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官員往後「站」?︱社論

西安這個地方,歷來不缺故事。

2300多年前,在彼時櫟陽今天的閻良,為獲取百姓、天下士子信任,官方懸賞百金,只需將一根木椽從南門扛到北門……

改革之事,自古至今,都是煞費苦心。

近兩年的西安,新政迭出,擊掌叫好之餘,亦面臨保守思想、歷史欠賬的壓力。

然基於這座城市過往輝煌與新時代使命,註定了她不能甘於平庸,堅定不移地發展經濟民生、擁抱開放是唯一出路。

逆水行舟,當以銘志。

最近熱熱鬧鬧的幾件事,可視作另一場“徙木立信”的故事。

先說第一件。

截至9月3日,西安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突破30萬。翌日晚,官方為此專門舉辦了一場頒發營業執照和紀念牌的儀式。具體情形,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不再贅述。

這個數據意味著什麼?

做個簡單對比,“30萬”,相當於2016年新增總量的2.12倍,高出2017年總量5.94%;平均每個工作日新登記1627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僅次於成都和深圳;增速則排在全國第一。

企業是趨利的,企業家是務實的,連續數年的迅猛增長態勢,可管窺西安在中國當下投資版圖中的熱度。

數據的確漂亮,但粉巷君(ID:nbdfxcj)更想聊聊花絮。

西安官員往後“站”?︱社論

市場主體“30萬+”的營業執照頒發儀式結束後,按慣例合影。

注意看上面這張照片,企業家坐第一排,居C位的是三花良治董事長馬悅。而王永康及一眾官員則站在第二排、第三排。

想起去年8月的西安科技人才峰會暨“夢迴長安校友行”活動,西安市長上官吉慶客串主持人,活動結束後,其號召:官員起立相送,讓院士先走!

類似情形,在這座過往“體制優越感”濃厚的城市裡,是不可想象的。

小動作折射出思維意識的大轉變,西安的改革漸入深水區,要堅定謀變,要追趕超越,要重企愛才,要取信於天下商界人士、精英人才,一如當年,“徙木立信”的故事正在發生……

再說第二件。

2018全球創投峰會這兩天正在西安舉辦,各路創投大咖雲集,這是西安金融界前所未有之盛事。

粉巷君拿到了一些嘉賓講話原文,尤其王永康的“三創三投”故事,客觀而言,講得確實好。故今天的二條、三條推文中,會與大家分享。

巧的是,粉巷財經前兩天也刊發了一篇有關創投的文章——《西安為何沒有“獸性”?》。核心是講,“西安初創企業硬科技屬性明顯,按說這座城市是具備“獸性”基因的;關鍵在於,資本扶持力量太弱,陪伴獨角獸成長的VC/PE投資機構,無論基金管理人還是基金管理規模,均不足全國1%……”

不難看出,西安在金融尤其創投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力度,還是很欠缺的。以至於前幾年提出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時,國內學術界甚至出現質疑聲音:西安提此定位是不是為時尚早?

西安官員往後“站”?︱社論

回頭再看,執政者當前的破局章法——重塑營商環境、拉昇投資熱度的基礎上,梳理出硬科技、新經濟、軍民融合等創投興趣濃厚的優勢資源,打響品牌,進而著手吸引創投等金融類企業聚焦……

無怪乎,昨天的2018全球創投峰會上,王永康直言西安明年GDP將破萬億。

當然,一座城市的運營,執政者自身胸有成竹之外,很大程度上,還需要向投資者傳遞發展信心,贏得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其發言結束時,進一步描繪了西安絲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思路和圖景,從現場諸多創投大咖的發言反饋來看,還是頗有吸引力的。

然後第三件。

西安即將舉辦首個“企業家節”,如同此前的“程序員節”“農民節”,在“過節”這事兒,西安成了全國的一股清流。

當某座城市為某一群體策劃、舉辦獨有節日的時候,也就是地方政府更加重視,資源、服務向該群體傾斜的時候。

更重要的是,節日的社會引導價值不可忽視,正如王永康所言,“引導全社會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努力把西安建成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示範城市!”

坦白講,現階段的西安整體營商環境,不但強調意識進化的“軟實力”,同時有諸多“硬措施”託底,“要素紅利”讓位於“創新紅利”、“政策紅利”讓位於“制度紅利”的趨勢,還是可圈可點的。

但瑕疵並非沒有。

在與企業溝通過程中,粉巷君發現,這裡面還存在一些矛盾,有地方財政、人力的服務保障不足、傾斜不夠,也有不相信不理解市場、不接受開放的保守固化思想作祟,進而導致機械執法、機械服務問題……

再者,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歷史遺留問題也好,新生問題也罷,更多的深層次矛盾還會凸顯出來,不止營商環境、經濟建設領域,諸如秦嶺違規別墅整治,諸如環保、教育、公共交通服務等等。

這時候,對待企業、百姓,“西安官員往後‘站’”,應體現出更加敬畏的姿態。

另一方面,面對諸多改革難題,還需要西安鐵軍往前撲,繼續去啃硬骨頭,破困局,打硬仗。

一“”一“”,西安會有更動聽的故事!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