求未改善、技术革新有限,当前新增成本中环保成本占了一半左右,对利润挤压严重;而自己设立配件车间的空气能热水器企业并未受原材料涨价影响;"低小散"企业倒闭后导致需求转移的行业,溢价能力较强,涨价可以向下游传导;一家插座企业利用加成方式转移原材料涨价,另外一家汽配企业则试图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降低原材料涨价影响。

从融资状况来看,制造业的资金需求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而银行对不同企业态度分化明显,总体上仍然较谨慎,融资条件还未见明显起色。

早前联保对制造业的影响还未完全消化,银行风险偏好仍低,贷款主要还是投向基建、消费贷和住房按揭,开发贷未松绑。制造业中银行偏向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龙头企业扥制造业企业,传统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仍艰难。商业银行存在抽贷、压贷现象,但国有银行情况稍好;融资贵问题仍然存在,但企业和行业差异较大,好的企业贷款利率上浮10-20%(有的企业利率近期还下行),一般企业上浮30%以上,抵押物缩水导致可贷资金减少。

制造业何去何从?能否成功逆势上涨?

制造业全面复苏或需时日,但升级换代酝酿结构性机会,在政府和企业多方努力下,制造业春暖花开会有时。

某些行业需求平稳增长,再加上"低小散"企业倒闭导致订单转移至大企业、环保趋严、机器换人以及更新换代设备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撑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但持续明显反弹可能性较小,预计2018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为5%左右,行业和区域均分化明显。在中央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背景下,被调研地区的政府机构也不遗余力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服务,打造廉洁、高效、便捷的创业投资环境。十九大之后追求"公平"或致我国金融周期见顶转向,资源分配将得到改善,制造业春暖花开会有时。

制造业投资会有多强劲?

如前所述,制造业需求似乎没有出现明显改善,那么制造业投资为什么会在2017底年出现大幅反弹呢?未来到底会如何演变呢?我们调研结果表明,尽管制造业需求稳定,但内部的行业结构在逐步发生变化,制造业洗牌还处于进行时,好的企业日子好过,传统企业处境相对不利。在制造业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大型制造业企业存在投资扩产的冲动,但总体而言,制造业投资难言明显好转。主要结论大概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尽管制造业整体需求稳定,但环保、安监政策导致"低小散"企业倒闭,订单转移到大企业,企业订单需求增加后存在投资扩产需求。如我们走访的两家阀门企业就是因为"低小散"企业关闭后订单转移,需求增加,开始扩产,扩产主要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

第二,环保政策趋严,要求企业增加环保类固定资产投资。如我们走访的皮革企业为达到环保要求,增加环保类固定资产投资,其新增投资中大约一半是环保投资。第三、人工成本提升,招工难普遍存在,为节约成本和提升企业效率,通过机器换人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如我们走访的一个制造汽车电机的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全部实行机器换人,更换机器设备,增加了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第四、竞争压力,对手在更新换代,自己不更新换代设备,就会被淘汰,也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第五,新兴行业和政府支持类行业需求增加,存在扩产必要性,但此类行业占制造业比重还不是很高。如我们走访的一家空气能电器企业,受"煤改电"需求提升影响,需求暴涨,企业目前计划购地扩产,增建厂房,扩大供给。

总体来看,比较好的制造业企业确实存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但背后的主要原因并非是需求大幅好转。再加上传统行业的制造业和小微企业投资动力不足,我们判断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明显反弹可能性较小,预计2018年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为5%左右,跟2017年全年相差不太大。

制造业何去何从?能否成功逆势上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